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提高了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早在世纪之交,我国就确定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发展策略。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从理论上而言必须实现其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但是二者却在实际发展中呈现不均衡的问题。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必须尊重社会发展实际,充分整合教育资源,满足学生个人发展与国家建设的需求。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为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政策
  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主要谈论大众化进程中规模与质量的关系,从而揭示我国教育的现状,指导高等教育政策的制订及实施。
  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具有既冲突又统一的深刻关系。大众化进程中扩大规模也就是增加适龄大学生的数量。根据国际标准而言,只有高等教育人数达到总人数的15%以上才可以初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则标准更加复杂,诸如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高校课程设置的科学程度,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等都是评价教育质量的考虑范畴。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可以说若要实现上述二者的同步发展困难重重。如果过于重视增加入校人数而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将会无法有效解决人数过多产生的问题,从而造成高校只能出现缩小规模的无奈选择,出现同西方国家一般的精英教育模式,背离了大众化初衷。教育学家特罗曾将既支持高等教育大众化又不敢扩大办学规模的矛盾思想称为“传統主义者—扩张主义者”。
  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存在一个过渡阶段,该阶段呈现出教育质量先于办学规模发展的状态。发展中国家具有同发达国家不同的国情,由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存在如上特点的过渡阶段,从而使其在局部质变的基础上做到入学人数方面增长,充分体现出哲学中所讲的质量互变原理。中国曾于1985年左右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件,该文件对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招生规模提出了要求,加速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质量的发展,可以说该文件的颁布意味着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式迈入特殊的过渡阶段。在该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能够积极吸收国外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进而结合现实的教育国情进行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中国高等教育依托现代科技的支持,加速了教育传播,扩大了教育受众人群,从而实现了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增长,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过渡阶段以质促量的飞跃。
  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
  诸如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具有独立发展的特征,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则与其完全不同。中国高等教育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因而也就形成了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研究。
  (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资金支持问题。如何解决发展教育中的资金问题是广泛困扰世界上各个国家的难题,中国通过结合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办学经验以及自身国情,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资金支持政策。
  中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采取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高校多渠道自筹经费为辅的策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国民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这为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支持提供了条件。国家在高等教育中实行教育付费制度,要求学生根据当地经济水平上交相应的学费,还允许高校将诸如校园内后勤服务等进行招标,在减轻高校运行负担的基础上,为高效增加社会性的收入。除此之外,我国不断鼓励和支持民办高校,通过各种政策支持服务民办高校吸收大众接受高等教育,同时允许民办高校通过社会渠道自筹资金保证各个机构的正常运行。上述资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高校经费问题,满足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需要。
  (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资源配置问题。高等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满足教育所需的仪器设备,师资力量以及同扩大办学规模相吻合的食宿支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大批适龄青年进入高校,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紧张。由于师资力量同学生人数之间的悬殊比例,造成公共课教学中教室容纳率的急剧上升,在专业教学中存在多个学生共享一台教学设备或者实验器材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为了解决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一些高校也根据自身实际采取了相应措施:面对师资力量的匮乏,高校采取诸如提高教师工资,增加课时费的补贴等措施吸引师资,还有的高校采取编外合同制度,在已有的教育编制内,在社会上广泛招聘教师,给予其同编制教师相同的待遇。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许多高校开始进行校际交流,共享教育资源,以他校资源弥补自身教育资源的不足。上述措施成效有限,真正实现教育资源高效流动的办法应该是鼓励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使其借助自身的教学资源以及当地的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扩建,完善教育基础设备的建设,将部分学生引导至民办高校以此缓解公办高校的资源压力。然而,国家还需要为民办高校招生提供支持,防止因生源不足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也要防止民办高校将追逐利益作为追求目标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需要遵循科学规律,政府需要借助政策保障高校在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之间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张乐天.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政策指引[J].复旦教育论坛,2011(03).
  [2]陈富贵.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走向[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4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