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生数感 提升数学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感是人们对数的感悟,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它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着联系数学概念与现实问题的重要作用,因而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培养数感;数学素养;感悟
   数感的形成不像知识、技能习得那样立竿见影,它需要一个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我以“认数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现实题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构建数学知识。因此,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景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1.从生活中来,获取数感
   进行认数教学之前,学生对数的认识并非一片空白,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对具体的数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感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景引入认数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获取数感。
   例如: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时,老师首先抛出了“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这些数你认识吗?”这一问题,接着出示一组生活中和11-20这些数有关的图片:18路车站牌、显示12秒的红绿灯、标有20千克大米和标有刻度的直尺……老师通过出示生活中的11-20各数的例子,让学生图片中认一认、读一读这些数,通过这些生活中的数学原型抽象出具体的数,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初步感知了这些数的意义。
   2.到生活中去,增强数感
   在认数过程中,学生对这个数的意义,特别是这个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得不够。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不断为学生注入生活内容,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数的大小,把握数的意义,增强数感。
   例如:教授“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学生在会读、写了100以内的数,老师出示了:①一套《睡前小故事》要29元。②一輛大客车可以坐38人。③一本口算练习册有54页。④我们的课桌高67厘米。⑤看一场《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的电影要95分钟。这时老师问道:“29元究竟是多少呢?如果一把直尺1元,29元可以买多少把直尺?一本数学数大约7元,29元差不多可以买多少本这样的数学书?”紧接着,又让学生把剩下的例子也这样举例,和同桌说说它们有多大了。100以内的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他们不知道这些数具体的大小是怎样的?因此,老师从价格、人数、页数等这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数量中选取了实例,并让学生再次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对这些数究竟是多大,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了数的大小,增强了学生的数感。
   二、结合实践操作,培养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所“动”才能有所感、有所思,直至有所知。在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体验数与数之间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1.数一数,建立数感
   数感的建立是从20以内的数的认识开始的,通过数数,学生逐步认识了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从而建立起较大的“数级”概念,因此,在认数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的数数。
   例如:学习“10以内的数的认识”时,老师首先利用情景图,让学生指着情境图上的每一个实物数出,要手口一致,数与物要一一对应起来,让学生初步对数产生感觉。在数数的过程中,老师还让学生一个一个、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地数,正着数、倒着数。通过多种方式数数,学生对数的顺序了如指掌,对数就有了感觉。课后让学生数教室里物品的多少、数家里东西的多少……走到哪儿数到哪儿,学生感觉到数无处不在,数来数去,学生的数感也就逐步建立起来了。
   2.画一画,体验数感
   学生在计数的时候,不仅可以采用数一数的方法,画一画也是一种很好的计数方法,这样不仅避免了单一、乏味的认数活动,同时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了数感。
   例如:学习“10以内的数的认识”时,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活动,用圆点表述图中物体的个数;接着画,画满5个;看数涂色……老师结合课本以及练习册的一些习题,通过涂一涂、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建立实物、图形和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有效打败了“和尚和善念经式唱数”这种思维上的惰性,让他们手口脑结合,感知数的意义,体验数感。
   三、设计游戏活动,培养数感
   小学生都喜欢游戏活动,在枯燥的数学学习中加入游戏的成分,会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就形成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有意识地运用它们理解和认识有关的问题,逐步培养了数感。
   1.猜数游戏,发展数感
   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游戏活动有着天然的心理趋向,老师组织猜数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感的意义和作用,感知数的大小,积累经验,发展数感。
   例如:教授“认识100以内的数”时,老师设计了猜数的游戏活动:老师心中有一个数,谁知道是多少?根据学生的猜测情况,老师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样的词语逐渐把学生引向正确的数。这样的猜数游戏,既培养了学生在结合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的本领,发展了学生数感,又渗透了用“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同时,还让学生学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2.估数活动,提升数感
   估数是介于推理和猜测之间的心理活动,在认数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合理的猜测,让学生将被估计的实物与已有的数学模型进行对比,不断修正估计的结果,提升对数量的敏感程度。
   例如: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时,老师出示草莓图(学生看一眼并消失)让学生估计一共有多少个草莓。接着,带领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草莓,并让估得比较准的同学说说是怎样估计的。接着,要求学生对照图看看14个草莓的分布范围,利用刚才的经验估计雨伞图。估计的时候,先让学生估一估比草莓多还是少,最后数一数进行对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先估计再数一数,数出数量后再次看图感知,这是借助观察丰富对数量的感知,加深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估计能力。
   数感是一种感悟,感悟是人的思维产物,只能发生在头脑和心中,不能通过外部的力量替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此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2]丁爱英.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7(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47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