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影响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原因及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重,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学生们刚刚从初中进入高中往往很难适应这种时间紧、任务重的学习节奏,导致处理不好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其中数学学科成为许多学生的软肋,不少学生反映自己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老师讲课听不懂,甚至考试的时候连题目都做不完,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抵触、畏惧心理,长时间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使数学成为自己的短板,影响整体成绩的进步。
  【关键词】高中数学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3.154
   高中阶段的数学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在高考中也占据主要地位,但是经过调查发现,许多学生都被数学成绩落后这一问题困扰,这一问题要想得到解决,需要老师对症下药,分析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再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一、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原因
   1.不重视基础的积累。许多学生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成绩落后,比如有些学生轻视数学基础的积累,认为学数学就是要做高难度的题目,并且一味地好高骛远,不重视基础题目,认为自己思路奇特,可以靠奇特的思路去解答高难度的题目,在课下做基础的数学题就是在浪费时间,甚至去做一些超纲的偏题、怪题,这种做法就导致考试的时候在一些基础性的题目丢分严重,这是非常可惜的。
   2.没有学习主动性。有些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习惯了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知识,老师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讲到哪里就听到哪里,这种学习方法不适合高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如果仍然被动地学习,会让自己落后于老师讲课的速度,导致上课听不懂,课下不会做题,达不到巩固的目的,积攒的问题越多,就越难全部搞清楚,在高中学习时间紧凑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也很难抽出时间去预习新课,这样在老师上课时还是很难跟上老师的节奏,也抓不住一个章节的重点所在,这样的学习效率是非常低的。
   3.缺乏学习自信心。班级里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在经历一次次的失败后,自己无法接受,就会陷入自卑、乃至怀疑自己的低谷状态,在这样的情绪下,他们很难去分析自己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哪,也不去及时纠正,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再加上老师对学生的不重视,使这部分学生感到自己被放弃,只能破罐子破摔。
   4.部分老师的教学方法固化,不适应学生。在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中,也有老师的不足,高中阶段的数学既需要思维灵活,还要认真细致,比起小学和初中的数学,高中阶段的数学更为抽象、难理解。老师在教学时如果只以传统的方法讲授,就会让学生感到理解困难、一头雾水,甚至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另外,有些老师将自己当作了课堂的主体,只顾自己讲课,不管学生是否能理解,这些做法直接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低下。
   二、针对影响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解决策略
   1.循序渐进,打好基础最重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些都形象地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们认识到打实基础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们必须先从课本的课后题入手,这些课后题都是针对一节内容所设计的典型例题,只有掌握了典型,再解答其他的变型题才能游刃有余,一味地好高骛远是无用的;另外,在高中阶段的数学课本中有许多公式需要记忆,只有熟练掌握了公式,才能将其套用在应用题中,公式的记忆必须熟练,有些同学容易在考试时出现混淆的情况,或者丢三落四,本来是需要除以二的,要是丢掉这一步,得出的结果就大相径庭了。基础知识的巩固需要采用螺旋式的复习方法,将前期讲过的基础反复展现给学生,日积月累地让学生达到熟练记忆的程度,容易混淆的公式也可以组合记忆,让学生找出分辨的技巧,不再出现混用的情况。
   2.增加学习的主动性。要知道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只有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在新学期开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短期的比如每天复习几章内容,做几道题,长期的给学生制定目标,比如期中考试要达到什么分数,期末考试要保持在什么分数段等等,有了计划,学生也就有了学习的目标,老师还要加以鞭策,使学生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说到主动学习,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一部分知识只有反复不断地复习巩固,才能达到熟练掌握。
   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提前对课本知识有大概的了解,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可以提前掌握,也可以发现自己看不懂的知识点,在老师讲课时再侧重的听课,提高听课效率;课后复习可以采用做题的形式,在实际题目里知道知识点如何应用;当然,做题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会的题,也要主动去寻求帮助,可以先与同学一起讨论,再去请教老师,在解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转变能力。学生主动学习还要做到会总结会整理,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零散,需要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整理,梳理出自己的知识网结构,这个工作不能由老师代劳,因为学生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学习特点,这个整理知识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进一步复习,深化理解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乐趣。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这既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老师的配合。在每次考试结束后,老师都要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分析整理,最好可以建立一个错题本,专门收集自己做错的题目,以便于今后的复习,不会做的题目要去请教同学或者老师,老师要耐心细致地为学生讲解,不能因为成绩好坏而对学生区别对待,在讲解错题时,老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弱点所在,最好是及时为学生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学生尽快纠正。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再害怕与老师沟通。
   4.老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學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将教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与新课标要求相结合,使教学方法同时具备人性化和科学化。课前要事先了解学生的情况,以此对所讲内容进行增删调整;上课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能不能跟上进度,以便及时的调整,做到一节课能满足大多数同学的需求,课下可以给跟不上进度的同学做单独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课后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安排作业,可以将作业和测评分层,实施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三、结束语
   总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位同学的学习动态,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给出具体的解决策略,提高数学成绩就不再是难题,要让学生们在学习到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学数学的好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691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