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构建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语文课堂中,阅读课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内容,也是老师教学的主要内容,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为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的时候提供优秀的能力,也能创造良好的条件,所以说,在语文课程学习中,阅读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语文素养的水平高低受到其阅读能力的高低的直接影响,在教学工作中,老师要制订计划,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良好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也能够充分将学生的思维发散出来,提升学生理解语文内涵的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语文中,构建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所存在的一般问题做出分析,进而深入探究构建阅读教学模式的相关策略,进而促进中学阶段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工作,最基础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是阅读教学,这既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且,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还可以为学习其他学科提供良好的条件。初中生良好的阅读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语文素养水平的高低,只有在语文学习中积极养成阅读能力,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发散思维,深刻理解语文的基本含义。本文将根据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探寻构建语文探究性阅读模式策略,进一步提升在初中阶段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
  一、 激发并保持学生在阅读时的好奇心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工作中,语文老师只注重阅读问题的答案,往往忽视了学生对于阅读的好奇心,这样便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充分明確课程教学不再是老师的事情,而是要有机结合阅读教材、学生和老师三者之间的关系,达成共同配合的目的。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当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主旨内容、中心思想以及文章写作的背景进行分析,采取高效的方式和有力的措施激发学生在阅读时的兴趣,帮助学生把握和理解文章的内容。老师可以尝试性地在学生阅读完文章之后先找同学将文章的大体内容复述一下,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够在复述中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大体内容,进而调动学生在阅读文章中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可以深刻把握人物的形象。在最后,语文老师再组织全班同学开展讨论,或者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将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在整个阅读教学工作中,学生会带着疑问阅读文章,养成乐于探索的好奇心,这样便能极大程度上地提升学生在学习语文以及融入阅读世界的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乐趣,进而有机结合学校老师、阅读教材以及学生。放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避免学生在学习中死记硬背,采取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要高效结合实际生活,降低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难度。与此同时,将生活元素合理的融入教学内容当中,降低阅读教学工作的枯燥性,通过生活中活灵活现的实例让学生能够切实走进文章的情感世界,更好地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同时也会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提高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二、 尊重理解的多元化,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如今的学生,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教学工作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在阅读理解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角度,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待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就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老师在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方式进行引导的时候,要尝试性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在思考上的偏差,若学生理解是正确的,老师要积极接纳并对学生予以表扬,若学生理解是错误的,老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指正学生错误的时候不要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也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是很难做到的,这也就要求老师增强自身业务能力。老师要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强化多角度思考能力,在阅读课程中老师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读者与作者产生心灵沟通的过程,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与文章作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很难定义它的对错。所以老师在倾听学生阅读感悟的时候,那些看似错误的理解实际上未必是不准确的。文章的作者在撰写文章的时候,也并非是让读者争论出对与错,而是与作者产生精神共鸣。当学生在对文章产生不同的理解是,不要着急对其做出对错的判断,而是要以包容的心态判断学生的理解方式正确性,寻找学生理解方面上的突出点,引导学生扬长避短,鼓励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断思考,将自己的感悟与周围的同学进行分享,相互交流心得,从而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三、 以教材作为基础,拓宽学生阅读范围
  语文教学,往往拘泥于课本教材,考试考什么,考试教什么。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必要的课外阅读材料,狭窄的阅读范围难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阻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好的课外读物能够很大程度地延伸学生阅读视野,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之间将自己的理解能力提高到更高层次。所以,老师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理解水平提升。首先,老师要增强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课重视程度,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不要受缚于教学大纲,一味地注重考试内容而忽略掉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单纯地为了提升学生成绩为展开的教学是不健康的,也会严重阻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养成。学生也没有正确认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更是严重忽视对阅读能力的养成,所分配学习时间的时候,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上付出的时间少之又少,这是亟须改变的学习状态。语文学习注重积累课外阅读,只有量的积累,才能促进质的飞跃。完成基础知识学习之后,并不是意味着整个语文学习任务就完成了,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之余,根据自己的能力再进行课外阅读延伸,充实语文知识储备,丰富语文知识涵养。老师在课堂上恰当地选择需要延伸的内容,在合适的时间普及给学生,帮助学生唤醒沉睡的心灵,调动学生阅读主动性。老师恰到好处的阅读内容延伸可以帮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强化问题分析能力,增强自主探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寻找问题的能力,探索问题的主动性,解决问题的坚韧力,高效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提升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四、 总结
  我国教育模式转变正在逐步展开,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阅读课的教学氛围不活跃是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处理阅读理解问题和应用阅读知识的时候,没有活跃的氛围和思维是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转变,积极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结合,打造出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而可以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和合理化的帮助学生养成阅读规律,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研究新型阅读探究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冯惠洋.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优化小习作的策略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68-69.
  [2]陈立锋.初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有效思考[J].中华少年,2017(13):76-77.
  [3]田守成.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2018(2):25-26.
  [4]梁金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猜想法也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花[J].新课程,2018(26):17-18.
  [5]关璐佳.基于PISA阅读素养测评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3):226-227.
  作者简介:
  吴楠楠,江苏省宿迁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1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