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慕课用于医学遗传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震

  摘要:慕课是互联网终端极大普及时代“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如何将这一新事物融入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在介绍前人对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方法和慕课的特点基础上,结合实例对“慕课+医学遗传学”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对其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医学遗传学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慕课;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2-0360-02
   一、引言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以遗传疾病为研究对象,探讨疾病发生背后的遗传机制,应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随着新时代健康中国对医疗水平的要求更高和精准医学的发展,医学遗传学的教学向着科学性、创新性、启发性和实用性发展,以提高医学院校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实践能力。医学遗传学知识内容抽象、学科跨度大,包含人类遗传学、群体遗传学、药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内容,这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很高的要求。对此,很多教师对医学遗传学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
  姜海鸥等利用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以遗传病为中心,将具体案例展示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和引导,以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教学效果。植瑞东等以社区为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行遗传疾病调查,并实施多元化考核方式,将形成性考核成绩(作业和学习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比例提升至40%,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冯治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病例,并定时组织学生去医院见习,以更好地将教材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这些方法均体现了高校教师在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的尝试和创新。在新媒体时代,网络终端极大普及,医学院校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又面临着更大的课业压力。如何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利用移动网络终端激发学习兴趣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课题。郭晓慧等建立医学遗传学微信公众号,向学生推送遗传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整合如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等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第二课堂”的教学。万波利用在线应用平台“雨课堂”对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该种教学方式在对调控课堂教学和延伸课后学习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这些研究表明具有监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终端教学有利于整合网络资源,突破原有课堂的时空限制,适应于新媒体和手机社交普及的新形势发展。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音译,是近些年来新起的一种教育信息化和在线教育的学习新方式,在促进教育公平和终身学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慕课最早由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于2008年提出。2013年,随着复旦大学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盈利性的网络开放课程Coursera签署合作协议,象征着中国进入“慕课时代”。慕课与稍早出现的网易公开课和精品课程等有所差别,它包含了从讲授、讨论、作业、评价和回馈的整个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纯粹地讲授知识或者要求学生自学,而是融合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一种混合教学模式。
  二、慕课用于医学遗传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慕课,作为一种教学的信息技术,是全球教育资源共享和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医学遗传学是一门需要实践经验教学的学科,慕课尚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师课前将视频课件发布在慕课平台,学生进行预习,学生可在讨论区留言、反馈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讨论区留言调整教学方案,课件突出重点、难点和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课堂中进行精准答疑,及时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在课堂中进行测验,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对易错、多错的题目进行讲解。最后发布课后作业或者讨论话题,教师在后台查看作业完成情况和对讨论内容进行指导。以地中海贫血为例,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已经初步了解地中海贫血的分类、症状和地域分布特征,但对疾病发生的遗传机制尚不能完全理解。
  (二)慕课+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近些年较为流行的授课方式之一,课前将视频课件发布在慕课平台,教师告知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将学生分组布置不同的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教科书、文献和互联网查阅资料,对本节内容以小组的形式制作PPT进行发言汇报学习成果,并回答另外组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及时对问题和回答进行点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梳理,课后在慕课平台发布作业,教师在后台查看作业完成情况。
  (三)慕课+情景剧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能够对遗传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课堂作为见习或者今后工作的“前哨战”,可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加强学生的“角色意识”。教师在课前将教学视频和课件推送给学生,并将学生根据“病人”“病人家属”“护士”“医生”“评委”等角色进行分组,学生自学后以情景剧的形式表演,教师作为指导者对这些角色的行为是否规范进行点评。以遗传病的咨询和诊断为例,“病人家属”前来咨询其后代或者再生一个孩子患某种遗传病的概率,“医生”绘制系谱图根据贝叶斯逆定理等方法推算患病概率,“护士”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进行分子诊断和核型分析等,“评委”根据“医生”和“护士”的表现点评其处理方式,给出方案是否合理。情景剧的方式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考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为学生今后实习和工作提供了一些经验。这种形式与翻转课堂一样,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可能“作壁上观”,对教师的课堂节奏把握亦有较高要求,否则课堂容易陷入嘈杂或者混乱状态,导致教学效果有所折扣。我校一个99人的班级对以上三种教学方法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4.6%(64/99)的学生更倾向慕课+情景剧的教学形式,体现了现代大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有趣的是,20.2%(20/99)的人选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领先于16.2%(16/99)的慕课+翻转课堂。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47.5%,47/99)优于慕课+情景剧(31.3%,31/99),也优于慕课+翻转课堂(21.2%,21/99),这说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更大容量地传送知识,学生们也更习惯于充当“被动接收者”的角色。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主动学习、主动分享、独立思考的学习者,值得深思。
  三、小结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院校一门专业基础课,对我国的“优生优育”和人口素质,特别是开放“二胎”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课堂对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有所限制,借助慕课这一互联网科技的产物,更多地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慕课在为学生提供随时可学便利的同时,也需防止学生“偷懒”,视若无睹网络终端播放的教学视频。
  参考文献:
  [1]姜海鸥,黄雪霜.关于PBL模式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2):133-134.
  [2]植瑞东,何夏怡,赵思婷.医学遗传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7,(3):1671-1246.
  [3]冯治.浅谈高校医学遗传学教学的改革[J].读与写,2018,(15):1672-1578.
  [4]李玉蓉,赵丰.医学生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2):1881-1883.
  [5]郭晓慧,杜洪钦.多种教学方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新校园(中旬),2016,(8):59-60.
  [6]胡新星.我国“慕课”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5.
  [7]丁度坤.关于慕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5(01):223-2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2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