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场馆学习行为研究及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研究以甘肃省科技馆为例,随机选取了92名入馆幼儿并观察其学习行为发现,幼儿参与场馆学习的人数偏少,频次不高;时间偏短,存在明显的展品学习偏好;学习时长随幼儿年龄增长递增,与幼儿来馆频次呈显著正相关;幼儿是操作学习的主要发起者,操作方式因展品操作难度而异,幼儿的操作偏向常规操作,创造性操作少;与家长互动较多,与同伴互动较少,与场馆工作人员的互动更少。建议家长重视非正式学习的价值,充分利用场馆资源支持幼儿学习;建议场馆管理者重视场馆的平台宣传与资源开发,充分发挥场馆资源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场馆学习;科技馆;幼儿;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9)12-0039-05
  场馆学习是指在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美术馆、动植物园、水族馆等各种与科学、历史、艺术等教育有关的公共机构中的学习。[1]场馆学习是目前国内外非常重視的非正式学习,其核心特点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学习场所开放,学习过程自主,结构化程度低,学习结果多元。[2-4]场馆的非正式学习可以与教育机构的正式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服务于人的发展。[5]科技馆主要采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目的是揭示自然奥秘,展现科技魅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促进创新创造。科技馆教育注重科技性、教育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的整合与统一,接近普通大众是科技馆的最高追求。[6]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7]幼儿科学教育强调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以及社会互动性,这与科技馆学习的特点不谋而合。本研究以科技馆为例,通过观察幼儿的场馆学习行为,揭示幼儿场馆学习的特点,分析幼儿场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促进幼儿发展。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共计600余名的入馆幼儿(3-6岁)中分层随机选取92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50名,女童42名;3-4岁幼儿29名,4-5岁幼儿30名,5-6岁幼儿33名。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
  1.观察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科技馆中幼儿学习行为观察表》,对入馆参观的幼儿进行行为观察与记录,观察历时10天,总计观察时长为1271分钟。
  本研究以甘肃省科技馆中专门为幼儿创设的“泡芙堡”为观察地点。“泡芙堡”中共有17个展品。根据我国《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中的材料配置维度,可将这17个展品分为构造类、角色表演类、科学启蒙类、生物系统类及音频类(见表1)。对幼儿学习行为的观察包括认知行为与社会互动两个维度。其中,认知行为维度包括认知过程、操作方式、操作倾向、言语等项目,社会互动维度包括与家长、同伴和场馆工作人员的互动等项目。
  2.访谈法
  研究者就观察中出现的疑惑,及时对家长、幼儿进行无结构访谈,还对“泡芙堡”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以了解科技馆的科学启蒙理念与具体做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学习基本情况
  1.参与场馆学习的人数偏少,频次不高
  幼儿参与场馆学习的人数和频次体现了科技馆教育的覆盖面和幼儿的参与度,也体现了家庭和社会对科技馆学习的重视程度。然而,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共观察了10天,虽然周末和节假日已经算是幼儿参与场馆学习的高峰期了,但是研究者在10天时间里仅记录到600余名3-6岁幼儿来馆,而本市3-6岁幼儿约有12万名,可见幼儿参与场馆学习的人数偏少,科技馆教育的覆盖面不够广。关于92名幼儿的累计来馆频次,访谈发现,首次来馆幼儿占比最高,达到51%,2-4次占38%,5-7次占9%,8次及以上占2%。造成幼儿参与场馆学习的人数偏少、频次不高的原因主要有科技馆地理位置较偏;科技馆开馆时间有限;幼儿年纪小,必须由家长陪同来馆,而家长没有时间陪同;家长来馆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并未意识到科技馆学习的重要性;幼儿对科技馆学习兴致不高;展品说明不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等等。
  2.幼儿的展品学习时间偏短,存在明显的展品学习偏好
