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教师队伍建设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大力振兴教师教育势在必行。针对国家没有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实际,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根据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课程开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参照普通师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构建了新的中等职业学校职前和职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为振兴职教教师教育提供有力支撑,为国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职职业学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07-0062-06
  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充分体现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突出地位。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大力振兴教师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1]。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文件的要求,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出台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重新修订《教师教育课程标准》[2]。早在2011年,教育部就发布《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但该标准适用于普通师范教育,不适合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为此,有必要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探讨,以便在修订《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时把职教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也纳入其中。
  一、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现实性
  (一)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要求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以培养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师资为主要目标的师范教育。自40年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创办职业师范教育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以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主体,普通高等院校和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共同开展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20世纪90年代末,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师范教育逐步向教师教育转变[3],这对职教教师教育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1.教师教育的开放性要求课程体系的标准化
  职教师资培养主体包括职业技术师范、综合性大学和普通师范三类高校,不同培养主体形成了不同的培养模式。由于培养主体和培养模式的多元化,亟需课程体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便在开放的基础上保证培养质量。
  2.教师教育的专业性要求课程体系去学科化
  教师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专业化是开展教师教育的重要依据,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但长期以来,我国职教教育类课程设置仍然遵循传统的学科体系[4],普遍以教育学学科体系为中心,形成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割裂、教学内容庞杂而课时数有限、教育教學知识与教师素质要求不匹配等诸多局限性问题。课程体系重建要突破学术主义,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真正反映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要求。
  3.教师教育的终身性要求课程体系的一体化
  教师教育成为“终身教育”,意味着教师教育职前、职后要进行一体化设计,即基于终身教育的理念,将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有机整合成连续且各有侧重的整体,以促进教师的持续成长。然而现实中职教教师的职前和职后教育脱节,且职后培训存在内容重复泛化、水平低、不系统、不规范等问题。要推进职前职后整合,首先要从内部建设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课程,充分发挥职前坚实基础和职后持续改进的功能。
  (二)加强师范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
  进入新世纪,随着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逐步转型,从以往重视师范学校转变为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导向下,师范教育不断弱化,在全国教育大会把教师作为教育工作基础的大背景下,加强职教师范教育体系建设成为必然。
  1.落实国家政策的要求
  2018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两个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提出重新加强师范教育建设的改革措施。2018年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5]。随后《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提出了“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发挥师范院校主体作用”等目标任务,并提出“推动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强化师范生‘三字一话’等师范生教学基本功训练”等教师教育课程相关举措[6]。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加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建设的重要途径,符合国家振兴师范教育的要求。
  2.师范教育自身建设的要求
  2018年1月,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具有标志性意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依托《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相关专业开展的师范教育,也要遵循高校本科专业类国家标准的要求。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专业性、职业性和师范性相统一的教育,在建立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同时,也要规范教师教育的教学质量标准。2017年,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将对师范专业开展三级认证。
  3.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近些年来,我国师范教育有所弱化,职教师范教育表现得更为严重。一方面,作为需求侧的中等职业教育近年来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对教师的双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作为供给侧的职教师资培养院校培养目标不明确,师范教育不断萎缩,甚至去师范化,教师教育课程没有跟上改革步伐,其内容不能满足中等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同时,国家没有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考试国家标准,职业技术教育师范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内容与普通中学一样,导致多年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开设的职业教育学和职业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又改为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难以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更难以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现状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为克服现行课程的弊端,明确课程体系重构的重点,有必要了解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开设现状。目前全国培养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高校大约有30多所,本文选取了12所培养院校(其中6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5所综合性大学和1所普通师范大学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范学院)四年制本科师范专业16级或17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参考了有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通过分析发现,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程体系缺乏基本规范
