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叙述视角的《口技》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口技》一文,从体裁看属小说一类。叙述视角在此文中有很明确的体现,从不同视角阅读,可以找到小说教学的路径。《口技》阅读教学,从叙述视角切入,可以寻找到教学活动,并培养学生参与理解的能力,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得其思维随着视角的变化、活动的深入,而有着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语文;叙述视角;教学活动;教学形式
  一、 关于“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结构主义批评家法国的兹韦坦·托多洛夫把叙述视角分为三种形态:全知视角、内视角、外视角。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它有四种情形: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和人称或视角变换叙述。
  叙述视角不仅仅是知识,也是小说阅读教学实施的支点,抓住不同的叙述视角展开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并让学生在习得中获得理解的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从“叙述视角”产生教学设计
  (一)基于“全知视角”的教学设计
  1.全知视角——口技人
  《口技》一文题材为“笔记小说”,像随笔似的故事。这个故事,有小说三要素的特点,人物、情节、环境。体现了小说的结构艺术,一波三折,波澜起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结合,表现口技人技艺。更主要的是呈现了小说的叙事特点,本文如果在解读中没有关注到叙事特点,文本特点与教学形式的融合就不能推陈出新,先谈一谈这篇笔记小说的叙事特点。
  这个故事的人物有说口技的人、还有听口技的人。这些人物都出现在故事中,谁是主要人物呢?是说口技的人,还是听口技的人。
  口技人的描写,篇幅最多。文中对于口技人的表演,用了很多与声音有关的内容。有用“嘴”发出的声音,“吠、呓语、啼、呜、絮絮、叱、齁、呼、哭、咳嗽”有借动作发出的声音,“拍、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力拉崩倒、抢夺、泼水、爆”;有拟声词,“呼呼、许许”等。对这些声音的描写,都是表演者表演出来的,这个表演者就是说口技的人,我们称之为故事的参与者,这个参与者没有用“我”,用“口技人”的称呼,我们称之为“第三人称”,这里的第三人称,完全把控着故事的局面,他想让别人紧张就紧张,他想让听的人放松就放松,听的人随着说的人的节奏而有情绪的波动,一切都在这个“说口技人”的掌控中,那么,從叙事视角看,这是全知视角。
  2.从全知视角入手,教学设计抓与“口”有关的字
  (1)在2~4小节中找一找作者所描述的口技者所发的声音。(初步让学生感知声音的数量之多)
  (2)你能给这些声音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分分类。(有个体的与群体的分别,有人与物的分别,有家庭场景和家庭以外的场景的分别,有声音的小与大的分别……)
  (3)我们来换种分类方法,请你圈出这些表现声音的词语中有“口”字旁的字词。
  ①吠、呓、啼、呜、絮絮、叱、咳嗽、呼、哭、
  (都是我们生活中通过“口”发出的声音)
  ②表示动作的声音:欠伸、抚、拍、齁、起、求救、曳屋、抢夺、泼水
  表示物的声音:火爆、风
  拟声词:力拉、许许
  (4)我们从这三小节中听出了很多内容,请你用曲线图来阐释对声音丰富变化的理解。
  <E:\TM\中小学\2019\3期\201.tif>
  小——大  大——小
  低——高  高——低
  少——多  多——少
  稀——密  密——稀
  远——近
  ……
  【图形上写出对声音变化的归纳,让活动形式与文本内容共生,“怎么写”在图形中呈现出来】
  【教师总结】这些声音都是口技艺人凭借一己之力表演出来的,不仅声音的数量多,而且变化多,真“善”于表演口技。
  (二)基于“内视角”的教学设计
  1.内视角——听众
  有很多执教者关注到了叙事的技巧,正面和侧面描写,于是,对于旁观者的描写就走进教学设计中。对于听众的描写,全文有三处“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侧面写出了什么呢?也是口技者技艺的高超。那么,从这样的设计看,这种设计是并列的,缺少层次感。原因出在哪里呢?从叙事的特点看,这是什么视角呢?“宾客”这一称呼,又是“第三人称”,又是一个全知视角吗?“全知视角”,指的是叙述者把控着全局,一步一步的故事的发展都在他的掌控中,那么,宾客显然是不知道的,他只是参与到了这个故事里。宾客随着口技人的表演,而有所行动。宾客只能是一个“内视角”,他只知道故事中一个个独立的场景,不能把场景像口技者那样串联起来。
  2.从内视角推进,教学设计抓“心”
  旁观者的看法不多,但是读出故事中的评论,尤其是内视角的心理感受,把握“浅文深教”教学形式。从这个角度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可以这样做:
  请模仿“以为妙绝”,写一写三处“以为……”。
  比如:“以为神、以为静、以为死”等等。听众,从起初的崇拜,再到赞叹,再到完全不能思考,推测听众对口技艺人什么态度?相比于口技人自己的表演,技艺高超是小说要表达的第一层面的内容。这里,是说复杂的情绪,更是说作者的赞叹。
  其实,听者复杂的情绪,是叙事视角埋下的伏笔。古代小说,是从“话本”演化而来,它有说书的影子,这个故事也有说书的形式,评论口技人的技艺,从初中生能够理解的程度来设计就是“心理感受”。读出听众的心理感受,就是读懂了小说细节背后的内容。但是,这个点在以往的教学中也是容易被忽视,执教者往往只抓住看得见的细节,不能抓住隐藏的心理感受。抓住内视角,就可以抓住被忽视的细节,从而顺势与“全知视角”的活动进行衔接,也显得教学设计有梯度,学习就层层深入了。   (三)基于“外视角”的教学设计
  1.外视角——作者
  那么,这个内视角的存在价值仅仅是再次证明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吗?如设计教学的时候,能够发现另一个视角即作者视角,也就是“外視角”,你就会发现以下四个句子中还隐藏了什么,我们看这四个句子。
  “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这四句话中,有内视角的参与,“以为妙绝”这是旁观者在说心里话,意思是“我心里觉得好极了”。但是由此还发现,作者在这里也说话了,这是很显性的说话。那么还有哪里他也想说的,但没说出来呢?另外三处,他想说什么?或者说,听的人想说什么?后面在教学策略中将会具体阐述。
  2.从外视角入手,教学设计抓“重叠”
  继续看叙事视角,小说中,还能读到哪些文字是在写口技人技艺高超?