  展品是科技馆进行科学教育的媒介,不仅承载了科学知识,还蕴含着科学教育的理念与方法,能够塑造价值观,有助于学习者通过体验和探究获得多维的科学经验。[8]展品前驻留时间、展品操作时间是展品学习的重要指标。研究者在观察的10天内,共记录了303次幼儿在单个展品前的活动,观察时长为1271分钟。由此可知,幼儿单个展品的平均学习时长为4.2分钟。心理学研究表明,3-4岁幼儿的平均观察持续时间约为6分钟,[9]而本研究中幼儿对单个展品的平均学习时长低于6分钟,表明幼儿在科技馆的学习有走马观花的特点。
  幼儿在单个展品前的学习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的展品学习偏好。由图1可知,幼儿在我的家、多彩的形状、小小建筑师三个展品前的学习时间较长,最长达12.15分钟。这三个展品的共同特点是操作性强,新元素多,富有挑战性。幼儿在单个展品前的时间最短的是同自己握手、万花筒等两个展品,最短学习时间仅有1分钟。操作性差,互动性低,挑战性不强,是这类展品的共性。由此可见,幼儿在展品前的学习时间与展品本身特点密切相关。
  3.幼儿的展品学习时长随年龄增长递增
  由图2可知,3-4岁幼儿在“泡芙馆”的平均学习时长为12.6分钟,4-5岁幼儿为12.9分钟,5-6岁幼儿为15.9分钟。可见,4-5岁幼儿的平均学习时长比3-4岁幼儿略有延长,而5-6岁幼儿的平均学习时长显著延长,说明幼儿的展品学习时长随年龄增长递增。
  4.幼儿学习时长与来馆频次呈显著正相关   已有研究表明,幼儿场馆学习的次数和经历会影响幼儿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式。[10]本研究对幼儿来馆频次与单次在馆学习时长进行相关性双侧检验,结果表明,幼儿来馆频次与学习时长呈显著正相关(p<0.01),即幼儿来馆越频繁,单次学习时间越长。访谈发现,初次来馆幼儿的学习走马观花的特点更明显,而多次来馆的幼儿的学习更具目的性、选择性和探索性,学习时间也更长。另外,来馆频次较高的幼儿的家长通常能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少有催促和限制。
  (二)幼儿的认知行为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操作是幼儿获得物理经验和逻辑经验最重要的方式”。[11]研究者从操作学习的发起者、操作方式及操作倾向三个方面分析幼儿在科技馆中的认知行为。
  1.幼儿是操作学习的主要发起者
  研究发现,由幼儿主动发起的操作学习占76.0%,由成人主动发起的操作学习占24.0%,可见幼儿是操作学习的主要发起者。“泡芙堡”展区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能够主动探索的环境,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认知兴趣,增强了幼儿操作的主动性。
  由图3可知,幼儿主动发起操作学习次数最多的展品依次是飞起来、光轮与风轮、小小建筑师,富有操作性、趣味性和挑战性是这类展品的共同特征。这也是引发幼儿主动发起操作学习的核心因素。从图3看,同自己握手的操作学习次数最少,只有3次,且其中2次是由家长发起的操作学习,原因是该展品操作性差,难度较大,幼儿无法直观看到其变化,不符合幼儿“做中学”的学习特点。
  2.幼儿的操作方式因展品操作难度而异
  操作方式可以分为幼儿独立操作、家长协助操作、家长操作幼儿观看、幼儿拒绝操作等四种类型。研究发现,幼儿独立操作和家长协助操作占比最大,分别为44.0%和43.0%,而家长操作幼儿观看占比7.0%,幼儿拒绝操作占比6.0%。访谈发现,部分展品说明的过分成人化是造成幼儿不愿独立操作、需要家长协助操作或示范的主要原因。
  3.幼儿的操作偏向常规操作,创造性操作少
  根据幼儿的操作是按照展品说明操作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操作,将幼儿的操作行为分为随意操作、按说明操作和创造性操作三类。研究发现,在幼儿的操作倾向中.75.0%是按说明操作,18.0%是随意操作,只有7.0%是创造性操作。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引发幼儿创造性操作较多的展品是构造类和角色表演类展品,而科学启蒙类展品多为按说明操作,可见展品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幼儿的操作倾向。当然,幼儿的操作倾向也与家长的引导和支持密切相关。
  (三)幼儿的社会互动
  学习者在场馆中的学习行为会受到同行者的影响。[12]研究者将幼儿在场馆中的社会互动分为与家长互动、与同伴互动、与场馆工作人员互动三类。
  1.幼儿与家长互动较多,互动交流以合作商讨和安全督察为主
  言语是思维过程的外显表现,也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研究者将幼儿在场馆中的言语行为分为缄默、自言自语、与家长互动交流三类。研究发现,幼儿与家长互动交流的占比最高,占48%。可见,多数幼儿在场馆学习中会与家长进行交流与互动。研究者又将幼儿与家长互动交流的方式分为合作商讨型、安全督察型和指导控制型三类。合作商讨型指的是家长和幼儿共同决定参观流程与展品学习事宜,两者地位平等,相互协商。安全督察型指的是家长与幼儿缺乏对展品学习的交流,幼儿实际上是单独操作者,家长主要是陪同者与安全监督者。指导控制型指的是家长占据主导和控制地位,幼儿在展品学习中多是跟随者与模仿者。研究发现,幼儿与家长的互动交流以合作商讨型和安全督察型为主,占比最高的是合作商讨型(占47.O%),其次为安全督察型(占43.0%)。究其原因,一是科技馆学习属于非正式学习,很多家长不过分重视幼儿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会给予幼儿更多的活动自主权;二是家长逐渐认识到幼儿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乐意为幼儿提供时间和空间;三是部分家长不具备必要的科学素养,无法指导幼儿的科学学习。
  2.幼儿与同伴互动较少
