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服务战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娇月 王丹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来华学习的留学生人数的增多,针对相关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服务也越来越有挑战性。研究高等教育留学生服务需要实现供需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调查问卷、访问座谈、文献梳理等多种方式分析来华留学生教育服务中未满足的需求及现存的问题,找出留学服务的供需平衡点,提出提升教育服务水平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9-0207-03
   在当前国际竞争中,我国不仅需要在经济贸易和全球战略方面与沿线国家进行密切合作,同时在文化和教育方面,也需要与沿线国家进行深层次的交流。高等教育“一带一路”倡议的部署和实施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综合改革,以及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大机遇。如何在这一重要契机下对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育机制以及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服务进行完善,是国内高校需要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一带一路”高等教育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做了调查研究或对教育前景做出了推测。国内研究基于宏观角度,对沿线国家的留学前景和战略做了分析和整合,对人才培养模式也进行了探讨。但在微观方面,针对不同国家留学生的特点和服务方案则仍旧欠缺相应的研究,结合留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社交等方面的细节研究也较少涉及。总体上,国内学者的研究针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服务管理类的政策研究开展较多,主要集中在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服务管理模式上,梳理高校在招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两个方面剖析原因,并提出有效提高留学生管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而目前针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证研究还非常有限,只有少量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来华留学生数据的分析。国外学者的研究则集中于合作国家及学校的宏观解读。因此,对高等教育“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证分析还有欠缺。本文将对较少被论及的沿线国家留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适应情况做一定的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政策,对留学生教育服务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需求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重心是少数发达国家,这与一些高校认为来华的欧美学生能体现该校的教育国际化水平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招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对于完善我国高校中来华留学生的比例和文化背景、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学术和科研交流,以及开拓高校发展路径都有帮助。
  自“一带一路”倡议开始以来,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增大,生源国也不断增加,对于专业的选择、学校的选择和学历学位的认证也在不断完善。总体而言,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总体规模还不大,学历生仍然不多,资助体系也有许多漏洞,在宣传和推广方面的形式也比较单一。面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要求和国际形势带来的挑战,高校自身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和机遇,创新教学和教育理念,完善管理和服务制度,以便招录和培养高质量的来华留学生群体,打造更为合理和较为完善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八成以上已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及以上发展阶段,但由于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等方面有不同的背景和需求,相应地在高等教育方面也有不同的要求和相应的教学系统。为了解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特点,在招录和培养来华留学生时,有必要对这些国家进行系统分析,从经济发展状况、文化教育背景、产业发展需求和科研发展状况入手,找出相应的需求,从而尽可能了解留学生可能的诉求和可预见的问题,方便对留学生的管理和服务。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留学生服务的问题与挑战研究
  通过对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在华留学生进行问卷访问和深度访谈发现,沿线国家与我国文化的差异首先体现在文化隔阂和沟通上,其次才是科研、学习及其他生活方面的差异。由于大多数学校对在华留学生的中文语言水平要求一般不高,主要使用英语作为课堂教学和师生交流中的沟通语言,且在日常交往和交际中,本土学生也基本具备英语交流的能力,所以沟通的障碍还主要在于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或沟通的隔阂,以及周围环境差异带来的不适应。宏观层面上,文化差异是留学生不适应来华生活环境的一个原因,但这也与留学生本人的习惯、性格和阅历相关。在调查问卷中,学习过汉语或提前了解过中国文化的留学生能较快适应,面对文化冲击时,有留学经历的留学生也能较快地调整心态。这说明一定的留学经验和主动了解留学所在地的态度从一定角度能够帮助留学生更快地适应在华留学生活。
  仅次于文化差异的是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包括其对饮食和宗教活动方面的不同要求。学校在尊重学生宗教信仰的前提下,也要加以管理,以免出现在公共场合传教或者极端宗教活动等情况。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大部分留学生能在入学后跟上课程进度,对自己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方向也都有清楚的认识。然而奖学金也是阻碍的因素,这与许多奖学金的国际化不完备也有关。学校或者国内的一些针对留学生的奖学金主要集中在招录阶段,对科研经费的使用也主要由导师决定,所以留学生在录取时是否获得奖学金以及获得什么等级的奖学金成了决定留学与否的问题。在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需求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留学生服务中现存的诸多问题。以农业科学及相关学科为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各个国家因地理和气候等条件差异,也都有不同的农学研究重点和特色,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来说,吸取不同地区的长处也有现实意义。通过与沿线国家大学的合作,双方互派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或者联合培养,可以优势互补,拓宽学生的眼界,同时也方便两院教授和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技术交流。
  前文提到学生在申请奖学金时可能遇到瓶颈,其实在专业选择方面也有一些隐性的门槛。由于各个国家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系统不同,高校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在申请时,留学生可能遇到专业课程不对口、专业要求偏差以及无法找到对应导师等情况。在评分体系和学位制度上,我国高校仍与国际体系有许多不同,这也是教务需要改善的问题。以农业及相关学科为例,能够研究和讨论的问题受地理和气候限制,所以学科和研究的拓展无法追求全面,但学术资源交流和共享能够提供技术或研究方法上的新思路,跨学科或者多学科交叉结合也是各学科发展过程中可借鉴的方法。   三、新形势下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服务的政策研究
