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研究型文献检索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万树 欧阳华生 陈欢

  摘要:互联网普及条件下,文献检索课因其更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能力的综合培养而演变为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也变革为研究性学习。本文以经济文献检索实验课程为例,重点阐述研究性教学模式在文献检索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创新。
  关键词:文献检索实验;研究型教学;互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5-0275-04
  对大学生来说,掌握文献检索方法不仅是信息素养和能力的提升,而且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文献检索实验是文献检索课教学的重点环节,并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大学生文献检索能力。文献检索课要顺应互联网环境的变化,相应变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和评价体系,形成研究型教学模式。它以文献检索实验为基本途径,通过探索性学习和综合实验设计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对自然界与社会现实问题的把握和猜想,进行信息和文献的检索与追踪。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根本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满足学生完成学术探索、科学研究等高层次的信息需求。
  一、文献检索课教研回顾
  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文献检索教材出版发行1000多部,形成了一批优秀教材和国家精品课程。在一些高校,文献检索课甚至与英语、计算机课程并驾齐驱[1]。互联网技术加强了文献检索课的实践性,对上机实习和实验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在互联网技术时代,信息和数据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显然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让学生置身于信息的海洋,结合自身专业和创业、创新的需要,进行研究性探索式深入学习检索技术、检索策略,锻炼对科学发展动态的文献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
  (一)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及其创新
  计算机网络和移动网络环境对检索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了几乎颠覆性的挑战,网络技术的高度数字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检索速度。文献检索课应与学生的科学研究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实践能力[2]。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需要把专业知识与文献检索课程结合起来,即把文献信息检索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课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3][4]。苏晓宇通过课题式解读、验证、设计、申报等环节,以科研过程为核心、以申报课题為目标进行文献检索课程教学[5]。这些“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师生共同作用于知识整合和知识创新。
  虽然许多高校都陆续采用互联网教学,并在文献检索课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但都未能从根本上有效增强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质量。原因在于其割裂了文献检索“通识”知识与具体专业“独特”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迫切需要实现文献检索教学实验化,而当务之急是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来教授本专业的文献检索课程,才能够通过研究性教学模式让具有本专业特点的学科体系和话语系统走进学生的心里,在满足学生撰写专业文献综述和科研论文需要的基础上,掌握和提高文献和信息检索能力。文献检索课要把检索的共性知识与科研的独特知识结合于一体,进行研究性综合培养才能事半功倍,凸显效果。
  (二)文献检索课程实验化趋势
  早在1987年,李淑珍和许增福就曾结合化学专业实验进行了文献检索教学实验化的有益探索[6],余致力1994年编写的《中药文献检索实验》是国内最早的文献检索实验教材。毛小娟等对文献检索实验的内容设计和实验方法与流程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可操作性方案[7]。黄如花等主编出版了较完备的信息检索实验教材[8]。总结起来,我国文献检索课程主要特点如下:(1)文献信息的检索原理和检索方法的教学仍是文献检索课程的主要内容;(2)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研究核心学者已渐形成,研究重点分布在文献检索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但专业教师较少参与教研工作;(3)文献检索课程在授课方式上正在向实验形式转变,开始出现将科学研究融入文献检索实验教学的势头;(4)涌现出一批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开放式信息素质教育网站,提高了信息素质普及率,但其完备性、深入性、规范性有待加强和提高。
  近年来,文献检索类教材如雨后春笋一般陆续出版发行,但是实验类教材大多还停留在讲义层面,较少公开发行和使用。有学者提倡文献检索课程与专业课教学的有机结合,鼓励文献检索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长期合作。文献检索课程走进实验室,需要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推进教学改革,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因此,文献检索课程宜采用实验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式学习。
  二、研究型文献检索实验的教学设计
  一般来讲,凡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实验活动(如观察与分析、讨论与试验、设计与制作等)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形成实验报告,而不是由教师将现成的知识、结论通过传递式教学直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属于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文献实验让学生通过脑力劳动和亲自动手熟悉检索知识与文献信息的产生过程,实现“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观点”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学生通过实验方案,按照实验步骤与路线,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强调在实验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实验报告是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性实验目标即答案或结论,而同一个实验的答案基本不是唯一的,从而保证了实验的探索性和研究性。
