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新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之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在综合了旧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优缺点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后产生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它的表现形式是提供一则材料(文字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感悟,自定立意进行作文。它与传统“材料作文”的显著区别是:后者能从材料中提炼出的作文话题角度较单一,而前者则倡导多角度地提炼出多样话题。这令考生写作的可选范围更广,思考的角度和方向更加多元,因而更能体现对考生的个性尊重,也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新材料作文从本质上来说是旧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一个折中。与旧材料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立意相对宽泛得多,考题中明确规定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要求,与话题作文相比,又要严谨得多,让学生在有限制的自由中做出选择。同时,新材料作文也是材料作文,所以也需要审题立意。令很多师生困惑的是,在这有限的自由中,是不是所有的选择都是平等的。《考试说明》对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2014年江苏省高考阅卷标准将作文在立意方面分为六个层次:独到深刻、准确正确、基本正确、略有牵强、牵强贴标签、不正确。因此,对于新材料作文而言,首要的就是要准确、全面地理解材料,在此基础上才能确立写作的主题、文体等。
  一、新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之争
  新材料作文从2006年首次出现在全国高考语文卷上,至2013年江苏省高考“蝴蝶与蜡烛”这种新材料作文的出现,全国各地的高考终于实现了“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格局。而关于新材料作文的争论也引起了广大师生以及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著述最多的、讨论最热烈的莫过于新材料作文的立意问题。是否存在最佳立意,各类研究论文言辞不一、莫衷一是。
  反对者认为:在高考新材料作文的考试当中,不同学生的作文在立意上确实有高下之分。但是考试要求既然明确提出了:只要是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立意,都可以算是正确,那么“最佳立意”应当不复存在。再者,如果真的存在所谓的“最佳立意”,那么“最佳立意”的评判标准又是什么。
  如2015年高考作文题:“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智慧有不同的形态,你有什么理由认为哪一种形态的智慧就是最优秀的智慧?再如2013年作文题《探险者与蝴蝶》:“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进入后点燃蜡烛,发现有一群蝴蝶,于是退出去了。过了一段时间,探险者们再次进入,却发现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学会保护自己”也许就是最佳立意。因为这种立意必然独到,可以让阅卷教师耳目一新。
  据此,有研究者提出:“如果都以最切合材料主旨的立意为最佳立意,考生的思维是不是被僵化了?考生的发挥空间是不是被缩小了?新材料作文这样一种新型命题形式还有什么意义呢?”
  赞同者则认为:既然立意有独到深刻与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之分,那么就已经无形中说明了,即便都是正确立意,也已经被划分成三六九等。即便以《探险者与蝴蝶》为例,立意“还美以自由”比讲环境保护问题显然要深刻得多。
  从语义学的角度来说,“新材料作文之‘新’就在于材料提供了多元的写作话题,亦即提取出的诸多元素词可以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那么组合出的各种句子(立意)对材料的概括有没有准确程度的差别?哪种组合不符题意?哪种组合立意更好?有沒有最佳立意?学生作文对材料元素词使用得越多,越全面,阅读者就越发感觉此文审题准确度高,切合材料的表意。
  二、众里寻它——“最佳立意”何去何从
  “最佳立意”之争沸沸扬扬,双方理由似乎都很充分。对此,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一点,最佳立意不等于唯一立意。旧材料作文立意属于非此即错,而新材料作文则有多个选择,在这些都是正确的选择当中,既反映了学生不同的思考角度,也反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看问题深度的区别。“最佳立意”之争,表面上是对材料理解和考试要求的争论,但从本质上来说,其实体现的是当代人对于思想性强调程度的不同。反对者主张没有最佳立意,就是包容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更侧重于考虑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赞同者则强调思想的深度是创作的灵魂,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去考虑文采、结构之类的东西。
  有研究者提出:“理论上来说,‘新材料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作文形式,审题立意上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体现考生分析特定材料、提炼观点的过程,这样才能起到检测考生思维品质和写作能力的作用。因此,从长远角度来讲,这种情况不具有典型意义和标杆作用,审题的要求会渐趋严格,立意的层次高低也将会纳入评分体系。”可见,新材料作文的立意要求终会越来越明确。
  我们姑且抛开“最佳立意”的唯一性不论,且谈谈学生如何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沈燕指出:“作文审题三境界。第一境界,将中上水平的提纲呈现给一般水平的学生学习,呈现给中上同学反思。第一步在于理清材料的重点和条理;第二境界,基于中上水平学生,集中其中一点深入展开,从散点式深挖内容到由一点展开,使文章内容更集中,中心更明确;第三境界,整体把握材料,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培养层层递进、由果溯因的思维方法,学会追问现象背后的‘为什么’。”三个境界层层深入,使看似关系不大的各个立意角度之间整合为一体,从中找出最能体现材料主旨的立意。
  据此,为避免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我们可以总结出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流程,概述如下。概括内容:概括材料主要内容;明确对象:明确材料陈述对象;划分层次(主次),抓关键;选取角度:列出材料所涉及的立意角度,从中选择材料重点阐述的部分,这是立意的根本点。
  但新材料作文可贵就可贵在它同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能够抓住牵动全身的那一发,毕竟难度很大。只要立意符合题意,我们还可以通过结构、语言等很多方式给作文加分。从这个层面来说,考生没有找到所谓的“最佳立意”,也能写出锦绣的华章。相反有些考生且不说能否正确地找出最佳立意,即便找出了,也不一定就适合于自己语言的发挥。
  因此,首先,“最佳立意”无论存在与否,我们都应努力挖掘新材料作文深层次的含义,至少要保证做到正确地理解题意。然后,一方面,在有能力的前提下,努力找出材料最核心的东西;另一方面,对“最佳立意”不应过于苛求,试题的“最佳立意”不一定是适合考生的“最佳立意”。对于考生来说,一个好的立意不仅在于它的新颖与否,更在于是否适合自己,多种立意都符合的前提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2141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77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