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师区域自然地理综合实习课程建设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区域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是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师范)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增强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复杂地学问题并获得综合认知能力的重要过程和途径,在该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西南地区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区域差异显著且典型,是开展区域自然地理综合实习的理想地区。本文对西南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目前的西南地区自然地理综合实习精选路线和内容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基于实际经验,对在综合实习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促进实习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地理科学;自然地理综合实习;西南地区;实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4-0024-03
  区域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是高校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本科生培养体系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已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复杂地学问题并获得综合认知的重要途径[1-3],即让学生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多要素角度综合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探求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的成因机制,通过创设现实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有效融合,达到提高学生地学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区域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既是进行创新性人才培养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体现[4],也是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从事地理教学奠定坚实基础的要求。本文对西南大学地理科学专业西南地区自然地理综合实习精选路线和内容进行了介绍,依据实际经验,对实习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实际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一、西南地区自然地理综合实习路线和内容介绍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实习分为课程实习和综合实习。课程实习主要在学校所在地周边进行,实习内容较为单一;综合实习在学生完成各自然地理学部门课程后进行,主要围绕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设计路线和内容,强调内容的综合性。西南地区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是该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内容。历经多次调整,目前,该专业综合实习精选路线为重庆-贵阳-昆明-攀枝花-峨眉山-重庆,沿途主要自然地理单元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大娄山区-贵州高原-滇中高原-金沙江干热河谷-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川中盆地。主要实习内容如下:
  1.川东平行岭谷区-贵州高原沿途。大娄山及綦江河谷坡地开垦与水土流失状况;地形地貌对山区道路(铁路和公路)建设的影响;四川盆地向贵州高原过渡的地形、地貌、土壤和物候变化。
  2.贵阳-六盘水-曲靖-昆明沿途。云贵高原上的溶蚀盆地及滇中高原的地貌特征;云贵高原的石漠化和红粘土的分布特征;与四川盆地相比,滇中高原的气候、植被和生态环境的差异。
  3.路南石林、九乡溶洞及沿途。路南石林的特征、分布、发育条件和过程;地上与地下喀斯特在发育条件和过程上的差异;昆明附近红粘土的形态特征和形成机理;当地旅游开发与石林、溶洞保护的关系。
  4.西山和滇池。西山的植被和地貌,滇池的成因;西山的岩性和地层分布特征;滇池水质污染、湖泊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5.滇北高原-金沙江干热河谷。金沙江干热河谷的自然景观及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干热河谷及其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干热河谷自然条件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6.攀枝花大型钢铁基地。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的主要成矿机制、铁矿开发历史和现状;铁矿冶炼的基本过程;攀枝花钢铁基地产业转型的方式和已取得的成效;该城市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的关系。
  7.峨眉山。雷洞坪-金顶:金顶峨眉山玄武岩的岩性特征,金顶单面山的形态特征及其成因,亚高山针叶林及灌丛草甸等植被特征。金顶-仙峰寺:不同地层岩性特征及其分界线、针阔混交林的群落特征,近距离观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外貌,第三纪孑遗植物珙桐的分布特点,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群落特征。仙峰寺-洪春坪-清音阁-五显岗:沿途岩性变化和接触关系,进一步观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带,关心坡断层存在的依据、断层性质,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一线天”峡谷的形态、地层岩性及时代和成因。
  二、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结合实际教学,我们认为影响学生实习效果的常见问题主要包括:
  1.学生对综合实习目的认识不清晰、行前准备不足。由于强调学科综合性,区域自然地理综合实习需要安排在各部门自然地理学教学任务完成之后进行,结合学生就业时间安排,西南大学最终将综合实习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进行。此时,绝大部分学生已完成工作签订,没有了就业的压力,加之实习沿途多为旅游景区,学生容易在实习过程中对教学产生一定懈怠,缺乏足够的学习热情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在综合实习之前已经完成了《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候与气象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和《植物地理学》等课程。综合实习需要将各学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手段进行融合,从综合的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对典型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进行分析和认识,以提升学生科学的地球科学思维。但在实习时,距离学生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已有较长时间,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所遗忘,这就要求学生行前做好充分准备,对各门专业课程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和梳理。提前熟悉实习地区的地学背景对于提升实习教学效果十分重要。然而,部分学生对此没有清晰的认识,并没有很好地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对实习指导书上的背景介绍和实习内容也没有很好地掌握,不能做到带着问题参加实习,在实习中缺少自我规划和对情境问题的充分思考,而將希望仅仅寄托于老师的野外讲解和临时查阅实习资料。由于综合实习内容多、信息量大、路线长,导致学生没有充足时间和条件对每一个实习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最终影响实习成效。
