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素质教育下数学思想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子胜

  【摘 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的,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迎来了新的教育机遇。实践证明,在教學中,如果教师注意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就会使学生不但能快速学会新知识,还能加深理解、应用,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发展思维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巧用数学思想,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乐学、勤学,增强学生的学习观念及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学思想;学生;教育;实践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课程,对学生逻辑思维、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及数学思想的要求非常高。但小学生的思维和心理尚不成熟,接受相应的数学思想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渗透,让他们尽量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本人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数学思想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一、分类思想的运用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熟练应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因为学生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所以当和他们相处的时候,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这样才能让班级管理提升一个层次。究竟如何分类讨论,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尝试,不断总结,慢慢找到分类的标准,学会分类,这样,教师面对的就不再是五六十个个体,他们将会是几类群体。碰到的事情有哪些种类型,都该如何解决,只要有了经验,都会很容易解决。面对不同的情况,应按照不同的标准去分类。有时按照家庭所在位置划分,因为他们可能经常一起回家;有时按照毕业的学校划分;有时按照兴趣爱好划分,喜欢打篮球的会组织队伍打比赛;有时还可以按照性格特点划分等。总之,学会分类讨论,受益无穷。
   二、类比思想的运用
   类比思想是依据两个数学对象的已知相似性,把一个数学对象已有的特殊知识移到另一个数学对象上,从而获得对后一数学对象的新知识。类比思想是提出新问题和获得新发现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学生工作中,“类比思想”的灵活运用十分重要。笔者曾教过一个学生,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差,每每找他谈话,他总是这样一句:“老师,我是绿叶!没有我的衬托,哪能体现其他同学的学习好呢?”如何转变他的学习观念,着实令我神伤。后来,我听他爸爸说起了他对奶奶非常孝敬,于是,我便以此为切入点,运用数学中的类比思想对他进行了转化工作,他的学习观念渐渐转变了,各方面表现都呈良性发展,成绩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最后考入了较为理想的学校。教学实践证明,类比思想不仅在数学教学中有所体现,与学生讲话中的“类比”也有四两拨千斤的妙用。
   三、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数形结合。在数学知识中,图形与数量是最普遍的两个方面,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或示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从图形中发现数学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掌握得更加牢固。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应用题,画线段图则能很明了地让学生明白,这就是用图形代替数量关系的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例如,在让学生进行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比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愿意说哪个图形就说哪个图形,但教师要适时点拨、指导,否则学生常会出现说着这个图形就跑到那个图形去,说着正方形的边,一会儿就成了长方形的角,说着长方形的边就成了正方的角,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指导者,引导学生准确表述。
   四、符号化思想的运用
   数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符号加逻辑。而符号化思想是数学信息的载体,能大大简化运算或推理过程,加快思维的速度,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将实际问题用数学符号来表达,还要充分把握每个数学符号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实际意义。例如《现代小学数学》中关于“1”的认识,先让学生从1架飞机、1棵树、1个女孩等具体事物中概括出数字符号“1”,从具体的量到抽象的数。然后再从抽象的数学符号“1”到具体量,让学生列举表示“1”的具体事物,如1把椅、1顶帽子、1件衣服……
   又如,教学“小于和大于”一课,从左右相等的积木的左端拿一个到右端。这时右边的积木块数增多,右边开口张大;左边积木数减少,左边的开口缩小,边说边用左手的食指、中指摆成一个小于号,使学生认识小于号。再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大于号”,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掌握表示大小关系的符号,从中渗透符号化数学思想方法。
   五、转化思想的运用
   转化思想是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演绎归纳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三角函数、几何变换、因式分解、解析几何、微积分,乃至古代数学的尺规作图等数学理论无不渗透着转化思想。在教育工作中,“转化思想”的作用也很突出。即便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平行分班的今天,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学困生”。他们往往心理承受力差,认知能力差,思维能力差,始终把自己定位在班级的最末端。课上无精打采,思想神游;作业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考试乱涂一气,不知“云里雾里”……要使他们真正融入班级,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则需采用“转化思想”,将培养他们的良好心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信心作为日常工作的重心。首先,班主任可以从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突破,对其中的一部分学生委以重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本着全员育人的原则,发动全体任课教师投入其中,在课上把最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令其他同学刮目相看。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其回答问题的自信。久而久之,他们便会养成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良好习惯,成绩进步自然也指日可待。
   六、极限思想的运用
   每一次考试之后,总有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灰心丧气,教师可以安慰学生说:“学习不好并不能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只是影响我们的心情,要让心情愉快起来、充满自信,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实质上,学习不好的极限是:只有两样不会,这不会,那不会。每个学生的分数也是有极限的,分数高的极限是满分,分数低的极限是0分。当一个学生了解了自己最差的极限,也就是知道了自己的底线,他会安慰自己说“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然后鼓足勇气继续学习。有些学生取得了一些成绩或由于能力很强而沾沾自喜,对老师的要求满不在乎,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生命的极限就是100来年,一个小小的我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灰尘,生命的价值要靠自己去创造,人生的幸福靠自己去感受,要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奉献。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注意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就会使学生不但能快速学会新知识,还能能加深理解、应用,进而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能力。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教育学生、管理学生,会使我们教学工作更加科学、更具实效,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平英.试探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21)
   [2]闫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新课程(中),2018(11):191-192
   [3]姜洪竹.班级管理中的数学思想[J].成才之路,2013(18):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44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