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身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牢固掌握语文技能,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积极主动地挖掘语文知识库的宝藏、获取知识。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重点论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语文学习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儿童不同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好奇心,采取有效措施,最大化地激发其进取精神和主动意识,大力倡导合作,自主以及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会学,乐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加之学生重记忆而轻思考,导致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故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是势在必行的。
  一、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深受传统模式和思想束缚,将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故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费时低效”现象。加之,有一部分教师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使学生无法得到全面发展。基于此,新课标指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要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进行探究。自主学习是有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学生具备了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就能自觉学习、自主学习,提高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其未来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的心理动机。学生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学习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幽默、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徐霞客曾言:“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作者对形态各异、生动逼真的石头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但是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仅根据课文的语言描述,要很好地了解形态各异的黄山奇石的特点还是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出“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图片或者播放黄山风光的视频,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这石头像什么?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写的?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充分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中自主学习。
  (二)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凝聚自主学习动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倡导合作学习,能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而让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自我。
  比如,教师在《鲸》的教学中,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组织一次鲸的知识竞赛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必答题和写作题。在必答题当中,如果小组成员回答不完整,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如整个小组能做到分工明确、团结互助、回答准确,则可以得十分。在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写作题后,推选一名成员进行表述,通过这样的形式,凝聚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突出团队合作精神。这样一来,学生在读课文、看资料的时候,听的听、写的写,记的记,说的说,整个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记录翔实。学生在比赛中兴趣盎然。教师在整个比赛中只评价团体成绩,不对学生进行个体评价,同时教师告诉學生,只有集体胜利者,才算取得最终胜利,从而用团队之间的竞争促使学生个体之间合作。通过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和合作的力量,从而凝聚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以团队合作促个体发展。
  (三)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实践证明,“疑”是发现创新的前提。只有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提出问题的学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创新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质疑契机,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性质疑。
  在《七律·长征》教学前,教师可这样设计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第一,利用互联网搜集与课文有关的长征的故事,了解长征的背景、经过以及意义等。第二,搜集作者毛泽东有关长征的其他诗文。第三,提出有困惑、有异议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通过这样的课前预习作业的设计,引领学生在下一步的课堂学习中提出质疑。
  在课堂上,老师再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来理解:《七律·长征》这首诗描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困难?面对困难红军怕不怕?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红军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为学生提供发现学习的机会,发散其思维,引导学生不断地质疑、思考。
  由于长征时代背景久远,在理解诗文的时候,有学生提出“红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大无畏精神?”等,还有的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找到的资料提出质疑:作者毛泽东用“乌蒙磅礴走泥丸”把巍峨雄伟、绵延不绝的山写得微不足道;而同样是描写长征行军途中的山,他在《十六字令》中,又把山写得十分高大:“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这样是不是自相矛盾呢?对于第二个质疑问题,很多学生都很困惑。由此,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质疑,顺势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深入探究,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最后,学生体会到“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突出的是山的高耸险峻;而《七律·长征》中“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个句子运用夸张的手法把原本巍峨雄伟、绵延不绝的山写得微不足道,则是为了更充分地表现出红军面对艰难险阻却毫不退缩的大无畏的英勇豪迈气概,凸显出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因此,它们之间并不矛盾。   总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其多质疑、多思考,从而更好地以疑启思,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变通性,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然后,教师再大胆放手,让学生各抒己见,更好地让他们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
  (四)举行各种实践活动,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多接触语文材料,进而更好地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体会语文的奥妙。对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机会,注重学生说的训练,同时,教师可以教学生把课文编成课文剧,并进行表演,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突显自己的才华。
  在《鸟的天堂》教学结束后, 教师举行了一次课后采访活动,让学生扮演画眉鸟,自己则充当采访者。教师问:你觉得自己住得好吗?为什么?每天能吃到鱼吗?“画眉鸟”则根据教学文本回答问题。通过情境交流,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大榕树的美好。教师在课后所开展的这种教学活动非常自由,并且还具有很浓厚的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将自主和探究结合在一起。又如,教师在《晏子使楚》的教学中,组织一次表演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文本内容进行人物扮演,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想象人物说话的语气以及行为动作,用自己的方式将人物特征表现出来:傲慢自大的楚王、机智勇敢的晏子等。儿童的天性决定他们喜欢表演,为了更好地表演出相应的角色,学生必定会仔细认真地阅读课文内容,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心理想法以及神态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加深其对课文的语言文字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并激发其创造才能。
  总而言之,在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构建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其兴趣,给学生留充足思维或活动时间,并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去说、去做,有效培养其主动学习和大胆质疑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最大化的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參考文献】
  [1] 王世芬.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2018(10):144-145.
  [2] 熊国栋.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A]. 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三卷)[C]. 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5.
  [3] 王学红.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 甘肃教育,2017(24):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1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