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模式优化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针对目前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方式全过程考核、多维立体量化考核和多层次差异化考核等优化方法。试点实践表明,考核模式的优化更好地实现了对毕业设计(论文)成果检验的客观公正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毕业设计;考核模式;优化方法;实践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1-0090-03
  最近教育部关于我国高校“严进宽出”现象将改变的观点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部长陈宝生指出“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要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工程类专业本科教育阶段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并且是长周期高学分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1-2],同时又是高校本科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过渡环节,其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和评分机制的优化是整个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指挥棒,决定了学生的设计态度及设计方法,采用传统的考核模式难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3-5]。因此,随着教育形势的改变,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的改革与优化势在必行。本文作者将根据多年教学和指导十几届工程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经验,针对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以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指标、考核环节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优化与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并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一、当前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都投入大量精力加强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考核工作的实施和管理,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现象依然广泛存在。通过对相关文献[4-6]以及长沙理工大学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工程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考核指标较粗放,分值权重不合理。一方面,毕业设计(论文)的部分考核内容缺少量化指标,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指导老师、评阅老师和答辩小组老师凭印象打分的现象仍然存在,考核随意性较大,导致毕业设计(论文)评分的公平公正性受到质疑;另一方面,目前毕业设计(论文)指标的评分项目不够细化,有些评分标准的界定比较含糊,每项评价指标所占的分值权重也不尽合理,较难体现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的优劣,因而评分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也无法保证,不利于发挥考核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和激励功能。
  2.注重终结性考核,忽视过程性考核。传统的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主要由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质量决定,这种以最终评阅材料定评分等级的终结性考核模式存在较大的弊端。例如:毕业设计(论文)中出现的少数抄袭现象不易察觉;极少数毕业设计(论文)由外界代做的学生因图纸和文本质量优良而拿高分,而真正认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学生往往成绩不一定最好;部分优秀学生的创新设计思想不能充分反映出来。并且这种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考核模式,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没有量化的监控,对长期缺勤、劣质提问、不参与答疑讨论等不良態度与表现也起不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国内本科生的主动意识本来就偏薄弱,如果过程性考核不随之跟进,那么较多学生就会缺少主动参与到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来的动力。
  3.考核功能片面化,考核环节简单化。现行毕业设计(论文)考核受传统观念和专业划分过细等因素的束缚,对考核功能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考核方式片面夸大了其评定选拔功能并被赋予功利化色彩,考核成绩简单地与评优、学历及学位授予等挂钩,缺乏对毕业生的全面评价。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分析总结大多流于形式,学生很难得到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问题反馈,无法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习的薄弱环节,弱化了考核的诊断和反馈功能。此外,当前毕业设计(论文)考核环节较为简化单一,主要以安排在末期的教师评定和小组答辩为主,缺少平时和中期等多元化多层次考核环节的配合,考核工作无法根据各学科特色合理地展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考核模式的优化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借鉴国内外同类型高校的先进做法[1,4-6],综合考虑本校工程类专业特点以及相关调研结果,总结出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的主要优化方法如下。
  (一)多方式全过程考核
  对于工程类专业而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包括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项目可行性分析和工程项目设计等内容,都具有“过程性”特点,其质量保证必须贯彻“全过程考核”的思想,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和阶段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5]。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应采取多方式全过程的考核方法,适当提高平时考核的成绩占比,并增加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比重。所谓多方式全过程考核,是指将考核从传统的以最终成果为主的考核分成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核并设置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中。即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紧密结合,把成果评审和最终答辩为核心的考核分解成数次过程评价考核,每次考核设置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成绩占比,然后将各次考核分别设置于整个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的进度中。