  当然,研究型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具有挑战性的。它形式上是“教学”,实质上是“自学”,一种综合性的任务型自学;它形式上是“研究”,实质上是“学习”,一种综合性的主动学习。就经济类学生来说,在做文献检索实验前,学生需要洞悉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对某领域的社会现实问题具有比较深入的思考或者具有较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自己或小组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和适时矫正,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学生在透过研习一个特定专题的同时,运用现有知识和技巧进行判断来重新综合,并通过一些特定的筛选活动和分析活动,自主建构所检索文献的知识体系,领会这个新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切入点,从而达至学会学习的目的,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   研究型教学模式下,教师预先设计好实验课题,即学生需要学习的课题及其内容框架,具体“学什么”需要由学生自己选择,通过完成实验来储备知识并进行学习。而“怎么学”需要學生在实验中独立设计,或是由小组讨论决定。这种研究性学习不一定总是正确的,往往有很多错误,学习小组或个人需要从错误中学习和感悟,调整学习方法和设计理念,并决定学生的学习程度。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能够“学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同学们自己做出的预测和对课题原理掌握的程度,以及实验的规定。因此,研究性文献检索实验的设计原则,首先,需要紧扣学生专业以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选取专业中有代表性意义课题,如对经济学专业学生来说,可以检索“中等收入陷阱”课题的研究进展,面对财税专业的学生就可选择个人所得税改革议题进行文献检索;再次,一定要根据专业知识和文献检索实验的重点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训练学生的检索技能,有助于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学术动态和前沿问题。
  教师选题若能够符合上述三个原则,就能比较成功地引导学生根据系列问题,针对研究课题的内容和已知条件,启动专业敏感度,分析出相关主题概念,使用所学的检索系统、检索工具、检索方法,按部就班,利用网络数据库,自主学习,进行实验,并可对大量专业文献进行整理和综合,撰写实验报告。为了加强学生学习技能和检索技能,有必要适时进行专题讨论。研究型实验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其独到的检索方法,其检索结果也会大相径庭。因此需要围绕某个专业案例进行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见解,通过讨论,开阔视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巩固专业知识背景,提升检索方法和检索技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不是几门学科的简单综合,也不等同于活动课程。它虽然是学生的自主活动,但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是以问题为载体,以研究为切入点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所以,研究型教学是一种需要落实到学生们研究性学习实践过程中的教育教学模式。它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在参加实验实践活动中,联系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并融会贯通,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
  三、研究型文献检索实验的教学方案与步骤
  文献检索实验,包括选择项目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等一系列过程。通过实验,不但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为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探索和学习。
  (一)研究型文献检索实验的类型
  文献检索实验具有验证性、实践性、探索性的特点,与研究性学习具有先天的密切联系。在教学中,把文献信息检索知识与学生专业知识相结合设计文献检索实验,能够增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学方案需围绕学生专业知识内容和文献检索的特点,构建一个融文献检索知识与专业知识的从低级到高级的网状结构实验模型。在文献检索知识维度,分为检索基本理论、检索方法、综合检索设计三个层次,构成文献检索的方法论知识体系。在专业知识维度,大致包括基本专业知识、专门领域知识演进、专业知识前沿动态三个逐层深入的专业知识构架。这两个维度的一一对应分别构成了文献检索实验的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三个由低到高的实验阶段。
  验证性文献检索实验通过设置基础性操作,有完整的实验方案供学生查询和参照学习,独立完成实验,必要时由教师通过监控指导与评价,来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研究性实验进行学习。这是实验的最基础阶段或称为理论验证阶段。教师在一个半封闭的准探究环境下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探究程序去发现早已存在于检索理论中的预知路径和结论。综合性文献检索实验在理论上是验证性实验的综合,围绕某个领域的研究,编制实验目标和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熟悉各种检索工具的综合使用,主要是学会检索某个专题领域的研究进展和趋势,并可以进行观点和研究发现的梳理和综述。设计性文献检索实验主要结合实验者的专业知识、兴趣爱好和业已形成的观点假设,将某领域带有研究性的理念、意向、成分有机地渗透到文献信息检索实验中去,通过文献信息检索的独立设计提炼学生自己的观点判断、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为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或科研课题申报做准备,因而要求学生对完全开放的课题或问题进行探究。设计性文献检索实验对学生的挑战性更高,因为他所要寻找的答案或结论在某种程度上是未知的,至少从信息检索教材和专业知识教材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和结论,甚至连老师也不知道,问题本身就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澄清、去探索,从而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文献检索实验设计的分解
  以个人所得税知识为例,根据文献检索实验课程的不同阶段,可以把文献检索实验分解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三个等级的实验,以体现文献检索和财政学知识点网状结构模型。根据文献检索课的特点,将个人所得税理论分解为若干项目,制定由浅入深的实验项目和科学研究规划如下:(1)期刊文献检索实验(验证性,2学时),利用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ESCO等中外文数据库,查找个税论文并选择10篇最具代表性论文,了解科技期刊的特点、论文撰写的格式等知识;(2)研究进展检索实验(综合性,4学时),对个人所得税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检索,并对研究论文进行分类,归纳主要研究观点和研究趋势,掌握文献阅读、观点梳理与分类、研究趋势判断技能;(3)研究脉络检索实验(设计性,4学时),根据谋篇经典的个税论文,如协调收入差距的个税改革研究,利用结构树的形式梳理个税研究脉络,需要掌握个税研究脉络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实验教学分解,进行文献检索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实训,利用PPT展示、上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文献类型、检索原理、检索语言、检索工具、计算机检索技术等检索基础知识,为将来的综合检索实验和创新设计实验奠定理论基础。
