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传统文化与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晓娟

  摘 要:通过传统文化精神和典籍的陶冶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生道理情操和文化素养。在小学生价值观培育下,重视传统文化熏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命体验;同时通过传统文化培育小学生核心价值观,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生;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丰厚的底蕴和丰富内涵的体现,这种精神包括天人合一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等,是集所有美好于一身的精神。儿童时期是在人的一生中塑造其核心价值观的最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对于其终身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现在的小学生成长的意义非常重大,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精神,可以让小学生认识到自己民族文化的先进性、重要性、不可代替性,可以让小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等。因此,传统文化精神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忧患”意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陶冶
  民族文化得以发展和强大的最直接动力,是民族精神。民族意识和民族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认识和体会其民族精神。忧患意识作为一种典型的民族文化精神,渊源至深。从远古明君开始,他们忧国忧民,到了宋代范仲淹以深刻的传统文化精神底蕴写出《岳阳楼记》,“忧患”意识有了更深刻的语言文字记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学生只有懂得忧患,有所忧患,才能仁德大爱,心怀万物。只有有一颗仁爱之心,才能更好地理解语文教学,文人情怀,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陶冶,学有所得。其中,可以选择一些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经典蒙学读物作为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在对传统蒙学经典读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优秀古典文化的熏陶,这对塑造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精神品格,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孝悌”思想对学生价值观的陶冶
  “孝悌之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是我国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孝”字由一老一子组合而成,其思想内涵与《大学》中的“父慈子孝”“修身齐家”一脉相承。在家庭中,父母不单单是给予子女生命,这也是人类心理上最自然的情感,成为维系整个家庭的黏合剂。而这种情感也随着子女的出生,长期积淀在子女的内心之中,生根发芽,难以忘怀。不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情感是不可割裂,不可泯灭的。所以,“孝悌”之道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也都有它存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孝悌”教育,使其从小养成对父母尽孝,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尊敬长辈,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的品格,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和理想。这样,家庭才能走向和睦,社会才能走向和谐,并一步步向前发展。
  三、“慎独”思想对学生处世观的陶冶
  慎独的本质是体道达道的过程。理解“慎独”的意义,小学生才能对自身理解得更加深刻,由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即人应以何种姿态去生活,何种境界去修心。通过“慎独”思想的陶冶,前后一致,从此增强自控力,加强诚信度,與此同时,小学生在独处时定会端正自我,不断进步。诚信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修养。一个人不要撒谎,不要口是心非。能否做到这一点,重要的不是别人对自己如何评价,而是要过好自己内心这一关。一个人,首先不能欺骗自己。严格的道德自律,能使自己内心有一种对得起自己的满足感、成功感,这绝不是做给别人看,为了讨别人的表扬赞誉,才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的。
  四、“逍遥”境界对生命观的陶冶
  有了积极入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进取精神,也不能缺少“无我”、自然的逍遥洒脱,有了对成就、成功的追求,也不能少了对自我心力的历练。“重分轻德”成为语文教育的症结,究其根本是学生无法在学习中找到一片广阔天地去自由驰骋;学生无法忘记升学的枷锁,无法从知识走进真正华美的生命之重,在密密麻麻的笔记中,学生看不到知识背后的精神,所以也无法陶冶出逍遥、旷达的生命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就是在于沉浮之间不忘百姓,心怀天下,愿以“不可为而为之”的自强不息的情志去为国家造福。有这“逍遥”之风,给政治失意之人一片心灵的净土,让他们背对纷繁嘈杂去饮酒作诗,隐居耕地。懂得“逍遥”是为了让自己心中有一方净土,无论乌云遮日、冷雪炎热,都不忘怀忧国忧民的情思。只有用心感悟逍遥的境界才能有厚重感恩的生命观,这种生命观是与文本沟通的桥梁,更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柔德大智。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努力实践“逍遥”的思想境界就是对深广、博大、悠然的生命观的陶冶。
  传统文化中对人的重视、对人格塑造的重视、对文化继承的重视正好符合当今小学生价值观培养的要求。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生的智慧源泉,因此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积极培育小学生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春山,何京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困境与多维路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
  [2]王泽应.论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伦理学研究,2015(1).
  编辑 郭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09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