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普通话融入幼师口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思维

  摘 要:普通话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备技能,在当前的幼师专业中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将普通话融入幼师口语教学,提升幼师的普通话水平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我国普通话在幼师专业中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途径,希望能给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普通话教学提供借鉴,以达到提升学生的普通话运用能力,满足学前教育行业的口语表达需求,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普通话; 学前教育; 学生
  中圖分类号:G6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131-001
  一、普通话在幼师口语教学中的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缺乏自信心
   由于环境氛围的影响,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运用普通话时感到陌生害怕,特别是在众人面前,怕被其他学生嘲笑而难以开口,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因为语音上出现的错误而感到羞愧。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课堂中会出现以教师为主体,一味灌输,没有给学生一个锻炼表现的机会,学生就好像是课堂中的旁观者,并不能有效的将学生带入普通话教学的课堂中去。同时学生没有树立起普通话重要的意识,认为只要学好琴棋书画就可以,普通话的问题无关紧要,从而最终影响了职业学校幼师的普通话口语水平。
  (二)普通话发音不规范
   1.发音问题。由于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导致在运用普通话时存在着很多发音方面的问题,没有掌握扎实的基本功。长期使用方言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的口语已经形成了惯性模式。例如在很多词汇中,声母和韵母不能很好的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发音不够标准;或者平翘舌不分,卷舌不到位,读音不准确。甚至因为学生自身的词汇量偏少,导致不认识字而发音错误。
   2.词汇问题。由于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上新兴了很多网络用语和新型词汇,例如“有木有”“肿么了”等等,给学生的口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学生运用方言土词和不正规的网络词汇。这对幼儿老师在普通话的学习和日后的工作中都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3.语法问题。语法原因在很多学生中都没有引起一定的重视,会产生使用病句或者词语搭配不当等语法错误,认为这样表达别人一样能听懂。但是幼师专业的学生在以后工作中面临的对象是幼儿,语法使用的错误会给幼儿带来不良的示范,并且难以纠正。例如“幼儿要提高自己动手吃饭的好习惯”,这里的“提高……习惯”明显就是语法错误,应该是“养成……习惯”。
   4.语感问题。由于学生没有身处良好的普通话氛围,在日常交流中也没有积极的使用普通话,这导致了学生在普通话课堂上的单个音节发音准确,但是一旦进行大面积对话时,就会缺乏普通话语感,在整个交流过程中语言显得僵硬死板,毫无流畅感和生动感。
  (三)普通话教学方式单一
   普通话教学不仅是口语运用技能,还是一门学科艺术。在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普通话教学中,大部分时候是为了让幼师专业的学生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学生模仿标准的途径为主,开展的教学方式单一且枯燥,导致学生丧失了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并对学生在以后的幼师工作中缺乏相应的有效指导,忽略了对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没有将普通话的运用带到课后的练习中,缺乏持续性,最终导致了学生在口语方面的运用效果很不理想[1]。
  二、普通话融入幼师口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提升学生认知,重获口语自信
   要想学生学习好普通话,教师就应该首先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普通话使用意识,让学生摆正普通话的位置,知道普通话对于以后在幼儿园工作中的重要性,正视普通话等级测试,达到相关的幼儿园普通话标准要求。只有激发学生自己想学和主动学的积极性,才会切实的提高普通话水平。同时帮助没有信心说普通话的学生重获自信,让学生敢于开口说,在众人面前大胆说,不要害怕失误,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表扬,逐步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而浓厚的普通话交流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说好普通话的信心,在同伴之间的相互监督中不断纠正错误,共同进步,最终使得学生练就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口语。
  (二)重视口语实践,针对错误纠正
   普通话的教学不要只关注理论知识的灌输,更要注重实践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在普通话口语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语音理论知识,明确发音的各个部位,然后从最基础的声母韵母,声调变调,轻声儿化音等逐步练习,通过多次训练让学生精准掌握发音方法,把握声、调、韵的基本要领,打下坚实的口语基础[2]。其次,有针对性的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帮助学生扫清发音障碍,让学生标记错误并进行归纳分类,总结出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找准目标加以改正,最终达到普通话的训练效果。在学生掌握了准确的字词发音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教材,让学生进行篇目的朗诵。采用分层次教学,为学生讲解朗诵的停顿,节奏,重音和语速等技巧,让学生达到普通话口语的流畅性。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让学生进行口头上的作文训练,例如让学生脱稿演讲或者命题讲述,由浅入深让学生解决相应的普通话语音记忆问题,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也融入了各个教学课堂,传统的纸质教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进行普通话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普通话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例如在课堂上使用教学光盘和视听媒体等,给学生带来多个感官的刺激,全面提升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兴趣,丰富普通话的学习内容。设置相应的普通话模拟测试链接,促使学生自发自主的进行普通话水平模拟测试,进一步攻破口语屏障。此外还可以利用微课,多样化的展示普通话案例,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利用微信,定期推送相关的普通话练习素材,促使学生的普通话基本功更加扎实,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能够更快融入到普通话的语境中。通过构建网络平台的方式,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和弱点进行不同的学习,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能够持续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谢海屏.高职高专幼师职业口语教学探究[J]教育,2018(14):44-45
  [2]肖雨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教师,2018(1):37-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55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