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倡民主型家庭教养,缓解幼儿在园焦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潘思佳

  摘 要:现在许多幼儿身上存在着在园焦虑情绪,幼儿的焦虑问题成为当今幼儿最主要的情绪障碍之一,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及社会都应高度重视幼儿的焦虑问题。我从幼儿家庭这方面分析幼儿在园焦虑的形成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幼儿焦虑; 幼儿家庭教育; 家庭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6-106-001
   由于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情绪有巨大影响,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幼儿积极情绪的保持除了幼儿园保教工作者对幼儿进行的培养外,幼儿的父母也应当尽其责任。父母如果在用独裁专制的方式对待幼儿,认为自己是长辈,幼儿应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不给自由自主的发展空间,当幼儿有反抗行为时不给幼儿解释的机会,只是不断的批评,甚至打骂、体罚幼儿,那么,幼儿便会产生恐惧、紧张、担忧与压力,时间一长,幼儿就易产生高焦虑情绪,或使幼儿丧失主见与探索欲。与此相反,如果父母能够尊重并理解幼儿,与幼儿进行平等交谈,既理解幼儿的想法,接受幼儿的意见,使幼儿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又不对幼儿过度宠溺、百依百顺,有一定的要求与原则。这样才能为幼儿的自由自主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让幼儿获得自尊与自信,从而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高焦虑情绪的产生,为此我提出五点建议。
  1.关爱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
   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中,父母与幼儿必然要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良好的亲子依恋不仅有助于保持幼儿情绪安定愉悦、促使幼儿积极探索,也促进幼儿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
   一方面,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要尽量避免父母与幼儿的长期分离。幼儿期是孩子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关键时期,父母应经常性陪伴在幼儿身边,不管什么困难,父母都要尽量自己担负起养育、教育孩子的责任,加深与幼儿的情感联系,但也要注意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另一方面,父母也要和幼儿多一些身体接触,从而增加亲密度。不同于成人之间,父母在对幼儿表达喜爱或赞扬时,可多采用亲亲、抱抱的方式,特別是年龄小的幼儿。
  2.尊重并信任幼儿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然而现在很多父母不顾幼儿的兴趣,不尊重幼儿的选择,逼迫幼儿参加各种“兴趣班”,使幼儿产生厌恶心理,越是厌恶越是焦虑。因此,幼儿教师应积极主动的与幼儿父母联系,转变家长“为我独尊”的观念,要给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在给幼儿报兴趣班之前,家长平时应注意观察、了解幼儿兴趣和需要,增加幼儿接触各类事物的机会,比如可以带幼儿参观展览、观看演出等。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询问,在尊重幼儿自由自主的基础上,选择幼儿感兴趣并且擅长的事物,再对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但是尊重幼儿也不是对幼儿放任不管,让幼儿随心所欲的做事,家长也需要对幼儿有一定的要求,有一定的原则。要做到宽严有度。比如如果没有突发事件或者意外情况的发生,应该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在高质量的前提下,保证每日或每周的练习量,避免幼儿偷懒和懈怠的情绪和行为,做到有始有终。
  3.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为了促使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幼儿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然而当今社会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包办较多,自理能力差,到了幼儿园之后便因一些生活问题,如不会系鞋带、叠被子、自己吃饭等产生焦虑。因此幼儿园方面应该加强引导保教人员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和麻烦就代替幼儿。除了要教幼儿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外,还应及时主动与家长联系,家园统一,使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锻炼其生活自理能力,减少焦虑情绪。
  4.对幼儿有合理的期望
   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常常影响幼儿对自我的期望。而对幼儿有高期望值的父母对幼儿过于严厉,不仅使幼儿背负的压力过大,也使幼儿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让父母与幼儿双方都很痛苦。父母对幼儿的期望不仅应当建立在幼儿的实际情况之上,也要建立在幼儿可以承受的能力范围之内,还要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有些幼儿园会给父母派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开展家长学校和相关讲座等对家长教育方面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这一做法值得提倡,不仅让父母了解幼儿现今应达到的发展情况,也让父母知道幼儿未来应达到的合理目标。
  5.合理评价幼儿
   父母评价幼儿时应以正面评价为主,但不能一味的鼓励表扬,在必要的时候也应进行一些批评。一味的对幼儿进行正面评价往往不能使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同时,父母也不应盲目的把幼儿与别的幼儿相比较,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及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在平时与父母联系时,要帮助父母及时认清幼儿的现阶段发展水平,找到幼儿的优缺点。但幼儿犯错时,首先找到幼儿其中做的正确的部分,对其进行肯定,再指出幼儿的错误。若幼儿犯的是原则性的错误或知错不改,家长可对其进行一定的惩罚。比如幼儿是出于好意去帮小伙伴,但是在帮助的过程中对小伙伴造成了一些伤害,首先家长应该肯定幼儿的这份热心,其次再指出幼儿的错误之处,提供相应的建议,鼓励引导幼儿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积极主动地去帮助其他人。
  参考文献:
  [1]姚丽萍.幼儿社会性焦虑原因分析及对策[J]学园:教育科研,2011,(4):107-108
  [2]周凤秋,朱明哲,姜宏杰,冯学斌.学龄前儿童焦虑的早期干预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05,(11):59-61
  [3]任颖,苏林雁,黄广文,朱焱,王伯兰.儿童焦虑障碍的行为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5,(08):94-95
  [4]王翠萍.幼儿焦虑心理及其矫正:基于神经症理论的视角[J]江苏幼儿教育,2014,(01):52-55
  [5]杨叶恒,刘平.浅析3-6岁幼儿情绪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5,(11):11-12
  [6]李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54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