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物理是初、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在课程改革试点院校中,高考选择物理学科的学生人数下降,这对物理教学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十分必要,对于物理教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升物理教学有效性,促进教育教学不断发展。
  关键词:初中;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一、 前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但是到了高中,却感到物理学习很难,学习效果不理想,成绩很难提升。由于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学习难度有很大的跨度,很多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失去了信心。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在上海、北京等地区进行了改革试点教育,物理成为了选考学科,很多学生认为物理学习难,没有选择物理。针对此问题,必须深入研究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内容,引导学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提升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全面型人才。
  二、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物理情境由简单转变为复杂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情境比较简单、单一和具体,而高中物理的教学情境相对复杂,且十分抽象,例如:公路上汽车运动,在初中物理中学习内容是匀速直线的运动轨迹,可以直接应用相关公式来解决具体问题;在高中阶段需要研究很多复杂内容,由匀速运动转变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以及牵引力和功率的联系等,学生思维需要从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问题也十分复杂。在受力分析时,需要从简单受力分析转变为复杂的多樣化受力分析,因此在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过程中,由于难度陡增,学生无法快速的适应。
  (二) 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分析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需掌握物理理论,探寻物理现象,侧重规律的定性分析,学生只需了解物理变量的影响因素,不需要深入计算定量;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物理问题定性分析,还需要学生学习物理运算和数学推导,如推断物体质量、加速度、合外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匀变速运动的特点等。
  (三) 跨学科问题增加学习难度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较少,且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并不高,学生利用物理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就能够快速解决问题;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和其他学科联系紧密,特别是数学学科,经常需要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结合解决问题,如:利用数学图像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利用作图法来解决动态平衡、力的分解及合成时平行四边形中的三角几何等问题,利用数学函数知识解决问题等,跨学科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无法提升物理学习兴趣。
  (四) 研究对象由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只需要研究单一化的物体,了解其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等;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研究多个物体,且每个物体具有多样化特征,需要学生灵活的学习知识,从整体上和局部上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以及运动轨迹等,高中物理学习需要学生更加深入的探究,学生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五) 实验方式由模仿转变为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相对比较简单,学生主要通过模仿和演示的方式学习知识,例如:平面镜成像、小孔成像以及凸透镜成像等;高中物理实验则是需要学生进行探究式、验证式和测量式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设计简单的实验,且对实验数据分析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分析误差来源并尽量减少实验误差。
  三、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分析
   (一) 加强教学内容衔接,促进知识稳步内化
  在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强化课堂实验研究,采用直观、易懂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抽象物理模型,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转变为简单内容,逐层深入,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快速适应学习转变。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开展自由落体运动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经验,观察不同质量的物体落地情况,之后直观演示教学内容,如同时使贴片和羽毛落地,观察其落地情况,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得出物理结论。通过此种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促进知识稳步内化,升华教学内容。
  (二) 加强教学方法指导,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相比于初中物理学习,高中物理模型比较复杂,会涉及多样化知识内容,研究对象较多。学生在研究此类问题时,会缺少耐心,且思维方式会受到阻碍。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教学指导,提升学生模型建立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学习建立匀速圆周运动、变速运动、平抛运动等模型。在解答物理问题中,学生通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极值问题,利用函数表达知识解决图像问题。教师应探寻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重点,将复杂知识简单化,有效实现知识跨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 加强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物理素养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的直观形象性帮助物理教学。除此之外,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渗透科学的教学思想,例如:建立模型解决质点问题时,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知识来理解动态平衡,培养学生的探究式思维,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衔接过程,循序渐进,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打好学习基础,将抽象问题转变为具体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引导学生适应教学节奏,促进教学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廖德智.初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衔接问题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
  [2]向昭辉,唐兴华.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对策[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
  [3]曾育群.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理科园地,2018.
  作者简介:
   阮荣伟,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37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