  “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任何一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内容,必须引起读者的高度重视。从这里,如果能够发现,道具的简单也是一种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什么?这肯定是很多人知道的,侧面写出口技人技艺的高超。还是高超,可见,这个问题问与不问,学生都会,我们要教的是学生不会的知识。
  设计如下:
  “满座寂然。”
  “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文中内容能不能这样写?
  这样教学设计,内视角和外视角就重叠了。不只是听众有心理感受,外视角也参与其中,听众说的也是作者想说的,两者都在想都在评价。这才是教学的价值点。
  在这个设计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关于叙事视角的新知识,以前的小说中,我们只能发现独立的视角,也曾发现视角的转换,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转化,内视角转化为全知视角,却不曾发现“视角的重叠”。有了这样的发现,精准的教学活动才会产生,也轻巧撬动起小说的另一个主题——对口技艺人的敬佩。仅仅解读到《口技》就是写口技艺人技艺高超,显然是不够饱满的。
  笔记小说,有随笔的味道,随笔就有作者的观点,好像记叙文似的,但是它是“小说”,那么“体裁”背后提醒读者,世人的态度,也是我们要读到的。只有通过叙述视角,我们才能发现这个教学突破口。内视角和外视角的重叠,使得主题解读更深一层。
  三、“叙述视角”走向教学效果
  叙述视角这个知识往往在高中教学受到很多关注,在初中的教学中,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只是把这个“知识”告诉学生,如……这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等。学生似乎接触到了这个知识,但是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说这个知识,更不能明白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好在哪里。这就需要初中的教师关注这个知识背后的东西,更要想办法化为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懂得“叙述视角”的好处。在《口技》中,基于叙述视角的教学设计,起到了这样的效果。
  (一)文本特征与教学设计融合
  不同类型的小说有不同特征,但是文本特征之一——叙述视角,是每一篇小说都涉及的内容,这个内容的教学在初中阶段很少被提起,但是一旦捕捉到了这个教学价值点,文本特征与教学设计就可以共生。《口技》的三个教学环节都是基于文本特征,三个视角都在这篇文言小说中出现,利用好这些视角的价值,教学设计就和这个文本特征融合在一起。实践中发现其他小说教学,也是可以巧妙达成这个效果的。
  (二)教学设计让教学知识“无痕”
  《口技》一文中涵括了全知视角、内视角、外视角三个视角,这样的发现使得三个知识,都可以通过一个个不同的设计实现知识的落地,学生在每一个教学设计中,逐渐获得认知,并且是全面的认知。而且,其认知过程,不是先从外视角开始的,而是从浅层次开始。每一次知识的落地,都是遵循教学循序渐进的规律,由浅入深,渐入佳境。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都是真实的,不是接受一个结论那么简单,知识的真正获取应该是这样的无痕。
  (三)教学知识让教学对象提升
  以上的三个视角,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问题的思考,对思维的深度,都会得到不一样的提升。学生学习不是简单的机械式接受,而是在这些教学设计中,高度参与了思考和表达,每一个设计都有一些开阔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在这个空间里找到学习的东西。学习的过程性有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缩小了,学生的文言小说阅读找到了一个个路径,学习的长度这个价值有所实现。
  叙述视角,其实就是教学的“支点”,这个支点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这篇文言小说,对于古典小说教学也有价值。比如:统编版“刘姥姥进大观园”,以刘姥姥的视角看大观园的环境和人物。可以用“补充人物心理感受”的教学形式,在这部分内容中,刘姥姥看到了很多听到了很多,触摸到了一些事物,唯独没有写刘姥姥的心理感受,她的语言和行动中,透出人物怎样的心理呢?补写心理活动,从内视角出发,侧面描写对大观园里的人物和生活的感受。阅读小说,读到人物真实的心里,也是小说视角中隐藏的信息。
  叙述视角,在初中教学中是教学的一个“支点”,借助于这个支点,让教学意图实施的无痕,教学内容不生拉硬拽给学生,学生的学习状态至少是“享受语文学习”,因为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总归是不利于学生长久发展。初中的小说教学,有古代小说、现代小说,有中国古典小说、现当代小说,有外国小说、中国小说,有节选有整本书,等等。抓住叙述视角进行教学设计,是可以尝试的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参 考 文 献]
  [1]https://baike.so.com/doc/6536209-6749947.html,叙述视角.
  [2]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2.
  [3]王厚江.预约课堂的精彩[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5,7.
  [4]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2.
  (责任编辑:李雪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168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