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语课堂深度学习场域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真正有效的课堂应当是培养和成就学生的“殿堂”,而非禁锢学生、让学生“鹦鹉学舌”的“牢笼”。遗憾的是,当前有些英语教师仍然在课堂上进行着无意义的教学活动,致使学生停留在死记硬背式的、“小和尚念经般”的浅层次的知识习得中,英语听说技能、翻译技能和文化技能等无法得到有效发展。构建英语课堂深度学习的环境场域、任务场域和对话场域,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新性,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利于促进学生“知识和智能”的同步提升。
  关键词 英语  深度学习  环境  任务  对话  场域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深度学习理论进行了实践应用和实证研究,他们在数理化生英等诸多学科中引入深度学习理论,整合出多种有利于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法,并用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能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就能使其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当前,英语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学生处于浅层次的学习状态,缺乏独立思考、知识迁移和思维加工能力。构建能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的英语课堂,可以显著改善这一现状,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深度学习的本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美的教学,即是发展智力和智能的教学。”[1]他指出,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变成不断积累知识的工具。教学的过程也不是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传递只是帮学生打开了获取知识的大门,学生必须要让自己的脑子“活起来”,进行积极的思考活动,并去解决疑问、获得真知。
  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其实就是深度学习的雏形。浅层学习、机械学习侧重知识的记忆,学生学习并记忆了大量内容,且不断用练习深化、巩固这些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的量的积累,但学生的智能并没有得到匹配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主张教学应致力于学生“知识和智能”的同步提升。所谓智能主要包括:能够把握知识之间的浅层联系和深度联系,并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衔接重组;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能够探究知识产生的根源,对知识的内涵、外延有充分了解,并能够在加工之后产生新的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内化,并懂得在不同环境下变换使用这些知识[2]。
  二、深度学习三大“要件”
  传统课堂环境下,学生只是机械地进行着知识的模仿和记忆学习,他们多数时候都在被动地接受英语知识,而不是主动、思辨地去理解知识。深度学习与机械式的浅层学习相对,它主张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释疑,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于实践。与浅层学习相比,深层学习具备三大“要件”。
  1.教师引领
  深度学习虽然指向学生学习,但其实现离不开教师引领。换言之,深度学习并不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袖手旁观,而是要求教师发挥更加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国内外深度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2014年对深度学习的概念进行了较为明确的界定,指出深度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全身心地投入、参与到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中,并在其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3]。由此可见,教师引领是深度学习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要实现让学生深层、深刻、深度学习的目标,教师必须要明确教的目的,为理解、为思想、为意义、为发展而教,教师引领得当,学生的深度学习才有保证,否则,深度学习就是镜花水月。
  2.学生参与
  深度学习中学生的参与不是简单的肢体活动或问答活动,而是用自己的身体去感知、用头脑去模拟、用心灵去体验并发现知识、形成认知、发展智能的过程[4]。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再被动地等待教师讲授知识,而是成为主体,积极地、有目的地、主动地探寻知识背后的丰富内涵和意义。这与传统课堂注重参与形式忽略参与目的、参与价值存在很大差别。深度学习侧重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让学生在教师启发和自我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掌握记忆、理解知识的正确方法。学生参与的形式更加多样,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观点争辩、课后反思,参与的目的由单纯的知晓文本知识、识记标准答案变成创新性、批判性、探究性的知识转化和生产。
  3.周密方案
  深度学习必须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否则,就难以实现。为此,教师必须在课堂开始前设计一个相对完善的教学方案。首先,教师要设计出与教材内容相符的主题,供学生思考和操作。这个主题的设计既要蕴含丰富而深刻的学科知识,又要符合学生学情,确保学生能够直接操作。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方式、路径和各个环节进行严谨设计,确保各个环节无缝衔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引领。只有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才能为学生深度学习做好铺垫。
  三、英语课堂深度学习场域构建策略
  课堂教学场域由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多种关系网络构成[5]。教师、学生、课堂环境、课程任务目标等都会对场域状态产生影响。构建英语课堂深度学习的场域就是要构建一个能让学生安心、静心、用心学习的空间。
  1.构建深度学习的环境场域
  英语科目的学习主要包括词汇知识、语法知识、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等几个重要組成部分,相比较汉语学习,英语学习设置了更多文化障碍、地域障碍,难度也相应加大。学生对英语学习本身就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沉重的学习环境只会加剧恐惧,让学生望而却步,更别提深度学习。要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第一步应该从学习环境入手,营造一个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其中的环境。英语深度学习的环境场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轻松。很多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忽略了学习者的兴趣潜质,盲目沿袭压迫式的教学组织方式。压抑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抑制,课堂参与热情难以点燃。英语教学应给学习者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便能感受到一些不一样的、有活力的东西。如经常性地在课前组织一些轻松的英语文娱活动,如单词接龙游戏、英语歌曲比赛、英语诗歌朗诵、英语演讲比赛、单词拼读默写比赛、我说你听互动活动等。充满娱乐性、趣味性的英语活动,能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到英语学习的情境中,为深度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浓厚。英语学习归根结底是语言学习,在浓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才会积极投入,深度学习才有可能发生。营造浓厚英语学习环境的方式有很多,对课堂进行巧妙布置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如根据教材内容把教室布置成某个特定的场所,也可在教室内展示一些英语物件,英语手抄报、英语名言警句、英语俗语等,让学生感受特有的氛围。在浓厚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实践的意愿更强烈,投入深度学习的主动性更强。
