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学英语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学英语教师要结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英语教学;培养策略
  新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认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個方面。中学英语教师应认真研读这些条目,采取行动,落实这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一、语言能力的落实
  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四个方面,它们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话题、功能等,它是语言能力的基石。没有语言知识的铺垫,就无法实现语言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抓好学生的语音纠正、词汇记忆、语法概括、语篇疏通、话题练习、功能表达。切不可贪图技能的提高,而忽视这些知识的砸实。只有基础打牢了,学生的后续学习才会顺风顺水。但也要注意不要把所有的关注点集中于语言知识的落实上,使语言课完全拘泥于知识教学,弱化了英语的工具性作用。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他们之间相互依托、共同促进。虽然对于他们的培养要综合进行,但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各阶段有所侧重。比如起始年级要更加重视听说,重视模仿,高一点的年级可以多重视读写、重视理解。高中以上的年级可以更多地关注翻译。语言技能的中听、读的培养我把它放在语言理解中去谈,说、写的培养放在语言理解中谈。
  语言理解是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内化,主要呈现为听和读等形式。语言理解需要单词量为基础,一般超过3%的生词比例,听和读就都很困难了。所以要积极拓展学生的的词汇,并把词汇拓展和阅读紧密结合起来,避免单纯地学习和记忆单词。语言理解也需要学生能够对一些复杂句型做出分析,所以语法也不要忽略。学生也需要掌握一些英语使用国家的文化,便于理解篇章的外国习俗和文化。近年来,中高考阅读理解题量很大,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孩子们的语言理解能力还是有很大进步的。但语言理解还不仅限于听、读的理解,还应该有文化理解,所以教师也要突破考试的藩篱,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文化方面的素材。
  语言理解需要有大量的语言输入为基础的,所以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足够量的阅读输入和听力输入。笔者感觉课标所提供的阅读量的要求还只能是基础,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适合学生层次的读物。听力输入上可以让学生多听一些稍简单于课本的英语读物。
  语言表达是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基础上的最终输出,主要表现在说、写和译上。但是因为说的考察因条件限制,不作为中高考的重点,所以学生说的练习也常被老师们所忽视。这一点教师们一定要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如何训练,可以在课堂上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达,也可鼓励学生创造条件在课后说,比如参加社团,公益活动和接触英美人士。
  二、文化意识的培养
  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就是文化意识。文化意识体现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以下几点。国家认同感,家国情怀,中华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传统习俗、思维方式等。英语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接触和了解这些文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使用英语语言知识的,加深理解本国文化,培养世界意识,具备国际视野。
  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但由于学生们缺乏生活阅历,没有很好地判断力,经受不了太多的不良诱惑。再加之青春期的叛逆因素,学生容易受到外界消极因素的影响,崇尚追星,享乐、拜金、虚无等,阻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此,中学英语教师,应重视中国文化的认同教育,西方优秀文化渗透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指引导航。
  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国际化的形势下越来越受重视,而且也从以前的单一学习外国文化向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和表达方向上发展,我想这也是中华名族自信的一种表现。我们现在对于文化的理解十分关注于人文、政治、风土人情,这是对的,但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语言的内部结构上去体会文化的深层韵味。比如英语中没有大伯、叔叔、舅舅这些称谓,而是直接把他们归为了uncle,这反映出国人注重人际、西方人注重平等的一个文化差别。
  如何进行学生文化意识培养?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文化素材来进行,比如高中英语教材就收录很多关于英美文化的文本主题,如节日、风俗、人生、爱情、友情、历史等。例如高中有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对于此话题学习,教师在讲述教材内容之外,还可以借助网络搜集相关图片、视频、文本等,从更多角度、更多层次、更多环节刺激学生,让学生对环境保护加深感知。教学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谈论身边发生的破坏环境行为,讨论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三、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主要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上的差异,是衡量一个人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英语思维模式表现在语法、语义、语篇、语用等方面与汉语言思维模式有很大差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模式之间的异同、联系、转换、互补会给学习者以跨地域、跨文化的思维想象空间,帮助学习者拓宽视野,为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语言学习不仅给我们提供沟通的工具,也给了我们思考的工具。我们的思维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最终还是以语言的形式呈现的。汉语是一种思维模式,英语又是一种思维模式,多种语言自然就是多种思维形式,所以多学一门外语就是增加了一种思维模式。
  在教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学习策略的培养,形成一些个人化的思维策略。比如孩子们在记忆mouth和month会混,可以让他们把u想象成一个张开等待实物的嘴,就很容易避免两者混淆的现象。
  四、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和调整学习策略、拓宽学习渠道、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做好学习的自我管理,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是其他素养形成的途径。有了强大的学习能力,孩子就可以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学习了,这是教育者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现在不良环境的吸引力过于巨大,许多孩子在抗干扰和执着力上存在严重问题。监督是必要的,但是师长的示范作用也是关键。想要孩子能坐得住板凳,监管者们就要耐得住寂寞。
  要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上教师们还是有很多办法的,这里我就不赘述了。但无论什么策略,注意力是关键。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眼、耳、手、脚、舌等,都集中在学习的事物上,效率才会更高。
  结语:上述四个素养间相互影响,互相扶持,共同发展。其中学习能力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保驾护航,后三者助推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最终形成全面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3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