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语言积累 提升核心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以看出,学生语文方面的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还能让学生的各个方面得到提升,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一定层次,还要关注其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宋代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要让学生喜欢上学习语文,而不是去排斥语文,如果一直对语文学习存在排斥性,那么根本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课堂的效果也会非常不好,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要老师去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点,那么怎么去培养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首先,老师要让学生先去接受我们,和学生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如果学生本身对老师就有排斥,那么在学习上也会事倍功半,教师不但是传道解惑,同时也是学生的心灵指引者,良师益友不过如此,只有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能达到课堂学习的最大利用率,学生才会配合你、跟随你,那么我们也会事半功倍地达到高效率的教学结果。因此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和高效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建立兴趣的必备条件之一。然后教师要巧妙地运用自己的一切教学手段,由简到难,分层次地让学生去接受课堂上吸收到的知识,让学生轻松地吸收所有的东西,这样才能建立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相反,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只是为了任务去教学,不去估计孩子们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得到的结果只会更加低效。孩子这个年纪,正处于感情方面的敏感期,老师角色的拿捏非常重要,学生如果处于一个愉快的心情之下,会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相反太消极的话,就会成为学习的阻力,所以我们作为老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到温暖和爱,从感情方面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善用表扬,哪怕小小的进步,也要让学生知道和认可自己的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感受学习的乐趣,好的课堂效果也就连带着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最后,从实际出发,做好班级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如学生在学习文章时,就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预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营造出学习情境,要求学生承担小老师等角色来对小组中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实现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还要运用好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借助游戏等方法来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出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通过开展语言积累活动,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还可以在激发学生语言交流欲望的同时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做好语言实践积累工作,避免单纯地将这一教育局限在课堂中,而是要从语言教学特点出发,通过定期开展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活动,以此来为学生营造出学习情境,延伸学生的记忆渠道,激发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受到情境的影响,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此外,从教学氛围入手,采取多维度的对话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就要从教材特点出发,为学生创建出特定的语境,在组织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来进行情境对话,借助师生互动来丰富文章内容。在学生进入情境后,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来为学生展示情境,从而深入理解文章所描绘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培养思考习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的积累是通过不断的问题产生,不断的问题解决,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学习到的知识,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爱上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创造一个良性的发展。比如小学五年级上册中的《红树林》第二自然段,文中特殊的语句构词就是让学生产生兴趣、产生疑问的好支点,也许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有无比的困惑,也许还会和我们老师产生激烈的争吵,但正是因为这种关键点,才能让学生去体会学习的目的。
   三、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堂之外,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的课外读物是填充学生知识的一大助力,那么在一定的知识储备之后,学生学到华丽的词语,丰富的人文,难免会有展现的兴趣,这时候我们要鼓励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赞同学生的才华,甚至发挥学生的才华。
   我会定期开一次实践活动课,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地享受到自己展现的时间,通过这种课程发挥孩子们的字词储备,比如成语接龙,敢说不怯场的态度,比如朗诵比赛,或者是课外读物的分享,这都是好的习惯。
   在教师的黑板报上面,空出一块地方专门作为“读书”的栏目,鼓励学生把好的词语、精彩的语句、神奇的科学知识共享到上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去,并且可以学习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样阅读的成绩会越来越好,心理上也会越来越充实,良性的循环带来了更多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四、创建语言情境,锻炼学生的语言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就要从启发学生思维入手,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一阶段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从学生特点出发,制订出有效的教育措施,做好學生语文涵养的培养,展现出语文教育的作用。如在教学中就可以为学生创建出学习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带领下进行深入探究。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的优势来给学生播放相应的音乐,鼓励学生想象教材中的画面。通过语言与多媒体的引入,能够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去,同时也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此外在教学中还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给学生营造出充满趣味性的课堂,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确保教学的深入性。在教学中就要组织学生进行品味,做好联系与整合工作,从而提炼出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构建与完善。核心素养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语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做好语言教育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在加深学生语言理解的同时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这一阶段学生来说,受到自身阅历与经验不足的影响,存在着知识面狭窄等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就要从语言积累上出发,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以此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学生在学习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优美的词语上出发,采取不同的修辞手法,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积累。同时还要从不同角度上进行教学,借助教学情境来加深学生的感受。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选择与之相关的词汇进行学习,激发出学生的思考欲望,借助学生已经积累的词汇来进行进一步感知,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来实现词语的存储。在情境中还要增加画面与视频,让学生通过形象的动画来理解语言中的情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外还要从语言表达特点上出发,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章内容,实现对语言的积累。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相应的画面,组织学生在对比朗读中进行分析。    五、借助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文化底蕴的积累需要学生大量的知识储备,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不是为了写作而阅读,知识是一辈子的,不是为了以此谋生,而是为了充实自己,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快速大量地沉淀自己的知识储备、文化底蕴呢?
   首先第一点就是要多读,读得多,认知得就多,读得多才能升华到写,而写也要鼓励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每读一本书,习惯性地写一些总结、读后感,甚至衍生一些仿写相同的、类似的文章篇幅,自己写的那就绝对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中间有自己的汗水,然后去和别的朋友分享、交流,这也是学习的过程。
   发挥学校硬件优势,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写一些东西,然后作为老师帮助学生一起完成,引导学生如何创作,然后可以把成品鼓励他们去学校的广播站、校报这些校内的媒体去送稿,成功发布之后就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孩子也会爱上这种方式,以后的各种征文比赛,各种刊物的投稿都会慢慢地形成一个爱好、一个兴趣点,这样,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充分激发,会让创作成为自发的行为。学生的素养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
   借助古诗词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艺术性。汉语作为中华民族发展中的文化结晶,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且在语文教材中也涉及了大量的古诗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从利用古诗词上入手,借助启发性的手段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鼓励学生仔细品读,感受古诗词中的含义,以此来实现教育目标。所以在教育中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品读,感受其中的韵味与道理,挖掘出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对仗与平仄节奏变化,从而帮助学生领悟古诗词中的韵律美,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可理解。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就可以从重点词上出发,在组织学生品读的同时来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感受古诗词中的情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出语言交流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来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始终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终极目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以趣促学,指导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让学生凭借着坚实丰富的语文核心素养,放飞明天的梦想。
   参考文献:
   [1]李明.小学语文课堂氛围的营造和保持策略[J].甘肅教育,2018(3).
   [2]苏云霞.关注文本表达,探寻学生言语生长的秘密[J].小学教学参考,2017(19).
  编辑 温雪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59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