  2017年9月,我国出台了“双一流”的战略。在“双一流”体制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全球思维和专业素质高的创新人才是当前高校的紧要任务。众多高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重点着眼于国际化,让教学和科研质量与国际接轨,让国际交流服务于学校建设,让高校能在国际化进程中打造自己的品牌。
  在专业课程等教育能力方面,许多高水平高校聘用了较多留学归国的教师,以及有海外教授前来讲学或组织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为中国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而在外国留学生看来,国内专业课程吸引力不大,反而是奖学金和体验中国文化更有吸引力,对于科研和学业水平的要求也因而无法提高,所以科研结果更多是以国内实验和专业课程水平为准。并且,来华国际留学生主体以非學历生和本科生为主,以短期交流为主要目的,重在体验中国文化氛围,较少有文化差异大、语言不通畅的留学生选择在中国获得学位。这与中国学位制度的特殊性也有关系。如果有更多来自他国和地区的学历生,在班级氛围中可以融洽地与国内生源相处,将会有更好的国际交流的效果。
  许多来自不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和高校或学院的奖学金等帮助下,获得了宝贵的留学机会,得以来华深造。在经济和生活有保证的前提下,留学生的留学意愿更强,对留学生活的期待也较高。同时,有部分高校也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增设企业奖学金,这种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实习经验,这对于培养实践型创新人才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推进“一带一路”教育的同时,借鉴“人才旋转门”模式的借调模式,将企业和高校中的人才放到相应的科研或实践岗位上,切身体验相应的工作模式和需求,可以发现工作体制中的问题,逐步完善相关设置并解决科研和实际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加强企业与高校、政府与高校的合作,将能够部分解决来华留学生在华遇到的经济和体制问题,是一个可供参考的选项。
  在高校教师的课堂设置上,可以创新授课形式,如网络课程和远程教育等。国内高校在读秀平台和慕课(MOOC)上有一些教学课程视频;另外通过视频网络进行教学和实时互动(Webinar),是一种更为高效的跨地区的学习和教学方法。这种实时互动对教师和学生的时间要求和网络要求都更高,还需要合理地安排课程。除此之外,针对留学生和学者开设的夏令营或者项目类培训,如果能够在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深入,或许会带来更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以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为例,学院举办了两届“一带一路”培训,分别对来自十余个沿线国家的三十名教学人员、政府官员或者农业企业等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涵盖植物科学、动物科学、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以及中国文化等相关讲座、实践基地参观,以及文化学习等活动。介绍农业领域前沿信息,对企业相应的内容进行讲解,加深了学员对中国农业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认识,并引发了学术和交流合作的意愿。通过这类培训活动,高校发挥了自身优势,提升了大学本身和相关专业的国际知名度,加强了“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信息互通,带动了知识和技术成果的共享,双方通过短期课程培训的方式达到共赢。
  除了课程设置外,在学历认证上,学校如果能够与国际接轨,使得国内的毕业和学位证书更有国际说服力,则会吸引更多海外学子。而高校的这种影响力主要依赖科研和学术产出,这也是学校的学术建设的硬性要求。在学术之外,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也必然带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方面的特点,学校教师在交往中要注重文化和信仰方面的细节,尊重对方,同时在硬件上也可以做出一定的改善措施,如在餐饮和居住条件上给予留学生一些方便,并尊重这些留学生的习惯。
  较好的生活条件是吸引留学生的一个亮点,但不是能够确保安心读书的必要条件。许多学校对学生的学术要求不高。所以在对研究生的管理方面,在生活上,需要尊重,同时对他们进行预防性教育,尽量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在学习上,需要明确要求,对留学生的科研和学术目标及结果也要多加留意。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留学生,他们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和政治邦交的重要一环,在教育方面的成功也将会引领经济上的成功以及政治上更加紧密的友好关系。因此,更应当重视沿线国家留学生在华教育的质量,紧抓学业和科研过程,为沿线经济培养国际性的专业人才,为沿线经济储备力量。留学生数量是评价高校国际化水平的指标之一,但高校不能仅仅为了国际化指标而降低留学生准入标准或放宽留学生毕业标准。在留学生来华留学标准和在华学习成果的检测上,高校还应仔细衡量和考察。
  四、结语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当下,对留学生的服务和管理应当结合留学生本身的学术背景、宗教和文化习惯以及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遴选适合于学术交流和沟通的人才进行培养,在尊重对方合理的要求和文化习惯的前提下,高校管理留学生也应当从自身的管理体系出发,找出不足之处,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设计上,国内高校的大部分课程还无法满足远程教学或与国际接轨,因而教师如果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将教学课程与国际接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加上管理服务人员的配合,将会为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国内教育体系在学位认证等方面还有与国际脱轨的地方,通过学生交流、联合培养、暑期学校和短期培训等方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能够扩大国内高校的国际影响力,也可以为课程设置的国际化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30-38.
  [2]王焰新.“一带一路”倡议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J].留学生,2016,(4):30-31.
  [3]刘志民,刘路,胡顺顺.“一带一路”沿线73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6,(4):1-8.   [4]周谷平,闞阅.“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36(10):4-9.
  [5]白鹭.“一带一路”倡议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探讨[J].新西部:中旬·理论,2015,(8):121.
  Strategic Study on Educational Services and Administr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LIU Jiao-yue,WANG Dan
  (School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y,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The Belt & Road" strategy included countries coming to China,the study of how to make up or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 of these students worth more attention.The service and administration for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demand from the students,thus this essay uses documentary analysis,case study,questionnaire,and seminars to get deep into the demands and questions shown in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dministration,and tries to find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demand and the suppl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service and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53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