  2.少数学生动手和实践创新能力难以得到很好锻炼。与课堂教学相比,自然地理综合实习强调实践性和综合性。丰富的实习内容和以问题情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众多素材。我们要求学生在实习中充分利用地质图、地形图、土壤分布图、植被分布图、交通图等图件和GPS、地质罗盘、地质锤等实习工具,要求学生采集主要的岩石、土壤和植物标本,填写现场观测记录和实习报告。但往往存在个别学生没有将精力很好地放在教学上,在老师讲解或同一小组其他同学进行实地观测和采样时热衷于旅游娱乐活动,最后用其他同学的成果应付记录和实习报告,这种情况在老师统一讲解和布置小组任务时较易发生。   3.教师行前准备不充分,教学组织管理不到位。西南地区自然地理背景复杂,综合实习对教师野外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教师需具备很好的知识储备并十分熟悉每一个实习内容,需对实习重点和难点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创设实际地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好的实习效果离不开科学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指导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知识储备,还要实现从课堂理论教学到野外“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转变,需要更多地从学生出发,有预见性地针对实习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因此,综合实习中需要教师努力寻求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教学组织管理做到细致入微。合理的师生比是决定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于课堂一对多的教学模式,综合实习中一旦学生人数过多,指导教师过少,学生就缺乏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与教师进行直接沟通和交流,也缺乏足够的实习过程监督。由于学生多,有的学生往往会把想问的问题寄托于其他同学,自己却不主动提出,影响自身实习效果。另外,不合理的师生比也很不利于实习过程中学生生活上的组织与管理,增加突发状况的产生几率。
  4.缺乏科学合理的综合实习效果检验体系。综合实习成绩需要客观反映学生实习效果,主要根據学生提交的实习记录和最终的实习报告,结合实习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其中,实习表现的平时成绩往往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对学生不够了解,难以做到客观评价。这就需要建立涉及实习指导老师、班委、小组组长和同学间互评的综合评价体系,督促学生在综合实习中态度端正,将精力放在教学上。
  三、提高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教学效果的主要对策
  1.提高学生对综合实习目的的认识,做好充足的行前准备。在综合实习行前(一般提前2周),我们通过召开全体动员大会、班会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达和强调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根据历次实习经验告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提前有面对实习困难的思想准备。同时强调让学生提前学习实习指导书并分小组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用于野外学习讨论。如若需要,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复习主要野外实践技能和工作方法。此外,在社交软件上建立实习群(微信、QQ群或公众号),共享各种实习资料和发布实习相关信息,往往是提高沟通和交流效率的有效途径。
  2.对实习路线和内容进行优化,有效促进校-地合作。自然地理综合实习路线和内容的选择需要根据实习目的和实际需求进行筛选和优化,应充分考虑沿途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空间变化特点和区域差异,注重实习内容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为实习教学提供更多优质素材,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和过程的思考。例如,在攀枝花的实习使得学生有机会更好地认识干热河谷的地理环境特征,在攀钢集团的实习可以提升学生对这一我国重要钢铁基地的直观了解,而在当地产业转型代表性成果——康养基地的实习可以促进学生将自然和人文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另外,在实习路线选择和内容确定时,以学校名义与当地(包括景区、企业、宾馆、公安部门等)进行长期校-地合作并建立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为师生在购票、参观、讲解、交通和安全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便利。
  3.提升实习指导教师野外教学技能,合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综合实习教学条件和模式不同于课堂教学,教师应在平时利用各种途径提升野外教学的经验和技能,同时注重实习内容相关学术文献查阅和知识积累,时刻更新理论知识水平储备。但尽管教师在实习前做了充分准备,由于各种限制,在野外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鉴于此,我们在近两年的综合实习中,与当地高校或企业进行实践教学合作,邀请了当地教学或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为学生进行实地讲解。例如,在昆明进行喀斯特地貌实习时,我们邀请当地高校相关专业老师为学生实地讲解石林和溶洞的发育特征和过程;在攀枝花实习时,邀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为学生讲解钒钛磁铁矿的成矿机制,铁矿的开采、冶炼和加工。通过学生反馈,这种模式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4.对综合实习中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进行优化。在过往经验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一些相对有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例如,教师对当天的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梳理,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对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对第二天的实习内容进行安排。在一个实习地完成所有实习内容以后,在条件允许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习汇报,再由其他同学进行打分,作为该组学生最终成绩的评价参考之一。另外,促进师生比的优化是提升学生实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际经验,我们认为一般15—20名学生配备一名指导教师较为合理。同时,在进行小组教学时,人数不宜过多,保证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分配到任务,指定责任心强的同学为小组长也有利于教学组织和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结语
  区域自然地理综合实习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和综合性,需要学生针对实际问题情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和研究,以达到提升地学综合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西南地区具有众多优质的自然地理实习教学资源,是地理科学专业开展区域自然地理综合实习的理想地区。目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制定了相对合理的自然地理综合实习路线和内容,但实习教学过程中常常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从学生、教师、教学模式、教学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优化,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万天丰.关于“地球科学概论”的教学指导思想[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2):47-52.
  [3]许俐俐,胡宝清.浅论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效果的提高[J].华东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4):385-388.
  [4]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5):38-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02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