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思路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德育是我国公民素质培养的重要使命,它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改下《品德与社会》是目前小学德育的重要课程。这门课程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为今后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思路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和社会教育的主要渠道,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文明的社会行为奠定基础。但是《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几乎大部分都是理论教学,对小学生来说这样的课程无疑会让他们感到枯燥而乏味,从而使得我们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失去意义。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小学教师应该更新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让小学生更好、更轻松地接受《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一、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是灌输式的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上常常出现“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的昏昏欲睡的”的情况,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品德与社会课自然不能体现出其真正的教育意义。
  为了改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现状,教师应该更新教学思路,在课堂上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与老师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但激发了学生品德与社会课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例如,笔者在教《生活中的快乐》这节课时,就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入到课堂的教学中来,从而充分地树立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同学们想想在生活中,自己有哪些感到高兴的事情,然后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的谈论,这样首先便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接着我又组织同学们通过讲笑话、唱一首快乐的歌、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快乐的事情,表达快乐的心情,并感染其他同学,让学生在“快乐驿站”,共同感受快乐。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课堂教学氛围也变得极为活跃了。
  在整个课堂的教学中,我只是起到了引导者的角色作用,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快乐,才能让学生知道快乐有很多它并不难找。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才能达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真正意义。
  二、鼓励学生通过开放性学习获得更多资源
  传统教学的弊端就在于学习过程是封闭的,学生往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知识的获取仅仅通过教师的讲述和教科书固定的内容,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陷入“死读书、读死书”的死胡同,他们知识面狭窄、缺乏足够的认识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对于自主和探究式学习的顺利开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材料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实现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
  例如,笔者在教《交通与我们的生活》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就鼓励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学习,在课堂上,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了六个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助,收集资料。
  第一小组收集乘车的有关资料。第二小组收集交通标志及相关法规。第三小组收集有关文明乘车的资料。第四小组收集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第五小组收集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第六小组收集在街头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
  小组成员可以从书本上,或请教家长获得资料。小组成员可以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学生可用拍照,或自己动手画自己见到的交通标志。小组成员还可以通过采访交警获得资料。学生也可以有组织地到路口去观察。
  利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让学生从更多不同的途径学习知识,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交通安全,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身素质,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好基础。
  三、明确品德教育的评价体系
  德育教学评价与教学实效关系密切,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指引着教学的方向。目前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社會课程标准》(2011年版)体现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评价由侧重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转移到对教与学两方面的评价,重视考查本学科的综合能力,突出了教的实效性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教师在组织教学评价前,要明确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核心能力。依照评价制度,学校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做评价;对教师教得如何,学生学得怎样做评价;对课堂德育教学活动做评价,促进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德育成效。
  总之,《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更是对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水平,更加需要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才能担任培育一代新人的历史重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81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