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习圈”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摭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生应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教师可在分组教学的基础上引入自主合作机制,巧妙创设“学习圈”,從关注差异、开展活动、竞争合作、分层评价四个方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科素养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圈;自主合作;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4-0138-02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普遍应用,给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教师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组,布置小组任务,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要为学生提供创造空间,构建自主、开放的学习圈,让学生“想”学,“会”学,“能”学,从根本上实现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变革,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 关注差异,创建个性化“学习圈”
   陶行知先生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当是这样,不要强求每个学生都一样,一把尺子定短长。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给学生更多展示个性的空间,构建个性化“学习圈”,本着“学优带学困”的原则,让学生合理搭配,优势互补,促进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班级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6~7人,根据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小组成员开展个性推荐,擅长观察的学生编成黄队,擅长写作的学生成为蓝队,擅长语言表达的学生成为红队。接着,教师出示10张图片——道路两旁的法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的叶子,一片片叶子闪着雨珠的光泽,又紧紧贴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教师要求黄队的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这些图片给学生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层次的学生擅长观察,他们看到落叶的调皮,看到雨珠的透彻,看到金黄的色彩,带着这样的感受,师生共同打开课本,朗读第二至第九自然段,并由红队的学生说一说:一夜秋风,一场秋雨后,“我”有了什么新发现?这个层次的学生擅长表达,他们发现了金色的巴掌,发现了彩色的地毯,也发现了蕴含在小作者心中的喜悦。最后,由读到写,根据文中的句子“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路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进行仿写,由蓝队学生执笔,小组内合作,小组间交流,整个课堂欢声笑语,个性飞扬。可见,教师要关注具有不同能力和特长的学生,开创“学习圈”,有针对性设置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循着自己擅长的方向成长,最终实现自我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二、 开展活动,营造趣味性“学习圈”
   分组教学中提倡自主合作,合作是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其中自然包括学习能力较弱、学科兴趣不浓的学生。打造怎样的“学习圈”,才能以邀请的形式将这部分学生纳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呢?开展有趣活动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活动可以使得小组成员担当不同的角色,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对于提高课堂参与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猜猜他是谁》的习作训练课中,教师首先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培养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为此,教师设置了分组活动环节——玩游戏“猜猜他是谁”。教师可先来选班里的一位学生,用语言表述他的特征,学生们一起来猜一猜他是谁。这样的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看到学生兴致正浓,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位学生为模特,其他小组成员分别从外貌、性格和兴趣等某一方面谈谈这位同学的特征,由外组成员来猜,最先被猜中的组胜出。这个游戏十分有趣,包括模特在内,每个学生都加入热火朝天的讨论中,先是小组内讨论交流,筛选哪些特点抓得好,哪些需要改进,再进入小组间的对决——他有一头黑油油的头发,弯弯的睫毛,亮晶晶的眼睛。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是喜欢运动,跑步总是在我前面。学生们描写得细致生动,那些平时对写作不感兴趣的同学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因此,营造趣味化“学习圈”,可以让学生们全身心投入,仔细观察,口头表达,形成文字,这个过程显得趣味盎然,最终水到渠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三、 竞争合作,唤醒效率型“学习圈”
   合作的另一面即是竞争,合作与竞争是分组教学的两种不同学习方式,但是并不冲突,二者相辅相成。合作是为了优势互补,培养参与意识;竞争是为了互相激励,唤醒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高效率“学习圈”,引进竞争机制,提升每个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唤醒学生的参与热情。
   如《珍珠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班级事先分好的组别,创设竞争平台,并布置小组思考的问题和任务:珍珠鸟通过一举一动来向作者表示着它的亲近。在与珍珠鸟的相处过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小组内合作,小组间交流,比一比谁说得精彩。问题一抛出,学生们沸腾了,纷纷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都想为自己的小组增添一份精彩。接着,教师抛出第二个问题:假如你就是这只可爱的小鸟,你会做什么样的梦?由第一轮讨论最精彩的前三组优先回答。对于学生来说,“优先权”具有绝对的刺激作用,每个小组都跃跃欲试,希望在本轮有精彩回答,争取下轮的“优先权”。最后,教师边配乐边指导学生们观察插图: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和谐的画面,你能试着给这幅画起个名吗?请每组选出两个最中意的名字,并由一位同学写到黑板上。对于这样的小组任务,学生自然感觉分外值得珍视了,于是,“幸福时刻”“美好生活”“信赖”这些美好而诗意的字眼跃动在黑板上,也跃动在学生们的心间。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营造竞争学习圈,围绕几个问题,鼓励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积极竞争,这样学生更加专注,更加投入,充分感受到了人与鸟之间真挚的感情。
   四、分层评价,打造成长化“学习圈”    打造科学的“学习圈”,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分层评价”,评价内容要注重层次化、多样化、科学化,可以开展自评,可以小组间互评,从而形成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立体交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得到相应的成长。
   如在《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学中,笔者布置了前置性学习,最后一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介绍和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爬墙图”。结果,上课的时候笔者发现,有几个调皮的学生根本就听不去,总是摆弄自己的画和别人的画。根据实际情况,笔者临时调整了课堂结构,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选出男女生代表一名,去讲台前展示自己的画。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这个点上,笔者随后顺势引导,对画得毛毛躁躁的学生,让他们“找不同”,寻找自己画与其他学生画中存在的不同,寻找同学画中内容与课文内容存在的不同。就这样,闹哄哄的课堂安静了,学生们边读课文边观察,从爬山虎的颜色、叶片、茎、脚生长的位置,脚的样子,甚至连爬山虎的生长变化也提了出来,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就这样,笔者表扬了仔细观察的学生,表扬了绘画认真的学生,同样也“表扬”了绘画不认真的学生,正因为他们的疏忽才让大家关注这些问题,一堂课精彩不断,暖意融融。
   总之,小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习圈”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素养的积极作用。要从关注差异、开展活动、竞争合作、分层评价等方面努力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毛敏洁.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17).
  [2]邹义兰.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18(12).
  [3]邓兴菊.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6).
  [4]吴桐.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的有效指导[J].基础教育研究,2014(14).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Circle"
  Teaching Mode in Chinese Classroom
  Ju Wenlong
  (Houcheng School, Zhangjiag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Zhangjiagang 215631, China )
   Abstract: Students should learn to cooperate in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experience the joy of cooperation and success. On the basis of group teaching, teachers can introduce the mechanism of independent cooperation and ingeniously create a "learning circle", so as to promote student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discipline accomplishment improvement from four aspects: focusing on differences,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and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Hierarchical evaluation.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earning circle; independent cooperation; difference
  作者簡介:鞠文龙(1976-),男,江苏张家港人,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德育及语文教学与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527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