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世界政治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对教育国际化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国内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发展趋势,阐述了高水平国际化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部分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国际化;研究生;导师队伍;措施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5-0001-02
  一、引言
  目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趋势。我国要想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当中抢占先机,就必须加快国际化建设的脚步,完善国际化科研教学工作,并培养出一大批高水平的国际化科研教学团队与国际化科研人才,抢占教学与科研领域的国际话语权[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伴随我国科学技术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衡量我国教育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高等教育逐步走上国际大众化大环境下,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国际化水平,成为提高研究生的国际竞争力和促进高校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2]。为适应国际化研究生发展新潮流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新目标,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国际化研究生导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水平国际化研究生导师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水平国际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现状。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研究生导师队伍也迅速扩大,但是我国研究生的国际化教育起步较晚,相比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真正意义上开始正式广泛对外交流时间较短,加之国内高校导师学历水平、职称水平、年龄、学缘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国内国际化研究生导师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高校对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重视,国家设立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研究生导师公派留学,我国各个高校对国际化导师团队的建设越来越重視。国内一些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在培养国际化研究生导师中发展迅速,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推进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国际化进程。例如:提高青年教师的入职门槛以提升导师团队的来源质量,积极与国外高校进行合作交流以增加校内导师的国外留学或访学经历,等等。
  2.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国家及高校虽然在对导师团队的国际化建设方面采取了许多的措施,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国际化建设的重点倾向于学科建设以及论文数量的扩充等方面,导致高校对导师团队国际化趋势及意义的认识没有上升到一定高度,导师团队国际化建设方面的研究、规划、政策、资金和激励等一系列促进及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其次,国内研究生导师出国交流机会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机会相对来说较少,而且我国高校虽然积极派选优秀研究生导师出国进行访学交流,但大部分导师在国外均只承担国际科研合作,而忽略了国外教学领域的研究[3]。再者,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教育资源跟不上,研究生与导师生师比偏大,从而导致导师队伍在自身建设上缺乏适应性。而导师质量决定了研究生教育质量,导师质量衡量指标包括导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等,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导师学历结构整体偏低,获得博士学位的导师比例较少,普通高校研究生导师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比例偏低,师资情况较弱,普通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存在年龄老化现象,因此可能存在研究生导师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能力等问题;在学缘结构上,我国研究生导师的学术亲缘关系具有区域性特征,学校聘用的研究生导师大多来源于本地或邻近地域的高校[4]。最后,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人才流动性大、导师团队建设不稳定的问题,以及高校教师注重专业知识、忽略人文知识、缺乏理想信念、奉献意识单薄、师德修养不足、人文精神匮乏等人文素养问题。
  三、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研究生导师队伍措施
  针对高水平国际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的建议和措施包括:建设国际化研究生培养体系;提高国际化研究生导师比例;提升国际化研究生导师队伍人文素养。
  1.建设国际化研究生培养体系。针对研究生培养体系沿袭传统方式,缺乏国际化建设导向,作为或将成为研究生导师的研究生,其国际化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于此,建立研究生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尤为重要,构建“宽进严出”的模式,探讨利于培养国际化研究生课程,切实加大课程创新力度,拓展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引进国外优质课程,增设国际性交流会议,培养研究生国际化视野,从而了解本专业前沿科学技术,通过广泛开展国际院校间研究生培养合作,加快建立国际高校间研究生互访机制,增加研究生海外研修数量。
  2.提高国际化研究生导师比例。提高国际化研究生导师比例的途径(在职研究生导师方面):针对国际化建设重点倾向于学科建设以及论文数量扩充的问题,政府和高校应该积极引导高校教师,使教师的科研成果不仅仅在于发表论文,还在于实践性成果,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开展国际化教育实践试点工作。针对国内研究生导师出国交流机会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较少,需增加研究生导师出国交流访问及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机会,培养国际化研究生导师是个长期漫长的过程,要大力倡导和发展终身教育,加强研究生导师继续教育中的国际化教育。针对国内高校与国际高校间合作交流较少且仅承担科研相关合作而忽略了国际教学领域的研究,加强国际高校间国际化教育的合作交流,互派导师访问学习,增加国际研究生导师之间的国际化教育教学交流,高校间大力开展国际学习活动,吸收国外优质课程及先进思想,从而提升在职研究生导师国际化视野和技术能力。高校招收研究生导师方面,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准入门槛,引进高水平研究生导师,在同等条件下,对于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的研究生导师优先引进,同时加大外籍教师引进力度,积极与国外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合作,吸引国外优秀研究生导师到国内高校授课和任教。针对国内研究生导师学历结构、职称水平和年龄结构,国家和高校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优秀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多渠道提升优秀青年教师的上升途径。在学缘结构方面,加强高校间的互相交流及对外地教师的吸引力度,打破高校教师学术亲缘关系的区域性特征,从而构建丰富多样的高校学术氛围。
  3.提升国际化研究生导师队伍的人文素养。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研究生导师不仅需要导师具备高水平的科学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人文素养。为此,高校首先应该转变管理模式,大力倡导人文管理,在教育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学校可以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使研究生导师拥有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决策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话语权,使教师的主人翁地位落到实处。其次应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围绕提升人文素养,高校应积极开展文学、史学、艺术、美学及研究生导师间沟通交流等方面的活动,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建设,提升研究生导师的归属感。最后是人文素养的提升需要以人文知识储备和吸收为基础,高校应为导师提供人文知识的学习平台,开展人文知识讲座和培训等,导师也应该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把人文素养提升放到职业生涯的首要位置,用生命影响生命,关怀、温暖每一位学生,抛开世俗功利性羁绊,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四、结语
  高水平国际化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可促进我国研究生国际化教育进程,通过建设国际化研究生培养体系、提高国际化研究生导师比例、加强国际化课程交流以及提高研究生导师人文素养等措施,培养出大批高水平的国际化研究生导师队伍,真正实现我国研究生国际化教育,促进国家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昊.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问题及对策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7).
  [2]宋永明.浅谈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27):17-19.
  [3]侯高岚,闫超父,王依凡,徐菱铭.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沿革与现存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7,(17):28-29.
  [4]鄢洪平.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44):2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04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