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趣味性;自主性;层次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0—0097—01
   一、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一直以来,作业的功能被定位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直接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时总是贪多求全,生怕有遗漏,认为学生做得越多,就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事实上,能力的高低与机械的记忆书写没有多大关系,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那种机械的书写作业已达不到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一些學生经常完不成作业,其实是那些单调的书写作业让他们对作业丧失了兴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的特点,把作业设计得形式多样,争取让作业内容丰富而又不失创造性,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全面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可以设计出不同类型的作业,比如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实践性较强的作业。
   二、作业设计要体现自主性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和兴趣指向。所以,教师在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中,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作业,这样既能使学生带着愉悦的情感体验完成作业,又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秋天》一课后,在班上宣布:“今天的作业,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完成,选择的范围如下:①爱读书的你,阅读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②爱郊游的你,去寻找秋天的脚步。③爱诵读的你,朗诵一篇描绘秋天的美文给父母听。④爱绘画的你,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这丰收的季节。⑤爱文学的你,摘录历代文人描写秋天的诗词。⑥爱习作的你,用优美的语言去描绘这美丽的秋色。”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索,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也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才华。
   三、作业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1. 作业量的分层。对作业量增减的依据是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对其发展的要求。内容简单、容易掌握的就少布置或不布置,切忌布置重复性强的机械性作业,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不留作业,给这些学生减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其他爱好,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自由发展。对于学习能力弱、态度不认真、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2. 作业难度的分层。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做较难的,能力稍微弱些的可以选择简单的。由于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有些学生会知难而进,还有一些学生会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跳一跳,尝试“摘树上的果实”。这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最近发展现状来设计作业,作业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分层。如对于读书笔记这类作业,低年级应以摘抄为主,中年级要以概述为主,高年级以谈感受为主。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学习相同的知识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如果设计作业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结果往往是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语文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我在作业的设计中,摒弃了过去那种强制、命令式的作业布置方式,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多梯级作业,充分给学生留出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优秀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能接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处处皆语文”,开放性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善于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寻找、挖掘、创造可供学生实践的环境。引导学生与生活为伴、与自然为友、与社会对话,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悟生活、积累语言,培养能力,融入社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9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