  研究者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幼儿与同伴互动不多,少有的几例互动也多为平行性活动,幼儿之间很少有深度的交流与学习。分析可知,场馆学习时间短,幼儿之间不太熟悉,科技馆组织活动力度不强是导致幼儿与同伴互动少的主要原因。
  3.幼儿与场馆工作人员的互动更少
  研究者观察发现,科技馆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与幼儿的互动极少,少有的互动一般局限在指路或信息告知等方面。原因可能是科技馆缺乏专业教师,无法对幼儿的科学学习进行有效指导。
  三、建议
  (一)家长应当重视非正式学习的价值,充分利用场馆资源支持幼儿学习
  1.增加幼兒场馆学习频次,培育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仅靠偶尔一次的科技馆游玩,很难有效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本研究发现,初次来馆的幼儿在单个展品前的学习时间较短,多为走马观花,而多次来馆的幼儿的学习时间更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探索性。场馆中的展品一般丰富多样,幼儿单靠一次来馆很难体悟其中的科学知识和教育价值。这就要求家长增加陪同幼儿来馆的频次,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究时间与机会,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培育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2.引导幼儿开展深度学习,提升幼儿场馆学习的效果
  研究发现,幼儿场馆学习总体呈现主动操作的学习特点,但是深度参与学习的程度还有待提高。场馆学习是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进行的。当幼儿参与不足、深度不够、方法不当时,家长应当提供适时的引导。家长可以与幼儿共同参与、共同体验,也可以提出问题推动幼儿深入探索。家长认可的态度和积极的鼓励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幼儿的深度学习,提升幼儿场馆学习的效果。
  (二)场馆管理者应当重视场馆的平台宣传与资源开发,充分发挥场馆资源的教育价值   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场馆学习的覆盖面
  研究发现,科技馆教育的覆盖面有限,许多幼儿错失了非正式科学启蒙的机会,也造成了场馆资源的极大浪费。场馆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幼儿参与场馆活动,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场馆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2.优化展牌说明,更好契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展牌说明能够帮助幼儿及家长正确理解展品及活动内涵。研究发现,展牌位置偏僻,展牌内容枯燥生硬且讲解不够明确等原因容易导致家长及幼儿忽略展牌说明,难以发挥展牌说明应有的作用。科技馆应当优化展牌说明,设计更加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展牌说明。
  3.培养人力资源,发挥场馆指导教师的作用
  由于幼儿科学启蒙的特殊陛,场馆人力资源培养应当突出针对性,依据科技馆胜任力特征模型培养场馆指导教师,以支持幼儿的场馆学习。[13]场馆指导教师应当能够吸引幼儿参与科学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同时还能与幼儿有效互动,从而提升场馆学习效果。
  4.开发相关软件,为幼儿场馆学习提供充分支持
  开发相关软件,能够为幼儿的场馆学习提供充分支持。例如,“学习单”是国内外很多场馆为提升幼儿场馆学习效果而设计的软件,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场馆资源,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14]“学习单”也能为家长指导幼儿提供支持。有研究表明,使用“学习单”的家长和幼儿在展区停留的时间更长,阅读展牌说明的行为增多,家长和幼儿的交流机会增多,比泛泛观看展品效果更好。[15]场馆应当结合实际,加大以“学习单”为代表的相关软件的开发力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场馆资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四敏,方家增中英科技博物馆的实践与比较U]科普研究,2007,(1):36-42
  [2]WELLINGTON J.Fonnal and informal leaming inscience:The role of the interactive science centres [J].PhysicsEducation.1990, (25):248
  [3][10]伍新春,曾筝,谢娟,等场馆科学学习:本质特征与影响因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3-19
  [4]GASSERT L R.WALBERG H J.Reexaminingconnections:Museums as science learning environments[J]Science Education,2()()6,78(4):345-363
