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对地理学科兴趣的提升,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地理思维的养成中起到积极意义。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多样,本文通过两例方案的设计,以乡土地理资源(家乡旅游资源)为基础,研究如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假期研学活动,提升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关键词:地理;实践能力;乡土地理;旅游资源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中愈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两例方案的设计,以乡土地理资源(家乡旅游资源)为基础,研究如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假期研学活动,提升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一、方案设计一——临夏州和政县法台山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一)法台山旅游景区概况
  法台山景区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的临夏州和政县。2016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和“旅游扶贫示范项目”。2018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2018年全国优秀体育产业项目”。全县植被覆盖率达95%,森林覆盖率达35%,区内风景宜人,景色秀美,空气清新,娱乐项目多样化。属于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西部具有体验价值的综合性旅游景区。2016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和“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区内具有西北地区功能最齐全的国际性滑雪场、高空漂流、索道观光、5D高空玻璃吊桥、彩虹滑道等旅游项目。
  (二)活动组织形式:由五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可鼓励家长陪同,自行前往。
  (三)活动具体时间:寒假期间
  (四)活动前期准备:小组组员及家长成员名单确认,完成分组;御寒衣物、遮阳镜及应急药物准备;完成出行线路及时间规划。
  (五)调查与评价内容设计:
  1.分析和政县地理位置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学生可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2.阐述法台山旅游资源价值(学生以一两种旅游项目为例进行分析)
  3.调查并手绘法台山景区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基础设施的分布
  4.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归纳市场客源的来源地
  5.评价法台山旅游景区区位条件(从资源价值、市场、交通、地区接待能力)
  6.為法台山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适当的建议
  7.分析法台山景区的发展对和政县发展的意义。
  成果反馈: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对法台山旅游资源的调查内容做出综合评价和分析
  二、方案设计二——临夏市八坊十三巷旅游景区的调查与评价
  (一)临夏市八坊十三巷景区简介:
  八坊十三巷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首府临夏市。临夏古称河州,而八坊十三巷便是河州民族风情的古街区。从唐朝至今,围绕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个教坊、十三条街巷,故称为“八坊十三巷”。它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集民族特色、休闲旅游、绿色生态、人文科教为一体,历史悠久,风情浓酽,古韵盎然,堪称是回族文化的一个小小博物馆,是河州民族民俗文化名片,民族建筑艺术“大观园”。在2015年前,八坊十三巷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很多人都去住楼房去了,街道坑洼不平,沿街土墙破烂在外,成为远近闻名的“城中村”。贫困面广、开发难度大,民生问题比较突出。从2015年开始,临夏市着手于八坊十三巷的升级改造,对原有的瓦房区进行修缮,在保护原有风貌的同时,本着“一巷一特色,一步一景观”的方针进行保护性开发。
  (二)活动组织形式:由五位学生组成小组,可自行前往。
  (三)活动具体时间:寒假
  (四)活动前期准备:提前对景区资料进行全面了解;小组组员确认,完成分组;完成出行线路及时间规划。
  (五)调查与评价内容设计:
  1.分析临夏市气候特征
  2.参照相关资料,手绘八坊十三巷景区简图。
  3.查找资料,以图片对比方式评价2015年前后八坊十三巷面貌发生的变化。
  4.以视频采访的形式调查“八坊十三巷”由之前的“城中村”转变成为一个风景独具的文化旅游景区,对景区内的原住居民有何影响,并做出总结。
  5.以视频采访的形式调查景区周边商户在旅游旺季营业额的变化,以及周边宾馆饭店入住率的变化。并分析景区发展对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的辐射带动。
  6.请为八坊十三巷景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你的建议或看法。
  7.旅游景区的打造对于贫困地区的发展有何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六)调查成成果反馈:
  1.图片对比展示2015年改造前后八坊十三巷景区面貌变化图
  2.视频资料剪辑展示景区对原住户及周边商业的影响
  3.以小论文的形式对景区调查内容做出评价分析。
  三、总结
  我国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去思考能有效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一些途径。通过本次实践调查,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学生对地理学科兴趣的提升有积极作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地理思维的养成中起到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燕.基于实践活动的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刘清.高中生地理观察实践能力诊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任毅.基于地理实践力的高中研学旅行方案设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07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