根据调研分析以及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的进度安排特点,一般设定4至5次不同方式和权重的考核最为科学合理,分别设置于毕业设计(论文)进度的1/5、1/2、4/5、答辩期间和答辩后期,考核难度与复杂程度逐级升高。总之,将多种考核方式与全过程质量控制思想融会贯通,形成易于操作和实施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方法,并且根据不同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可以进行灵活调整,对于有效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多维立体量化考核   根据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各个工作进度阶段对于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考核主体,应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运作方式。一般定性考核的依据较难把握,这就需要在毕业设计(论文)考核体系设计中加入更多的定量考核,以对学生的各个阶段各项任务进行评价。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指标等定性考核的内容,也应当尽可能地转换为具体量化的指标来描述,以提高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将学生的过程表现以及阶段量化成绩与毕业设计(论文)考核结果紧密结合,建立多维立体量化考核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并进一步推动“终结性考核”向“全过程考核”的转化。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考核评价体系的关键所在,并且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是保障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公正性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而多维立体量化考核方式针对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灵活性,可为考核工作的可操作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多层次差异化考核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和本校的调研数据可知,不同工程类专业均注重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但各专业学科涉及面十分广泛,考核侧重点和考核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可见,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阶段的特点优化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引入“绩效考核”理念,实行多层次差异化的考核方式,以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客观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应按专业类别与方向设计优化考核评价方式,使各学科偏理论性或偏实践性的特点得以保持,使考核指标的分解与分值权重有机结合,保证考核评价体系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例如,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工程设计选题侧重实践性考核,可以采用“任务+过程+达成度”量化考核模式;而与工程相关的科学研究与试验选题则倾向于理论性考核,可以采用“目标+过程+成果”量化考核模式。另一方面,应根据工程类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目的、指标和标准选择合适的考评者,如果由指导教师单独完成考核,难以保证判断和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考评者应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以及答辩小组成员组成。
  三、实践及效果
  为实践上述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的优化方法,选择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2017和2018届的毕业设计(论文)作为试点进行了实施和应用。采取3次过程考核和2次答辩考核的考核模式,按设计(论文)任务先后顺序所设定的考核环节(权重)包括开题(10%)、中期(20%)、评阅(20%)、答辩(40%)和后期(10%)。5次考核设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开题环节考核指标(分值)分别为外文翻译(4分)和开题报告(6分);中期环节考核指标(分值)分别为出勤(5分)、答疑(5分)和中期答辩(10分);评阅环节考核指标(分值)分别为文献量(5分)、文档(5分)和图纸(10分);答辩环节考核指标(分值)分别为文档(10分)、图纸(10分)和口头答辩(20分);后期环节考核指标(分值)分别为文档整理(5分)和图纸修订(5分);最终成绩为5次考核分值相加。
  对试点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在考核模式优化方法实施前后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考核模式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控制比较成功,教学效果提高显著,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一次答辩的合格率由76%提高至91%,优秀和良好等级占比由32%提高至46%。并且,一批高质量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在校级和省部级评优中脱颖而出,如2017届一名毕业生获得“立昇杯”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对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改革及质量管理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四、结语
  毕业设计考核模式的优化与实施,需要指导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付出持久艰辛的努力,才能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目的。因此针对目前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多方式全过程考核、多维立体量化考核和多层次差异化考核等优化方法,既能进一步推进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全面性的改革和完善,又能发挥优化考核模式对教学实效性的调节和促进作用。优化考核模式的实施更能保证设计(论文)成果评分的科学合理性和客观公正性,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吕闰生.“三段式”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0):158-160.
  [2]朱昌平,何海霞,周笑晨,王飞,高远,朱金秀,常雪琴,陈秉岩.阶梯式培养方式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3):183-187.
  [3]彭秀英.立题和过程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J].中国大学教学,2012,(3):75-76.
  [4]陈江.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和畢业论文考核模式的探讨[J].设计,2013,(8):132-133.
  [5]刘可真,梁松涛,高美莲.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75(16):139-140.
  [6]刘冠权,谢亚雯,陈艳.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IE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考评体系研究.价值工程,2018,(5):173-1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