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促进写作训练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优美婉转、纵横多姿的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情趣以及文化品味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古詩词阅读学习与写作训练相互结合,既能培养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丰富其素材积累,增强其艺术品味及阅读写作的自主能力,以写代读、以读促写,促进学生读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阅读;写作训练;实践方法
  相比于现代白话文阅读,古诗词阅读更注重品味和鉴赏,其精炼的语言、独到的表达方式、丰富的思想内涵、精巧的布局构思,为学生写作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典范,在素材积累、表现手法、意境审美、情感体验等多个方面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将古诗词阅读教学作为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突破口,以古诗词阅读教学促进写作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古诗词含蓄凝练、形象生动的语言特色,对初中生的写作训练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受阅读量不足,网络语言流行、口头书面语言训练缺乏等因素影响,很多初中生的写作存在口语化、堆砌辞藻,言不达意,甚至哆嗦、重复的现象。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要重视语言的品读鉴赏与积累,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可以围绕这首词凝练含蓄、意韵深远的艺术特点进行写作训练。在具体的方法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书面形式再现诗词营造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幅秋郊夕照图,用最精彩的文字表达飘零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愁楚之情,从而实现诗词阅读与写作训练同步深入。
  二、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
  古典诗词中千姿百态的自然风物、多样变幻的故事人生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是创作灵感的源泉。将古诗词学习与素材寻找积累结合起来,是克服学生作文时素材难寻、笔端枯涩的有效方法。引诗入文、推陈出新,向古诗词浩如烟海的素材借力,使作文有景可绘、有事可叙、有理可辨、有情可诉,收到文质兼备的效果,如明月清泉、花桥流水等诗词中具有审美特质的自然景物,可以成为写景片段的典范;洒脱飘逸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高洁淡泊的陶潜等名人轶事,可以成为议论抒情的凭借;更有成语典故和名言佳句,可在写作中直接征引,使文章更有文化底蕴。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加以积累,并在写作实践中尝试运用。
  三、增强学生的艺术品位
  优秀的文章是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及文化底蕴的综合体现。古典诗词鲜明的意象、灵动的意境、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和写作启示。如:借鉴《使至塞上》“大漠孤姻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构图特点,进行想象性景物描写训练,体会抽象写意构图与对比衬托写景的方法;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我之境,学习不事雕琢、不露痕迹的自然意识,使写作随情顺心,不扭捏作态:《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景象,让学生认识到联想与想象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了解比喻与夸张等修辞在写作中可以化俗为奇、推陈出新。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诗词意象赏析与作文形象塑造相结合,意境审美再现与景物场面描写相结合,情感领悟与抒情表达相结合,帮助学生弥补写作中或信马由缰、或无病呻吟、或刻板流俗的缺陷,使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认知更为深入,对写作实践中以景传情、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等方法技巧的领悟更为透彻,对宏丽典雅、清新自然、质朴本色等作品风格的理解更为深刻,并逐步内化为一种自觉的写作追求与能力,使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及写作表达能力得到同步提升与发展。
  四、培育学生的自主能力
  古诗词具有含蓄凝练的美,其内涵韵味不易言传,只有反复吟诵、用心品读才能被感知,教学中要尽量避免教师的过度阐释和解读,营造自由、开放的古诗词鉴赏空间,激发学生品读古典诗词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课堂阅读为范式,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托向课外延伸,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鉴赏,并尝试通过扩写、改写、续写等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完成创造性诗歌意境的再现,或围绕诗词风格、技法、炼字等写一段主题集中的赏析。如:学习范伸淹的《渔家傲·秋思》时,可以让学生将其扩写成一片融写景、记叙、抒情于一体的散文,也可以单独就其画面意境进行创造性描写,或就作者细腻复杂的感情变化进行梳理,使阅读赏析更有深度和审美特质。把时间留给学生,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以写代读,既是一种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又能由点及面,把握古诗词意象美,感受意境美,体验思想情感美,增强审美能力,进而达到认知水平、艺术修养、人格精神的提升。
  以写作训练为方向的古诗词阅读教学,既是新时代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内涵的深度挖掘,也是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古诗词阅读教学与写作实践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价值日益彰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15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