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校、家庭与社会立体化德育网络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育的不断改革,创建现代化的教育体系显的非常重要。家庭、学校与社会是学生接受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三者之间联系非常密切、协调发展,进而形成一套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学校  家庭  社会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3.164
   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想提升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就应该站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发展角度来进行全面分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学习到更多知识,同时还能够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一、中学生道德行为发展现状
   第一点,纪律观念、法律意识淡薄,很多学生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道德行为不达标的现象,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整体缺乏纪律观念,迟到、早退现象比较常见,与此同时还会出现无故旷课、抄袭作业和考试作弊、打架斗殴的现象,不遵守校纪校规的行为比较常见,同时在校园中还会引起一些暴利事件,有一些学生不以为耻,却引以为傲。
   第二点,学生心理问题突出,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例如,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一味的要求学生对家长进行宠爱,却不能够接受来自家长的管束,时不时就会出现“失踪”的现象,进而会严重威胁学校、教师与家长。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自身控制能力比较差,过渡迷恋信息网络,造成学生分不清楚现实和虚拟[1]。把信息网络中的各种打打杀杀引进到现实生活中,在一定程度上还出现了敲诈勒索、偷盗抢劫、杀害亲人等一些恶性事件,还有一部分学生会沦落到黑社会的境地,违法乱纪、危害社会。
   第三点,道德评价标准扭曲,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价值观还不够明确,关于什么样的行为是不良行为,其判断标准模糊不清。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其他一些不良行为,学生对这些不良行为不是选择摒弃,而是选择推崇和模仿。尤其一些中学生常常出现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不良行为,进而造成判断标准会更加模糊不清。因此,学生应该学会摒弃一些不良行为,并不只是进行推崇和模仿。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讲义气”、“真仗义”应该值得推崇和学习。
   二、学校教育是“共同体”的中心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教育场地,高度的目的性、计划性与系统性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关键。因此,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的中“三合一”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发展环节。随着教育机制的持续不断完善,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要。古人讲:“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就说明了学校教育担负着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职责,学校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2]。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培养家庭和社会更多有用的优秀型人才,因此,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知识的积累与更新,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同事还能够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变成实际技能,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学生还可以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三、家庭教育是“共同体”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基础,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孩子以后的稳定发展。我国古代就存在“养不教,父之过”的一些说法,与此同时,还不允许父母推卸教育责任,由此可以看得出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少年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和家庭环境联系非常密切。家庭结构特点、家庭的稳定性与父母思想意识、文化知识水平、言行举止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生活资料质量与数量对子女的身心发展都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情比较心切,在对子女成才方面的思想观念意识中有很多失误,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子女学习成绩,加强子女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教育[3]。家庭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应该积极营造活跃的家庭氛围,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学习到更多知识。
   四、社会教育是“共同体”的保障
   社会教育影响范围非常广泛。通常情况下,包括学校教育以外的其他各方面教育。站在全日制学校发展的角度分析来说,在开展社会教育的过程中,通常会借助社会中的其他有利条件,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社会,并且能够从中接受到思想道德、社会实践与劳动实践等方面的教育,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改变教育脱离社会的现象。信息的高度社会化会给学生生活环境产生很大影响。绝大多数青少年思维非常活跃、求知识的欲望也非常强烈,同时还缺乏正确判断是非能力,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的教育就显的没有意义,因此,在进行社会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家庭与学校两者进行充分结合,积极发挥学校、家庭两者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够把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从学生角度分析来说,学生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全面反映出来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倾向,进而把学生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短处也能够在短時间内得到纠正,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因此,社会教育又被称作是“全时的教育”或者“全境的教育”。
   五、结语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从学校、社会、家庭这三个角度作为出发点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摒弃其他一些不良道德习惯,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梁振宇.“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互动机制构建与实践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7(104):78-78.
   [2]王婵,张冰.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谈起[J].改革与开放,2017(22):124-125.
   [3]贾娜尔,贾曼.试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146-1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691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