  第三,争学。若绝大多数学生在英语课上表现得懒洋洋、没有学习激情和热情,就会形成一种懒学氛围,难以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教师必须要用心营造一种人人争学的英语氛围,具体的方法有激励法、评优评差法等。激励法指的是教师给予英语课表现优异的学生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评优评差法指设定评价学生的学习指标,按照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对学生进行优差评价,引导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在人人争学的环境氛围中,不甘落后的学生会努力完成教师规定的课堂任务,从而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2.构建深度学习的任务场域
  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尚不成熟的阶段,学习自觉性不够,让他们进入深度学习状态需要教师引导。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置能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的任务目标。
  第一,确定深度学习的任务目标。英语课上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绝非记住某些核心词汇、掌握某些语法知识这么简单,其终极目标应当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分析、概念建构、信息加工转化、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6]。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阅读教学深度学习的目标是在学生快速阅读背景材料中训练他们的观察发现思维能力,在逐句深层解读文本中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分析故事中蕴藏的情感与思想,最终引导学生超越文本对文本揭示主题的现实意义进行思考,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对深度学习任务目标的明确,利于教师逐步引导学生从浅层学习转换到深度学习状态,完成思维的升华超越。
  第二,设计推动深度学习的分层任务。深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与学生思维发展相辅相成,只有思维进入到新的阶段,深度学习才能相应升阶。教师应在遵循学生思维规律的基础上设置层层推进的任务,构建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场域。首先,设置前置性任务,引导学生质疑发现问题。前置性任务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材难点提出一些引导学生筛选英语文本信息的问题。如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为了完成任务,学生会认真阅读文本,通过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式提炼文本主要信息,并发现有意义的问题。其次,设置合作型任务,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是靠教师告知答案是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英语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设置一些适合合作学习的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同伴对话、小组合作或辩论方式获取问题答案。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会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碰撞生成许多精彩内容,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他们对英语知识的加工输出能力。最后,设计延伸型任务,引导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当学生由简单的阅读信息、记忆知识进入到分析问题、探究答案的状态后,英语教师应设计一些能发展学生思维的延伸型任务,如结合英语文本中传递的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仿写、续写或改写等,用以推动学生理解和感知的深入,并主动转化运用知识。延伸型任务对推动学生进行英语深度学习助力更大,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渐入佳境。
  3.构建深度学习的对话场域
  对话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载体,对话质量高低影响学生学习状态,深度对话才能激活学生思维,它是学生深度学习的保证。英语课堂深度对话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是:对话深入英语教材本质,做到“有句有文,有文有情”;对话能触碰心灵,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感悟;对话能助推学生消化理解和转化知识;对话能丰富教学内涵,将英语教学的完整价值渗透传达给学生。要落实深度对话,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全面梳理、动态研读,并重新优化加工教材。
  深度学习对话场域构建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对话话题的选择。具有批判性、反思性和创新性的话题更利于启发学生,使其进入深度学习状态,而简单的认识性问题则会禁锢学生思维,让学生停留在浅层学习状态。这就要求英语教師在研读英语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学习,这样的深度话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和逆向思维,有利于训练其深层思维。深度对话学习可分为三个板块,即教师生成话题板块,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板块,师生、生生视域融合板块。以这三个板块为基础,英语教师可以采用诸如角色体验、情境置换、主题辩论等多种方式丰富对话形态,推动学生深度学习。
  教师要摆脱形式化改革的桎梏,对教学任务与功能进行重新界定,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精心培育促使深度学习发生的土壤。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批判性、创新性吸收,主动探寻英语学习背后的知识意义、文化意义和生命意义等,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迁移应用。英语教学要营造利于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的场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结构优化和深度整合,提升其学习效率和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樊雅琴,王炳皓,王伟,等.深度学习国内研究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5(06).
  [2] 吴秀娟,张浩,倪厂清.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内涵与过程[J].电化教育研究,2014(12).
  [3] 郭子其,王文娟.深度学习:提升学习力的首要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3(05).
  [4] 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程[J].教材·教法·课程,2014(11).
  [5] 阎乃胜.深度学习视野下的课堂情境[J].教育发展研究,2013(12).
  [6] 裴茹雅,关世民.基于深度学习的英语学科素养形成途径研究[J].教育导刊,2017(08).
  [作者:曹艳琴(1976-),女,山东潍坊人,西安培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硕士;姚兆宏(1972-),男,陕西宝鸡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029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