  各培养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具有较大差异。一是开设课程的数量不一。对12所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开设数量进行调研统计发现,开设数最少的仅有4门课,最多的达9门。二是开设课程缺乏体系化。从表1不难看出,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和微格教学是各校基本上普遍开设的课程,多数学校还开设了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德育与班主任、教师口语技能等教学技能方面的课程,其余课程的开设门类多样、差异化大,迫切需要进行规范和统一。
  (二)课程名称混乱
  教师教育课程不仅名目繁多,而且课程名称不规范。如教学法,有学科教学法、专业教学法、职业教育教学法之称,甚至有的直接称为教学法。课程与教学论,有普通教育的学科与教学论、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教育学科教学论等。不仅如此,还存在课程名称不同,但课程内容没有多大差异的现象。课程名称是对课程内容本质的反映,课程名称不同,反映了当前在职教教师教育相关课程和教学法方面还具有较大的分歧,缺乏统一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探索力度,统一思想认识,按需设置课程,做到名符其实。
  (三)职业教育特色淡化
  通过表2可知,教师教育课程的职业教育特色不鲜明,普通教育学、心理学和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并存。究其原因,除了国家没有颁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外,一些院校既开展普通中小学师范教育,也开展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为了节省人力资源,进行了合二为一。如果国家不出台相关政策,会有更多的学校倾向于选择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职业教育特色难以保持。
  (四)教育实践环节薄弱
  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中规定,教育实践环节应不低于一学期[7]。表3显示,绝大多数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没有达到这一规定,主要原因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除了加强专业教育和师范教育外,还要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实施两种实践教学,难以达到普通中小学教师培养教育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另外,教育实践的形式也较单一,主要为教育实习和教学技能实训,只有一所学校开设了教育研习。
  (五)课程内容脱离现实需求
  各学校开设的课程难以满足中职改革和教师发展的需求。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能够响应落实的一线教师,惠转转对中职校长的调研显示,学校在教师招聘时很看重学生的课程开发、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8]。此外,查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文献发现,教师在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学生管理和指导、专业教学方法实施、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普遍薄弱,专业发展需求很是迫切。但培养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并未按需设置,课程开发、专业教学法、专业教学设计等课程开设不足,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差,毕业生也不具备明显优势,有必要尽快改革。
  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依据
  构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特色,也要考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需求,还要考虑国家有关教育和教师方面的政策要求。综合多种因素,构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要重点考虑以下四个方面:即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指导,考虑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三性”特色,结合中学教师资格国家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参照普通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从而构建起体现时代要求、符合政策规定、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的培养对象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而教师专业标准是合格教师的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范。2013年,教育部颁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规定了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上位标准。因此,设计新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时,必须把其作为最基本依据。
  (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特点
  不同类型的教育有不同特色,课程是体现培养特色的重要载体。与普通师范教育相比,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具有“三性”办学特色: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师范教育的师范性。专业性是指实施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达到大学本科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职业性是指重视实践性和技能性,加强实践技能训练,熟练掌握某一职业或技术的操作规范与技能。师范性是指根据培养目标,培育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从师能力和素质。因此,相较于普通师范的两类教育(学科教育和师范教育),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需体现三类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教育和师范教育,需要进行两类实践教学: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4年有限时间内同时开展三类教育,与普通师范教育相比,要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普通应用型本科高校相比,要增加教師教育课程和实践环节。要做到“三性”融合,需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不能用普通师范教育和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开展教学,要建立一套体现自身特色的教材。
  (三)中学教师资格国家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另一种类型,应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自2011年实施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以来,要认定教师资格,申请人员必须参加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这一考试采取“国标、省考”制度,也就是说各省考试要按照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进行。由于目前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考试颁布专门的考试标准和大纲,笔试《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均按普通中学的考试进行,基于此,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制定要结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来制定。   (四)普通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是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普通教育领域内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是对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鉴于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同属于高中阶段教育,虽然二者是不同类型的师范教育,但也有一些共性要求,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时可将其作为参照。
  (五)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需求
  2014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开启了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2015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9]。同时,全国教育大会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为此,当前职教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按照上述文件的要求,结合现实中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需求调研来明确课程改革方向。
