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整合知识体系 提升学科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戚艳

  【摘  要】初中化学的学习是又一类自然学科的启蒙,这个阶段需要重视构建化学基础知识体系,打造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那么,在农村初中应该如何解读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呢?又怎样在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中去落实“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呢?农村初中实验条件虽然已经大大改观,但实验现象仍然不能满足大班容量的需求,笔者认为微课是一种改变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此目的,重点谈谈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整合知识体系,提升学科素养。
  【关键词】化学实验;微课;整合;学科素养
   作为一线教师,直接面对的是一群化学知识空白的启蒙教育的初中生,也算是一件幸事。而开设化学课就必须打造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学生构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形成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体系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对化学知识体系认知的情感态度和应用化学知识的价值观等素养。化学实验蕴含了化学知识的生成与发展,是化学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必须站得高,才能“授之以渔”,用微课足以驾驭化学实验的课堂。
   1.做好微课的制作与剪辑,成为实验教学的抓手
   組织教学、复习旧知、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的五个环节,现代教学仍然逃脱不了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子。当然,这种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过程多是“授之以鱼”,满堂课是娓娓道来,而学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所谓的课堂互动就是问、答,再问、再答,课堂没有生机,化学实验成为纸上谈兵。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主宰自己呢?笔者在教育实践中有所感悟:作为初中化学教学要用好两书,即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在熟读两书的基础上设定好课时计划,做好微课的制作与剪辑,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有据可依。以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化学“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二课时为例,课前预习的微课设计为:
   (1)氧气制备的药品是什么?
   (2)氧气制备要用到的仪器是什么?
   (3)装置实验装置图(给出化学软件、根据教材图示)并标出仪器名称。
   微课设置可以是学生动手解决的问题环节,让学生能够构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在“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二课时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录制的氧气制备实验示范操作之后进行总结,找出关键词作以识记:
   “查”、“装”、“定”、“点”、“收”、“离”、“熄”。
   微课的设置还可以是问题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观察微课之后生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让师生之间释疑、解疑。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
   观察了教师示范操作的微课,为什么收集满氧气后的操作是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撤离出来,然后熄灭酒精灯?
   通过这个案例就可想而知,教师的课前准备,微课必须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时设计,从基于知识构建设计转向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构建设计。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出发,认识氧气制备实验探究是一种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从实验探究中去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样的微课设计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激情学习。
   2.做好微课教学的导入,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
   作为初中生化学启蒙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是“一天之计在于晨”的举措。例如,在开篇之际,利用微课创设一些小小的化学魔术,如魔棒点灯——将高锰酸钾颗粒放热烧杯中滴加适量的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液体就可以去点燃酒精灯;清水变牛奶——取一试管澄清的石灰水,然后通入二氧化碳等。有人认为魔棒点灯与初中化学没有多大的关系,其实不然,制备氧气的实验要用到此药品,也为今后的氧化还原反应奠定基础。这样的情境导入就能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对知识追求的欲望,培养他们热爱化学、严谨治学的态度。
   3.做好课堂教学的角色,构建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初中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组织课堂教学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师生的关系,注意角色的互换。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学习活动的导演,只有教师的言行举措产生激励、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关键所在,学会相互观察、聆听,学会共同交流切磋,才能教学相长。
   例如,在复习制备气体实验单元过关的时候,利用微视频展示“启普发生器”(下图1),并出示实物。通过配音简述其构造原理,重点在“随制随取”的知识点上。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思考,让学生从原理上认识电子白板展示的制备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所采取的装置,哪些与启普发生器制备气体的原理是一样的,导学案中设置的装置如图2。
   然后继续讨论,在实验室中,用下列图3的仪器来组装更多的“随制随取”的气体发生装置。
   化学实验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导学式,因为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内因而起作用的,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探究才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心理学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关系的对抗,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对抗矛盾的相互转化。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唯有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才能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4.做好人文精神和科学伦理教育的微视频,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众所周知,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必须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生活价值观。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会用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可以结合化学史料、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让学生感悟科学家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为科学奋不顾身的精神。例如:笔者结合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的事迹剪辑一个微视频,通过介绍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坚忍不拔,敢为人先,通过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这与化学知识也是息息相关的,屠呦呦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学生通过微视频的播放可以获得民族的自豪感,由此也可以驱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创新,勇于追求知识的潜能。
   总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新知识开启的立足之地,也是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立足之地。只有做好微课的制作与剪辑,成为实验教学的抓手;做好微课教学的导入,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做好课堂教学的角色,构建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做好人文精神和科学伦理教育的微视频,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才能实现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适应未来社会、成就终生学习的梦想。
   【参考文献】
   [1]胡先锦,胡天保.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4):4-7
   [2]俞桂飞.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优质课设计七要素[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5):90-93
   [3]丁丹丹.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的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8(1):15-19
   (本文为课题“微课促进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YBLX2015209)的研究成果)
  (泰州市田河初级中学,江苏 泰州 2253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4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