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文言文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言文典范作品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语言运用上有着独到的个性特色,韵味十足,文质兼美,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与人文内涵,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将文言文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地融合起来呢?
  一、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兴趣
  部编版教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设有文言文教学。文言文相比现代白话文无论是词意还是语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难读而且难懂,很难引起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采用灵活的方法,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如在部编版五年级文言文《杨氏之子》中,教学文中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我作了以下的设计:
  1. 借助注释,理解句意。让学生自读这句话三遍,并借助注释,理解本句的意思,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信息。学生归纳出杨氏之子的5个信息,分别是国籍、姓氏、性别、年龄、特点。
  2. 体会文言文特点。让学生数数这句话有几个字。仅仅10个字,就介绍清楚了杨子之子的5个信息,从中你发现了文言文和我们平时的白话文比较,有什么特点?(简洁、精炼)
  3. 读出古韵味。我先进行了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这句话,根据学生的朗读,重点指导:“节奏: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重读字:甚。”同时,开展比赛,鼓励学生读得有板有眼,读得有腔调,读出古文的韵味。
  4. 仿说文言文。请学生仿照这句文言文,夸夸自己的同桌。有了前面的学习铺垫,学生们说起来并不困难,发言很积极,我还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提示学生回忆中国还可以称为什么,这样,学生们的仿写就更丰富了:“中国梁氏之女九岁,甚聪慧。”“华夏陈氏之子,甚高大。”“神州张氏之子九岁,甚好学。”“九州蔡氏之女八岁,甚漂亮。”“中国孔氏之子,甚文静。”……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地模仿着古人的动作、语气,夸起了自己的同桌,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传授正确方法,感受神韵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只有读,才能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只有会读才能感悟出文言文的神韵。所以,文言文教学要把朗读指导放在首位。
  《司马光》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也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全文只有30 字,言简意丰。学好这篇课文,将为培养学生以后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打好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为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着重从学法的指导入手。
  1. 初读,培养语感。首先我进行了范读。接着让学生跟读,并画出停顿的地方和重读的词语。然后进行变式素读,让学生入情入景。
  2. 熟读,理解重点。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文意后,我用问题“当一个小朋友掉入水缸时,司马光的做法与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同” 引向两个重点语句“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不懂的词语,用自己的话把重点句子的意思说清楚。
  3. 深读,感悟品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经过了反复的阅读,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了司马光遇事冷静、机智、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4. 拓读,巩固学法。在学完了该文后,我向学生推荐了《孔融让梨》《守株待兔》等简短文言文,让学生自读自赏,既体验阅读的乐趣,又增加阅读量,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三、挖掘有利契机,发展思维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文言文的教学,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以及对内容的了解,还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創新潜力。
  教学《司马光》一文时,在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后,我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救出水缸里的小朋友?”学生们想出了很多的办法,有的说拿根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拿个梯子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扔些石头让小朋友踩着上来,还有的说找个抽水机把里面的水抽干……虽然有的学生的想法很幼稚,我仍然不断地鼓励他们继续思考,大胆发言。最后,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好?为什么?”在反复的比较中,学生自然能感受到司马光的聪明机智。这样的教学,教师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想象和联想,分析与推理,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批判和质疑能力。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部分成果,课题批准号:2018Y QJK2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3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