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备课当修炼 课堂巧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将军不打无准备的仗,教师不上无准备的课。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授课的质量。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我们现在天天在讲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和学生的“学”发挥最大的功效,其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就是抓备课,备课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率。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知识的传播更加灵活快捷,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进一步拓宽,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神圣地位面临严重挑战。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全面更立体,学校社团及其各种课外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吸引孩子们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如电脑游戏等的干扰也会越来越严重。相比较而言,基础科目数学的内容越发显得抽象枯燥,在教学时间紧迫又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我们老师既要保证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达成各项技能的培养,所以就一定要认真备好课,巧妙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既备好学生学情和学习流程,又预设各种击中要害的问题,创设动感情境,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究,细致观察,在快乐的活动与游戏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提升各项技能。
   记得那天在教学四年级数学“0的特性”之前,我研读了课本,半页内容上只有4句关于0的四则计算的特性。我一看这内容如此单薄,心里就想:“这也太简单了,学生自己阅读一遍,不全会了吗?这还用讲吗?”
   但是我转眼一想,若如此进行教学,学生只能抽象地掌握关于0的计算法则,死记“除数不能为0”,其中更深的原理,学生肯定理解不透彻,更不用说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技能等的全面发展与培养。所以我翻阅教参,查阅资料,思考该如何展开教学,以什么样的问题为轴心,让问题牵引着孩子们展开学习活动,又能系统地掌握知识。
   首先我定位好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为“0的意义和0的特性”。
   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引入新课:“老师手中有几块巧克力?谁猜中就归谁。”我首先拿出了3块巧克力,让孩子们猜,这时有的说1块,有的说2块,很快就有孩子说3块,我就说:“好,这3块巧克力归你啦。”其他孩子一看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奖励,个个跃跃欲试,势在必得,小手举得高高的,包括平时最不爱吭声的孩子也积极举手,参与了进来。接着我又拿了2块巧克力让同学们猜,很快被孩子们猜中而拿走。这时我说:“这个游戏还有最后一次机会了,谁来猜猜看?”在热烈气氛中,又开始了0块糖的猜测,刚开始几个孩子们一再受挫,这时有个叫张腾机灵鬼大声说:“老师你手里不会是空的吧。”其他孩子也附和:“是!肯定是一个也没有!”此时我展开手,让他们看,并提问“有几块糖啊?”学生异口同声地说:“0块糖。”我说:“好!你们说得很对!那我们今天就來研究0的意义和0的特性。”
   现在我们来看一视频,找一找,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0,0有哪些了不起的本领呢?
   我给大家播放了两段视频。画面1:田径运动场的边上有一张桌子,上面摆放了5听易拉罐,来了5个运动员,拿起易拉罐,一饮而尽;接着5位田径运动员来到跑道起点,一声哨音,运动员飞奔起来;突然一位运动员摔倒了,几位安全员用担架将这位运动员抬下场,一位护士正在治疗,用体温表测体温,一个放大的温度计;画面一转,康复中的运动员在沙滩散步,背景是夕阳洒在海平面;画面2:足球场,中国队和巴西队的足球运动员身着红黄不同球服,中国队运动员飞起一脚,球进了,我们赢了,放大的比分牌02∶00。
   学生在看视频的同时,我在黑板另一边板书出以下自学提示:
   1.从视频中寻找,哪些地方用到了0?
   2.0有什么意义?
   3.各小组先在小组内讨论,记录,然后分组汇报。
   学生1组汇报:桌上的易拉罐被拿完了,可以用0表示。还有每听饮料喝空了,也可以用0表示。所以0表示什么也没有!我顺势引导:“太棒了,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的?”同学们纷纷举手说出身边事物中有许多0的存在,并总结出它的意义:0表示什么也没有!至此自主探究的活动依次展开。
   学生2组汇报:运动员从起点开始奔跑,起点也可以用0表示也就是0表示起点。
   学生3组汇报:海平面也可以用0表示。测量山的高低,以海平面0为界线。如喜马拉雅山海拔高8844.43千米就是从海平面以上测量出来的;温度计上的0也表示界线,人的正常体温是零上37摄氏度;冰箱里的温度是零下4摄氏度或零下15摄氏度。这些都是以0为界线定义的。所以0表示界线。
   学生4组汇报:比分牌02∶00中的0是表示精确度的占位。生活中表示价钱的3.50元,所以0可以用来占位。
   学生观察得很仔细,讨论很热烈,不但找出了0,还归纳出了0的意义:0表示没有,0表示起点,0表示界线,0还可以占位。从观看视频到实际生活中找到不少有关0的意义的实例,系统地掌握了0在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视频实境动感,生动有趣,成功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自学提示也成功牵引着孩子们主动探究,培养了他们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紧接着我提出下面的问题。我们大家要来研究今天的第二个学习目标。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然后又板书出自学提示。
   3.0可以做“加数”吗?0可以做“和”吗?请举例说明!