  (三)文献检索实验的教学步骤   文献检索实验可以单独或成立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小组在研究确定实验项目方案后,可以分解任务,由个人完成,小组汇总后最后确定实验项目是否完成,是否需要进行二次实验。在领会老师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后,个人进行的实验主要靠自己独立完成,不再赘述。这里主要讨论小组合作的文献检索实验。首先是成立实验项目小组,一般三人一组,最多不超过5人。可以让学生自愿组合或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分组。分组完成后,需要确定各个实验小组的具体实验项目和实验任务。
  步骤一:实验的识别与澄清。通过讨论和提问促进各实验小组内部交流和讨论,识别实验主题,找到实验的关键与重点之所在,并清晰而明确地陈述实验课题。在此基础之上,对具体实验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各组员的分工。
  步骤二:针对提出的实验任务,提出实验设计的想法或思路,制定一个初步的检索策略。一般来讲,每个小组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实施实验方案,获取检索结果。学生可以根据以下几个问题来制订实验计划:“我搜索的主题是什么”?“我对这个领域已经了解多少”?“为了弄清楚这个领域我还需要了解什么”?“為了得到我所需要的信息,我将要做什么”?当然,这个文献检索实验计划还会随着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想法、新信息,进行适时调整与修订。
  步骤三:按计划进行检索实验,通过诸如理论回顾、观察讨论、更换主题词或关键词、更换检索平台、浏览文献摘要或资料全文、搜集图书资料等形式,去获取文献检索所需要的资料信息。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随时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与指导,共性问题可以在班级集中讲解。
  步骤四:对搜集到的文献检索资料信息进行组织分类和加工处理,或者对实验前的原有理论假设进行检验、得出结论,或者提出文献二次检索的初步方案,或者对各种可能的二次检索实验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一个最佳的应对方案。
  (四)文献检索实验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文献检索实验中需要事前充分了解的问题很多。首先是范围和难度的把握。文献网络数据库十分庞大,使得文献检索实验的项目不管如何设计,检索的难度相对传统的文献检索来说都要高出很多。另一方面,范围太小、难度太低的文献检索实验又会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和小组合作的必要性。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基础上,确定难易适中、具有一定创新性且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验项目。
  其次是学生主体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需要按照教学目标把实验内容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操作性强的实验步骤,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一边实验一边学习,在完成实验任务的过程中温习理论知识,掌握检索技能。这样,通过理论知识的回顾和实验动手技能的结合,将枯燥的检索知识和检索理论融于对实践问题解决的实验环节中。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讨论和分工协作,完成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分析实验任务、选择数据库、确定检索词、制定检索策略,以及分析、筛选检索结果等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再次是研究型学习能力问题。学生的研究型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宣传,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模式。教师可以通过由浅入深的实验安排逐步深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逐步适应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研究性实验高度结合了专业知识,不但可以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牢固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研究前沿动态,开拓研究视野,激发学习热情。
  最后,最大的挑战是老师。研究性实验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学生兴趣广泛,老师应对的是众多学生的不同爱好和兴趣,要求老师要有比较广泛的知识储备。二是学生专业知识参差不齐,在实验过程中,对问题的把握大都会缺乏专业水准,要求老师能快速帮助学生回顾各种不同的知识点、经济理论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三是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更多的备课,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又必须面临和应对大量不可预期的、随机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无疑加大了老师的备课量和工作量。
  总之,互联网技术催生了新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验教学模式,使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不再局限于接受型课堂教学模式,而是演变为上机型实验室教学模式。文献检索课作为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大学生文献检索技能、获取和利用文献资料能力的一门重要实践性课程,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网络技术下的文献检索实验,可以强化学生动手与动脑能力的综合培养,推进教学模式从接受性学习演变为研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葛敬民.文献检索课开设30年的回顾[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4):98-102.
  [2]余丹.浅谈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J].图书情报工作,2009,增(1):146-148
  [3]吴淑华.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教学的现状与创新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09,(2):49-51.
  [4]张国臣.专业知识嵌入信息检索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2,(9):97-100.
  [5]苏晓宇.科研兴趣班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实践与推广[J]图书馆学研究,2013,(23):6-9.
  [6]李淑珍,许增福.结合专业实验进行文献检索与利用教学的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1987,(1):68-70,76.
  [7]毛小娟,曹咏,欧阳庆.大学生《文献检索》课程中基于问题的小组协作学习模式的实验设计[J].现代情报,2009,(12):186-187.
  [8]黄如花,吉翠芳.美国硕士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程特点及启示[J].情报科学,2014,(6):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8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