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条件,只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顺利;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培养能力的重要条件,只有形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使小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有效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只有形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发展智力。由此可见,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针对现阶段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与培养策略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希望能引起广大教育同仁的关注,共同抓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而形成并发展的固定的态度和行为,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的,而且最好是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因此,教师要利用小学低年级学生一切从零开始的契机,努力抓好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受益终生。
   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
   1.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环节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初始的阶段,通过预习学生不仅能对教学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更能有效地培养与锻炼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预习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得到解答,提高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课堂上认真听讲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讲解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而认真倾听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才能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积极地思考,也才能保证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效率,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得以养成。
   3.解题时认真审题的习惯
   认真审题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必备的一种习惯,能有效地提高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认真审题习惯的养成,培养了学生认真而严谨的学习态度、快速而正确的理解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4.培养学生独立、高效率完成作业的习惯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环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及时复习,还为教师提供了正确的、客观的反馈,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调整。高效率完成作业习惯的养成能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专时专用。
   5.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本质上对学生独立性的培养。具有独立性的学生不仅在生活上表现为具有条理性和不依赖性,在学习和思维上更是表现为具有独特的个性,在学习上,这种学生一般都有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显示出特有的自主性;在思维上,这些学生对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会轻易受到他们思想的影响,人云亦云。
   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学习上来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从今后的生活、工作来讲,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与性格,尽快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并在工作中懂得坚持、懂得思考,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讲,对学生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能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持之以恒是指对某种事情予以坚持的态度与行为,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很多成功人士都具备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坚持的过程,是一个人持之以恒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持之以恒精神的培养,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克服自己的惰性,按照自己的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2.能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高效率完成作业等习惯的养成,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高度的集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3.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有利于学生发展综合素质,学习中学生勤于思考,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总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
   1.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是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时,首先要让小学生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在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这样做的好处后,才能心甘情愿地配合教师,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才不会产生抵触情绪,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在课堂上教师应发挥示范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坚持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课堂的教学计划,然后按照教学计划逐步进行,直至完成教学任务,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在自己学习的时候制订学习计划。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工整、规范的板书,讲解例题时一丝不苟的验算过程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在课下的作业环节中会积极地进行效仿。
   3.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严格要求
   “严师出高徒”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高素质、严要求的教师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提出自己的要求,然后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仔细的观察,对于出现偏差的学生要及时予以纠正,最重要的是这种严要求是持久的、长期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在低年级学生坐姿习惯的养成时,教师就应该这样进行严格要求,并常抓不懈,直到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為止。    4.在課堂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应当尽量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有机会、有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或课下搜集资料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下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并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自然就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5.教师在日常的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是一种鼓励,也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一种导向作用。如,有一次在教师布置的作业中有一道题出现了错误,出于对教师权威地位的认可,很多学生都没有发现,只有一名学生发现并给教师指了出来,教师通过当堂表扬的方法充分肯定了这名学生的做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不应迷信权威,应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的导向。但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注意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一种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价,才能使评价更好地发挥出激励与导向的作用。
   6.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首先家长应为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保持正确的态度与习惯,为孩子树立榜样的作用。另外家长还应与教师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积极配合教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对学生的习惯养成给予监督和督促,形成教育合力,更为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7.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指导必不可少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自然养成的,教师的引导与指导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习惯时,靠学生自己揣摩是很难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为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这种联系探究出规律,进而培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由此可见,教师适当的引导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需要方法的,而获得这些方法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来自教师的指导。如在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让学生通过将错题抄录在笔记本上的方法,进行错题的归纳与错误的总结,从而发现自己学习中的漏洞。通过这种方法的指导,学生会自然地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从而养成善于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细致的观察、及时的纠正、严格的要求、耐心的指导,并鼓励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总之,教师要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学习的原理、策略与实践[J].人民教育, 2002(11).
   [2]郑毓信.文化视角下的中国数学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
   [3]文新华.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2(4).
   作者简介:陆军,出生年月:1983年5月22日,男,汉族,籍贯: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学历:数学与应用数学,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2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