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科院校经管专业教师工程实践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凤莲

  摘要:教师工程实践化是推进工程特色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重点探索了如何构建教师“工程化”培养体系从而培养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如何探索“工程化”教学模式,达成“专业适应性—能力拓展—卓越人才”层层递进的培养目标;如何采取有效的实施路径并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工程实践化服务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经济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不适应的问题。
  关键词: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校企联盟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3-0028-02
   目前,各高校正在强力推进“双一流”建设,致力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全国工科院校众多,学生的就业与日后的发展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这就对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这也是推进工程特色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大工程观下对工科类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时代背景下,新工科建设俨然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应对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支撑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举措。工科院校大都属于行业特色型大学,立足行业,服务行业,引领行业。过去“专才型”的学生在基础岗位上踏实肯干,但工作时间长了以后就显示出知识结构单一、社会适应性差、创新能力不足等弱势,无法适应企业的变革。因此,工科院校应主动适应国家战略的发展需求,主动融入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把本科生的教学、实践和就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1]。
  二、工科院校经管专业教师工程实践化的必要性
  实践出真知。随着商业环境的日益复杂,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商业模式和交易方式的不断创新,对人才提出了更为宽泛和复杂的能力需求。对于工科院校的专任教师来说,无论是工程类还是非工程类人才,具有一定的工程素质是十分必要的[2]。目前,我国工科院校经管专业中青年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对行业和产业知识的了解,无法深入了解企业对学科专业的现实需求。因此,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培养是提升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三、教师工程实践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路径
  高等教育需要立足行业发展之长远目标,整合专业教育、专业研究和专业实践。教师工程实践化有助于整体改善师资队伍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经济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不适应的问题。
  (一)依托独特的校企战略联盟,构建教师“工程化”培养体系以培养创新型师资队伍
  长期以来,大学教师在一定的程度上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把握,导致教学与实践脱节。因此,工科院校必须依托独特的校企战略联盟,构建教师“工程化”培养体系以培养创新型师资队伍。高校依托战略合作企业建立教师“工程化”培养基地,从而帮助教师深入企业,紧密跟踪行业发展新动态以及对学科专业的现实需求,使其自身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二)探索“工程化”教学模式,达成“专业适应性—能力拓展—卓越人才”层层递进的培养目标
  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法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演着“独角戏”,学生则被动地接受,难以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习惯。工科院校应该积极探讨“工程化”教学模式,推行“项目化教学”,以真实的、典型的项目为载体,训练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达成“专业适应性—能力拓展—卓越人才”层层递进的培养目标[3]。这样,学生不仅是参与者,而且是主导者、设计者、管理者,对行业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突出学生“大工程”综合素质的培养
  工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应强调突出自身的行业特色,关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着重于培养体现工程特色的复合型经济类人才,即“工程+专业”[4]。首先,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促进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知识。另外,通过各类专题讲座,帮助建立学生行业领域的整体知识框架。此外,开设跨学科辅修专业课程,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最后,鼓励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组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等,提升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創新创业能力。
  (四)确立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基本思路,及时将具有学校特色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
  现在,各高校越来越注重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考核,但却忽视了科研对教学的重要支撑作用。教师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也会致力于科研项目。这些科研项目相对于一般的科研基金来说,来自于工程实践教师对企业深入的现实考察以后的思考,能实现科研和教学的无缝对接。因此,工科院校应确立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基本思路,鼓励老师走进企业,与企业共同组成科研项目团队,帮助企业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并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从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四、保障措施
  要想发挥教师工程实践化服务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必须要有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方能达到预期目标。
  (一)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联盟运行保障机制,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校企联盟作为教师工程实践的重要基地,必须建立起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首先,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校企双方通过组建校企联盟委员会制订长期发展规划,协商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次,要有科学合理的组织制度。双方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并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另外,要逐步完善后续的运行机制。在工程实践期间,高校和企业要持续关注教师的实践效果,解决他们的实质性问题。最后,还要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来共享校企联盟的诸多合作成果,包括共同开发的教学资源、共同研发的应用成果等。
  (二)高校应完善管理机制与政策保障,实施对教师工程实践化的规范管理   學校高层和相关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工程实践化的工作。在组织机构方面,应当成立由人事处或师资处牵头的专门办公室,指定相关人员负责这项工作的推动。在管理制度方面,学校应制订教师工程化能力培养的实施办法,为教师工程实践提供相关的政策保障,保证教师在工程化能力培养过程中,经济待遇上不受损失。另外,可以考虑将工程实践纳入职称评聘制度的备选条件,优先推荐工程化能力较强的教师,从而激发教师主动提升工程化能力的积极性。
  (三)为教师工程实践化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工科院校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人才强校工程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助推“新工科”建设的必然要求。而有效的资金保障是推动教师工程实践工作长期有效运行的关键措施。因此,高校应当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设立专门的教师工程实践培养基金,制订相应的经费管理方法,并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一方面为工程实践教师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用于奖励那些在教师工程实践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老师。
  参考文献:
  [1]赵艳霞,韩雅丽.“一导双驱”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7,(1):41-44.
  [2]林有希,黄捷,郑爱珠,王文栋.高校工程实践教师工程化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65-67.
  [3]周珂,赵志毅,李虹.“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33-38.
  [4]张宏伟.长沙理工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6):94-96.
  Discussion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by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Teachers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LI Feng-lian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114,China)
  Abstract:Teachers' engineering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talents with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build the "Engineering" training system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eachers,how to explore the "Engineering" teaching mode to achieve the progressiv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professional adaptability - ability development - outstanding talents",how to tak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path and provide effective system guarantee so as to maximize the role of teachers'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ser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Therefore,it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inadaptable problem betwee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need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engineering practice;personnel training;school enterprise alliance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9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