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沈国琪 龙蕾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人才是振兴乡村的第一要素。近年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农村籍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多,这些高校毕业生是否愿意返乡就业、创业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功与否有着重大的联系。文章通过对当前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意愿进行研究,进而分别从自身、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视角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籍;大学生就业;返乡意愿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4-0087-02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鼓励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可以大大缓解农村人才短缺现象,这不仅可以解决社会中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对于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意愿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现实意义非常明显。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首先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的梳理以及实地调研访谈,通过问卷发放调查的方式,分析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选择的过程中受到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而从不同层面提出促进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的建议。
  二、问卷的设计和数据的采集
  (一)问卷的设计及修正
  在正式开始调查之前,笔者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创业动机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预调查,结合前期文献的研读,初步形成问卷,其中包含被访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返乡创业测量的5个题项、相关影响返乡创业的18个题项。初始问卷编制后,为了进一步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小组通过电子问卷(问卷星)的形式进行预发放,最后获取有效问卷65份。对预测试的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检验,以剔除不理想的题项,最终形成了人口统计学特征、返乡创业意愿4个题项、影响因素12个题项组成的正式问卷。其中在项目分析中求出每个题目的临界比率,根据高低两组被试在每项题目上得分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将CR值比较低或者不显著(即表示此题目的区分度比较低)的题目删除。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后,符合统计分析要求,然后对修正后的正式问卷,在学校范围内发放,具体采用分类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式来展开。
  (二)问卷的数据采集
  抽样调查中样本数量的确定。目前湖州师范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10640人,其中本科生人数9802人,2017级学生共有2626人,占全校本科人数的26.79%;2016级学生共有2458人,占全校本科人数的25.08%;2015级学生共有2321人,占全校本科人数的23.68%;2014级学生共有2397人,占全校本科人数的24.45%。(注:根据调查实际情况,本次调查以2015级、2016级、2017级为主)在置信度为95%(Zа/2=1.96)、最大允许绝对误差=5%(△=0.05)时,根据P=0.5达到极大值时对所需样本量进行计算,由网络预调查得知,无效问卷约为10%,调整样本量后,共计822份问卷。
  三、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影响因素的探索性分析
  由于问卷题项较多,不利于后续的分析,研究小组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式进行降维。再对数据主成分分析的适宜性检验中,KMO(Kaiser-Meyer-Olkin)值为0.861,大于0.6,所以满足主成分分析要求。通过主成分后分析将问卷的12个题项,降维成4个主成分,分析各主成分包含题项的内在意义后,分别命名为返乡就业意愿、返乡就业环境、返乡就业教育以及返乡就业个性等。
  返乡就业环境、返乡就业教育以及返乡就业意愿、返乡就业个性等潜变量主成分提取后,运用AMOS17.0对其返乡就业意愿影响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并按照建模要求对模型修正,修正后的拟合数据显示,该结构模型的各项指标均超过可接受水平,表明本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很好。其中乡村就业环境、家庭因素、就业教育对返乡就业影响均比较明显,其中乡村就业、创业环境对农村籍大学生返校就业的影响最为显著。高校毕业生个人特质在乡村就业环境影响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1.关于农村就业环境。在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环境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选择的影响因素中,农村市场信息技术变革速度以及就业成本对其就业选择有显著影响,其次,当地农村经济形势良好或经济发展速度是否有利于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地方政府是否积极支持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也成为影响农村籍大学生选择就业机会的重要因素。相反,当地融资渠道较多或有风险投资参与返乡就业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就相对较小。
  2.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特质。大学生选择返乡就业是因为返乡就业可以实现个人成就意愿或个人价值,其次才是更快地积累财富、打好经济基础。农村相对城镇而言,面临的困境相对较多,而大学生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调整工作计划,能否冷静地面对工作中的挫折与失败的个性特征,成为影响大学生返乡就业机会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3.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教育。农村籍大学生不愿返乡就业的重要原因是对自身的就业能力和返乡工作信心不足。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反思高校在学生就业教育过程中所做的工作,除了思想上鼓励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探讨目前在农村就业、创业的专业技能。
  四、促进农村籍大学返乡就业的对策建议
  1.提高自身就业能力,树立正确就业观。当代大学生应该多关注国家政策,正确认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就业的所带来的机遇,只有立足于当下,才能把握住未来的发展前景;要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避免带有偏见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家庭成员也要转变观念,让返乡就业成为一种家庭、工作兼顾的好选择。
  2.建立适合农村需要的培养机制,丰富实习形式。高校应当将返乡就业教育纳入学生实习绩效学分考核中,在考核方式中给予一定的约束和激励,教师和学生才能意识到返乡就业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可能激发农村籍大学生对返乡就业需要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思考,才能有效宣传并引导农村籍大学生积极返乡就业。同时,与农村达成相关的实地点协议,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一个体验农村工作的机会,从而增加他们对农村的进一步认识。
  3.营造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社会氛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农村籍大学生愿意返乡就业,离不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当地农村的社会产业结构状况、社会舆论宣传和引导、社会支持度都在改善就业环境,并在提高返乡就业意愿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产业的多元化或者产业链的延长,均可以增加就业的机会和方式,有利于提供较多的就业选择,吸引更多的人才。尤其是培育和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可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难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刘灵辉.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大学生“非转农”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人口学刊,2016,38(02):101-112.
  [2]崔宁.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四种角色[J].人民论坛,2018,(20):64-65.
  [3]沈国琪,祝丽红.高校毕业生入职角色转换关键影响因素的探索性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05):35-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0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