   4.0可以做“被减数”“减数”和“差”吗?
   由于我提的问题操作性很强,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列举数例,大家踊跃发言,并且轻松总结出0在加、减法中的特性:
   学生列举数例:
   1+0=1;2+0=2;3+0=3…
   加法中:一个数加0还得原数。
   0-1=?;1-0=1;2-0=2;3-3=0;0-0=0;…
   减法中:一个数减0还得原数。
   被减数与减数相同,差为0。
   经过以上加减法中0的特性研究,其探究的方法学生已经掌握,这时我才抛出问题:0在乘除法中将扮演什么角色?所以我再次板书出自学目标:    5.0可以作“因数”吗?0可以作“积”吗?
   6.0可以作“被除数”“商”或“除数”吗?
   这几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只要按之前列举数例的办法进行研究就行了。
   学生列举数例:
   1×0=0;2×0=0;0×0=0…
   所以0可以做因数,也可以做积。
   乘法中:0乘任何数,都得0。
   0÷1=0;0÷5=0;5÷0=?…
   除法中: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有学生汇报出第三个算式,学生渐渐面露难色,眉头紧锁,5除以0等于几呢?
   其实这里正是暗藏杀机,我整节课的“雷”就埋在此处,也就是有关0的特性的研究中,我为什么要如此提问:“0可以做xx数?”这样的提问,就像一把利剑,直指“除数能不能为0”这个问题?学生一路畅通无阻地探究,总结出0在加法减法和乘法中计算时的特性之后,正是自信满满,乘胜追击的时候,不想却突然碰壁,孩子们的认知产生了碰撞。
   0÷5=?比较容易,5乘0就可以得0,所以0÷5=0,而5÷0=?有同学说:“5÷0=5”也有人说:“5÷0=0”但大部分孩子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对,却怎么也找不到0乘谁能得5,这是怎么了?这真是出大事了?此处我给足时间让孩子们思考,并要求同学们分组讨论,后来他们终于质疑起来,七嘴八舌地说:“0乘谁都得0,都不可能能得到5。”他们终于弄清楚了,这个算式有问题,0不能做除数。这样孩子们在親身经历之后,深刻地理解了:除法中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也就自然而然地归纳出结论,而不是我把概念强加给了他们。
   在有关0的四则口算训练结束之后,我又把剩下的巧克力以猜数,并再说出一条有关0的特性或0的意义的形式奖给了孩子们。课堂再一次热闹起来,孩子们猜中了数,并说对一条有关0的特性或意义,就可以得到甜甜蜜蜜的巧克力,真是太开心了。
   整节课孩子们热情高涨,自信满满,这样的探究学习,学生始终沉浸在观察、分析、思考和快乐之中,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试想一下,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或者任由学生漫无目标地低效自学,没有具体的目标定位,没有操作性很强的自学提示,恐怕孩子们只能是盲人摸象,使知识的生成大打折扣。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在备课中下足功夫,做到尊重教材、超越教材,心中有大爱,胸中有纲目,勇于奉献,甘为人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一定要巧妙设计,方能成就精彩纷呈的智慧课堂。如果你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静,把备课当成一种学习、提升、修炼的过程,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好老师。
   附板书:
   0的意义和0的特性
   0表示没有,0表示起点,0表示界线,0还可以占位。
   加法中:一个数加0还得原数。
   减法中:一个数减0还得原数。
   被减数与减数相同,差为0。
   乘法中:0乘任何数,都得0。
   除法中:0不能做除数;0除以任何非数都得0。
   参考文献:
   [1]顾志能.今天,我们要再提备课[J].小学教学参考,2019(3):1-2.
   [2]林华民.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M].农村读物出版社,2003.
   [3]毛文波,吴玉国.备课轴: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设计实务[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2):62-66.
  编辑 杜元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57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