  [5]JULIAN S CJ.Literature review in informal learningwith technology outside school[J].Science Education.2012.f91:28
  [6lFALK J,STORKSDIECK M.Using the contextualmodel of learning to understand visitor learning from a sci-ence center exhibition[J] .Science Education,2005,(5)
  [7]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23
  [8]谢娟,伍新春,季娇科技场馆“第二课堂”育人价值实现路径:基于我国城市中小学生的实证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18,(9):68-73
  [9]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9
  [11]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3
  [12]龙金晶,王紫色浅议科技馆教育活动如何实现对公众科学素质的培养[J]科普研究,2009'(5):28-34
  [13]伍新春,王莹,张宜培科技场馆教师胜任力特征模型的建构[J]教师教育研究,2017,(7):31-38
  [14]孟庆金学习单: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合作的有效工具[J]中国博物馆,2004,(3):15-19
  [15]鲍贤清,毛文瑜,王晨,等场馆环境中介性学习工具的设计与开发:以上海科技馆学习单设计研究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42-46A Study on Young Children ' s Learning Behavior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Long Hongzhil, Yan Mi2
  (1Collcge of Educ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2Dingxin Kindergarten of Hangzhou, Hangzhou, 310012)[Abstract]Taking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n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randomly selected 92 visting children andobserved their learning behavior.The observation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children participating learning in museumn is smalwith low frequency and short time; children' s preference for exhibits learming is also quite obvious; the time for exhibits learningIncreases with children’s age and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visiting frequency; children are the mmain initiator of the oper-ation and the mode of operation varies with the difficulty of the exhibits, generally more regular operation but less creative oper-ation; children interact more with their parents, less with their peers, and even less with museum staf. It is suggested that parentsshould value infornal learning and make fiull use of museum resources to support children 's learning, and museums should attachimportance to venue public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ources to play an inportant educational role in children 's develop-ment.[Keywords ]learning in mus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young children; enlightenment
  *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3-6岁藏族儿童汉语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8YJA850006。
  **通讯作者:龙红芝,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E-mail:45304963@qq.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3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