  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从教师的职业演进来看,教师要经过专门化的培养和入职后多年的教学实践或培训,才能逐渐成为合格的教师[10],教师教育必须系统设计职前和职后教育。以“雙师型”教师为培养目标,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遵循科学的原则,设计出包括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并具有开放、一体化特征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一)构建原则
  1.标准引领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教师专业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和专业行为提出的基本规范,其实施要求中明确提出标准是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职教教师培养的是合格教师,教师教育课程必须按照标准要求来设置。
  2.需求导向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主要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课程内容必须反映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战略的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开发多样化的课程模式,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必须考虑这一现实需求。新的课程体系要解决现行课程的弊病,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反映中职课改的实际需要。
  3.突出实用
  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来看,教师属于应用型人才。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应突出“三性”特色,在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凸显教学能力的培养,而非教育理论和学术素养,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应用到专业教学实践中,并为实践提供积极指导。
  4.开放动态
  课程体系要坚持在规范性的基础上保持开放性和灵活性,突破现有课程的封闭和僵化。职前和职后课程均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院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需求,在保障培养规格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灵活选择和组合课程,课程体系可以通过不断调整模块来保持自身活力。
  (二)中等职业学校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构建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参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从教育理念与师德、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方面构建课程目标,依据课程目标进行课程设置。见表4。
  1.课程设置
  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职前课程包括学生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学基本功、专业教学、育人知识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在内的课程内容体系,整个体系覆盖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师德、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大培养内容,确保未来教师具备恰当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学习领域划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理解学生的知识,通过学习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学习理论,教师能够充分认识、理解中职学生。第二,中职教育基础,包括职业教育基本理论、课程教学知识、班级管理等。第三,教学基本技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11]。第四,根据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做中学、做中教”的要求,要加强理实一体化课程与专业教学法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评价能力。第五,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中职学生仍处于未成年人阶段,且很多是农村留守学生,要突出思想道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应增强道德教育、心理辅导和职业指导等内容。第六,强化师德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主旋律,作为未来的教师更要重视师德养成,同时也要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第七,加强教育实践,依据2016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育实践作为教师培养的必要环节,应采取多种形式,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以提高教育实践质量,丰富教师实践体验,增强其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2.学分设置
  学分设置上,通过参照《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一级)》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征求意见稿)》中对教师教育课程学分的规定,对各机构的必修学分和总学分设定了底线要求,1学分为16~18课时,最低必修学分为10学分,教育实践为12周,最低总学分为12学分+12周,在保障教育类课程总学习时间的同时,兼顾了各培养院校学分分配的自主性。
  (三)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教育课程构建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研,构建了在职教师教育课程框架,见表5。由于培训对象的层级和需求多样性,培训的类型、形式、途径、时间等较复杂,这一部分只提出整体性的框架建议,各培训机构可参照框架自主提供课程。
  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基于以下三个方面:加深对专业的理解,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满足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拓展教育教学知识和学科前沿,弥补其现有知识缺陷;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提高其业务能力;基于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不足,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因此,课程框架衔接职前课程体系,根据课程功能指向设计了三类内容,并分别列举了一些学习模块。
  第一部分为加深专业理解,侧重于深入和拓展教育理论学习,反映职业教育领域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更新教师观念。第二部分为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了解教师的现实需求,针对教师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从专业课程改革等五个方面来提供指导,以期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第三部分为提升自身经验,重点关注教师的师德养成、心理素质建设等内容,并通过教育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学习,引导教师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持续学习的习惯。
  参 考 文 献
  [1][5][1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Z].中发[2018]4号,2018-01-20.
  [2][6]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Z].教师[2018]2号,2018-02-11.
  [3]孟庆国,曹晔,杨大伟.中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163-169.
  [4]谢莉花.论职教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及课程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7):62-67.
  [7]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Z].教师[2016]2号,2016-03-21.
  [8]惠转转.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3):55-58.
  [9]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5]6号,2015-07-27.
  [10]曹晔,盛子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构建[J].职教论坛,2015(8):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887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