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Y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为例,通过调研明确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修订培养方案,并进行实践探索,证明校企合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成功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校企联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3-0173-04
  专业学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我国从1990年开始设置研究生专业学位,2009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对研究生教育结构和类型的改革,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从单一的学术型人才向学术型、专业型人才同时培养转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始进行全日制培养,这优化了研究生的教育结构和教育类型,提高了研究生的综合服务能力。2017年,专业学位在校研究生达1350541人,占比51.17%。专业学位教育目前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学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国家发布了《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学位[2010]49号),提出“到2015年,积极发展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和“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基本完善,研究生教育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培养质量呢显提高”的目标。之后的几年里,为了该方案能够更好地实施,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基本规范》《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对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进行调整的通知》《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本文将以Y大学的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谈谈地方普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厘清专业学位含义,明确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
  (一)专业学位含义
  专业学位是专业教育的文凭证书,是面向特定社会职业的人才需求,为培养社会高端专业人才而设立的学位类型。专业学位是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培养在专业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具有职业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特定的职业指向性和教育的实践依赖性等特征。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教育部《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同等重要。基于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定位与目标,专业实践成为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校企联合培养成为提高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及重要路径。
  (二)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定位与目标
  Y大学属于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其二级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规模不大,2003年获得结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
  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是工程硕士培养的一个领域,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下建筑与土木工程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自开始招收和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以来,学院努力探索培养方式与职业需求衔接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本质内涵,不断研究培养目标与定位,不断研究和总结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问题,积极尝试和探索培养方式的改革,以适应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Y大学大力加强学校及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培养基地建设,努力构建校企结合的专兼职指导教师队伍,逐渐形成了“以工程应用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为途径,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创新及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特色。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定位于学位获得者“应成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为“以工程应用为导向,以实践研究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某一特定職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校企联合培养是提高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根据培养定位与目标修订培养方案
  基于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定位与目标,抓住人才需求“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业性”四个核心,经历两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形成了符合实际培养目标的方案。
  课程设置要求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要求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教学过程要重视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专业领域应与校外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在非学位课程方面,联合开发至少1门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授课的实践性课程。建立案例教学库,设置数值分析、建筑设备及BIM应用、给排水管网设计与建模、高层建筑结构、地基处理技术、BIM技术及工程应用、工程管理前沿与PPP实务等案例教学课程,并设置了部分双语教学课程。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至少参加4次学术活动;结合学位论文任务,阅读至少30篇研究领域内的国内外文献,了解、学习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不少于8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
  专业实践是确保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要求充分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通过实践环节让研究生熟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作流程和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研究生的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强调用前沿理论和先进方法、技术解决现实问题。
  学位论文形式允许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专业特点,采取工程研究、设计研究、工程规划、工程管理等形式。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聘请本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二)与企业合作开展专业实践环节教学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Y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取的是“学位课+专业实践+学位论文”模式。研究生在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完成学位课学习后,由导师、兼职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商讨,完成论文选题和开题工作。之后研究生进入企业,在双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实践活动,同时进行论文试验研究工作,正常情况下,一年后基本完成,回校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论文。对于专业实践与论文研究环节,不同的指导教师其指导方式各不相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方式。
  1.研究生在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在双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工程实践中的问题选题,并开展研究。导师侧重于理论和试验指导,兼职导师侧重于工程实践和试验过程指导。研究生大概需要1年时间完成实践与试验研究工作,然后回校撰写论文。
  2.工程实践能力比较强的导师,一般都承担有横向课题,研究生根据导师的横向课题选题,在相应的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部分横向课题的研究。研究生大概需要1年时间完成实践与试验研究工作,然后回校撰写论文。
  3.研究生在企业实践半年,然后回校跟随导师做课题,一般选题为导师的科研项目。兼职导师负责工程实践指导,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论文试验研究。这种情况在各高校普遍存在。
  经过几年跟踪调查研究,以上三种情况,前两种培养效果是比较好的,属于联合培养的范畴。这两种培养模式,研究生投身于工程實践中,并完成论文,这使得研究生在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成为未来的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现举例如下。
