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内涵和特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近十年的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文章借鉴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明确提出了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内涵,并深入探析了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特征。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0-0247-02
   我国正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高速迈进,急需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而制造业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内涵和特征是什么,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教育课题。本课题组坚持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问题导向,以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机械类专业为研究和试验对象,进行了近十年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对机械类专业应用型核心能力的内涵和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认真的总结。
  一、机械制造业及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杨叔子院士指出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很重要,工业里面90%都是制造业,关键的是机械制造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第一个支柱产业[1]。“十一五”期间,我国已是世界制造业大国,特别是在2010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正朝制造业强国高速迈进。《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目标是实现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跨越,迫切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人才和大量服务第一线的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往我国高等教育注重培养理论型人才,而忽视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2007年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提出大量高校应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并指出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将工程原理应用于社会实践、侧重工程管理和应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或将技术原理应用于生产实践、侧重技术开发与现场管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2]。由于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认识客观世界的理论型人才而言的,承担着将工程技术成果在社会生产实践转化应用,并为人类社会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和服务的重任。因此,应用型人才在改造世界的社会生产实践中是不可或缺的。
  二、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内涵
  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属于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有其自身特性。一般而言,大学生应当具备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基本能力。而对应用型人才而言,特别应当加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培训,强调工程实践能力[3]。为把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自2006年起,我们深入23个实习单位调研访谈,与3个企事业单位共同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同21个用人单位和28个毕业生创业企业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学生能力和知识需求度。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资料收集和信息反馈等方法汇集数据。数据显示,45个单位强调动手能力的重要性,72个单位认为岗位操作能力很重要,51个单位重点关注实践能力或者工程实践能力;71个单位强调创新能力的重要性,48个单位认为创造发明能力很重要,32个单位重点关注创业能力(其中26个单位为毕业生创业企业);90%以上的单位认为都认为岗位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很重要,80%以上的单位强调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或者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发明能力的重要性,92%的毕业生创业企业重点关注创业能力。
  核心能力是在1990年由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首次提出的。借鉴企业核心能力概念,我们可以明确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内涵。所谓核心能力就是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一系列互补的能力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工作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4],主要体现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两个方面。工程实践能力不是指某种单一能力,而是多种工程能力所组成的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1)工程思维能力,即根据制造业和工程技术原理的特点,培养学生系统的工程思维品质和工程技术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解决思路。(2)工程设计能力,即根据工程的目标要求,人们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有的放矢地创作工程产品构思、规划、方案等的能力。(3)工程实施能力,指按照一定的工程规范、程序和要求,完成实际工程任务的能力,包括工程设计图认知能力、设备操作能力、产品加工制作能力、工程建设施工能力等。(4)工程管理能力,即一个工程项目中或者大型工程的若干个子项目间材料、设备、人员等资源和实施过程的组织管理能力。无独有偶,创新创业能力也不是指某种单一能力,而是多种与创造性紧密相关的能力组成的综合能力,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创新能力,指人们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产生新发现、新现象,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2)创业能力,指人们在各种创新实践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5]。(3)创新创业能力的两个方面密不可分、融为一体,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动力,创业是创新的价值体现和实践成果。
  三、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特征
  借鉴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至少应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1.核心能力特别有助于实现用人单位所看重的价值[4]。用人单位主要指从事制造业的企事业单位或者包含制造业流程或业务的单位。不少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很多的机床和高端装备依赖从国外进口,国内只有华工数控等零星几家高科技企业,主要是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因此制造业用人单位所看重的价值就是紧扣高端先进的装备和机床设计及制造所产生的价值或者使用价值。那就需要我们培养的人才首先要具备制造生产设备的能力,即我们提出的工程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培养创新创造能力,也就是不但能生产出装备和机床,而且能制造出结构与众不同、性能高人一等的新型装备和机床。
  2.核心能力是其他人才难以模仿和其他能力不可替代的,故而能取得竞争优势[4]。所谓就业竞争归根结底是毕业生综合能力的竞争,而要在就业和发展中取得竞争优势往往是专业核心能力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培养的机械制造业人才具备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其他行业人才难以模仿的,也是公共能力、基础专业能力等其他能力不可替代的。正是因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行业性,虽然在人才市场上大学毕业生有千军万马,但急需的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却是一将难求。从2013年开始我们培养的核心能力较强的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攀升,充分体现了工程实践能力的竞争优势。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跨越的战略规划,我们还需要特别重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也就是毕业生不但能保障自身在就业中鹤立鸡群,还需要一批创业者创办能生产高端新型装备和机床的技术领先型企业,充分体现创新创业能力的竞争优势。我们学校毕业生的义乌抱团创业现象、昆山阀门行业创业现象、中山LED灯行业创业现象也验证了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3.核心能力具有持久性,它一方面维持人才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另一方面又使核心能力具有一定的刚性[4]。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凡是核心能力强的机械制造业,其人才就业都很好且深受重视,并具有更强的行业岗位适应能力,保持其专业竞争优势。他们这种竞争优势不因自身资历学历差异、工作单位变化和管理人员更替而减弱或者消失。而且在同一个工作性质的单位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和持续性。同时核心能力的内涵确定了它的刚性,这些刚性的能力指标不但可以使人才本身独占鳌头,而且可以促使拥有这些人才的制造业企业可持續发展,甚至可行形成技术垄断的制造业产业。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具有集人才、企业和产业三位一体的持久性。
  参考文献:
  [1]杨叔子.机械制造学科的地位、现状与发展趋势[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4,(3).
  [2]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3]宋克慧,田圣会,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7).
  [4]彭智勇.核心能力内涵的再解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7,(4).
  [5]姚焕,周光迅.高等教育创造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91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