  扶同学系与山东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其参与到“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按照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保通方案的要求,需要在原中央分隔带用超早强材料浇筑一段新路面,以保证及时通车。在双导师的指导下,扶同学以硫铝酸盐水泥为基础,辅以减水剂、促凝组分、缓凝组分等外加剂,配制一种小时强度高、能及时满足通车要求的“硫铝酸盐水泥专用复合外加剂”,配制出超早强硫铝酸水泥净浆、砂浆和混凝土。其研配的这种超早强硫铝酸盐水泥不但用在了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中,还在甘肃桥梁维修加固项目上得到应用,大大缩短了工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扶同学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了题为《超早强硫铝酸盐水泥胶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和《超早强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修补材料的应用研究》的研究论文,并完成了题为《超早强硫铝酸盐水泥的研究与应用》的学位论文。
  某导师团队承担了河北省高速公路某管理处的“荣乌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围岩快速分级、隧道稳定性与支护优化技术咨询”项目,在双导师的指导下,江同学参与该项目工程实践,为建设方提供的技术服务工作包括“隧道施工地质与围岩动态分级和隧道开挖与支护的优化设计建议”,参与了涞源县段驿马岭隧道、满城县段寨子沟隧道、猫尔岩隧道、刘岗隧道、寨头1号隧道的围岩分级技术咨询和现场施工质量监督工作。在实践过程中江同学对隧道施工和围岩分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其隧道工程方面的专业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在学校学到的很多理论知识能够和实践相结合。实习过程经常需要协调组织各施工方,中间会出现很多突发情况,这对于学生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江同学在专、兼职导师的指导下,发表了题为《大跨浅埋偏压隧道围压实测及结构受力分析》的研究论文,并完成了题为《基于现场实测围岩压力的偏压隧道结构和开挖方式优化研究》的硕士论文。下表为几个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案例。
  以上实例证实,通过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效果是明显的,一是学生切实得到了工程实践的锻炼,弥补了无工程实践经历的不足,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大大提高,这样的学生毕业后也会得到企业的青睐。二是与企业联合培养,试验条件的互补、双导师知识背景的互补对于学生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Y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从2011年开始招生,当年招收两名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两年。从2012级起,学制改为3年。随着研究生教育结构和类型的调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现每年招收大约30人。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逐步形成了“以工程应用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为途径,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创新及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特色。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模式是成功的,但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随着国家研究生教育结构和类别的调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会逐年扩大,2011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整个硕士生招生比例为30%以上,2015年这一比例已提高到50%以上,最终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和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数量之比为7:3。Y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也从2011年招收两名研究生扩至2018年的30名。招生规模的扩大,给联合培养模式带来巨大的压力。联合培养单位和兼职导师的数量必然要增加,这对省属地方普通高校来说更是个挑战。   1.联合培养单位是企业属性,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主,联合培养研究生只是其诸多次要任务之一,企业重视不够。主要责任落实在兼职导师身上,如果兼职导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责任心强,其培养效果就好;如果兼职导师只是挂个名的话,其培养效果可想而知,这个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
  2.关于研究生导师,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校内导师基于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承担着纵向科研课题,需要研究生协助完成,学术学位研究生数量有限,这就会出现专硕只要满足专业实践时间的要求,基本都跟着导师做课题,兼职导师只是挂了个名。二是大多数青年导师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但缺少工程实践的经验,指导专硕能力不足。三是部分兼职导师在时间和精力方面未能很好地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未能做到系统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培养。四是部分兼职导师长期在企业工作,职称已经很高,接收聘任热情很高,但带研究生解决企业遇到的工程技术问题缺乏动力,故而成为挂名兼职导师。
  (二)解决的对策
  以上问题看似是联合培养单位和导师的问题,实则是系统问题,解决对策一是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二是需要研究生培养单位与联合培养单位的密切配合。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的文件,在“加强基地建设,推进产学结合”“加大投入,完善政策配套和条件保障”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如果培养单位、教指委及省级教育部门能够落实到位,问题方可解决。
  1.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这个发展过程初期,难免出现两者“雷同”或“四不像”的情况。事实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实施路径也不尽相同,应该两条线管理,设立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制定、招生、培养过程、学位授予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保障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的基礎上,应建立内部及外部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在内部建立管理机构与评价标准,包括专业学位的质量评价与学位授予等。
  2.对于培养单位,一是要充分调动发挥联合培养基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建设相关课程、参与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落到实处,进一步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与责任;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双方的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建立校企双方联系制度;明确导师选聘制度;明确要求工程实践基地参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学位论文标准的制定等。
  3.对于导师问题,一是有的导师适合带学术学位研究生,有的导师适合带专业学位研究生,有的导师两种类型研究生都能带,应分别制定两种类型导师的选聘条件,人尽其才。二是遴选思想政治素质高、师德高尚、实践经验丰富和技术水平高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导师,同时建立基地导师定期培训、考核和退出制度,提升基地导师实践指导能力和水平。三是选派导师到企业兼职、挂职,支持导师与企业合作、共同承担重大工程或技术研发工作。四是完善导师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育人责任。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考核评价标准。
  4.充分发挥联合培养基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建设相关课程、参与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将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紧密结合,在工程实践中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善实践基地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校企合作单位双方的权利和责任;明确实践基地的管理机构,制定并落实管理制度;建立校企联系制度和导师选聘制度;制定校外实践工作机制;明确要求工程实践基地参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学位论文标准的制定等。
  四、结论
  几年的研究与实践证明,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是成功的,把研究生送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这既弥补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无工程实践经验的缺陷,又锻炼了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与人沟通的能力,还提高了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这种培养模式优势明显,但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实习基地和研究生校外兼职导师队伍建设方面亟待加强。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实践基地还需要政府、用人单位和培养单位共同努力,需要政府扶持、用人单位支持、培养单位完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责任编辑:陈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2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