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找到学生心灵的WiFi密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晓艳

  从教几年,我带着“爱”字牌的行李箱,秉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仰,走过颠簸,越过低谷,终于在迷茫中找到了有效的教育方式,感悟到经历即是一场修行。
  “严”的喜怒哀乐
  初上讲台,我接管三年级一个班。有老师善意地告诉我“七字真言”:板脸,少言,蹙眉头。虽然有几份诧异,但我确实怕出现压不住台、上课下课一个样的尴尬局面,于是我用这七字“高招”开启了自己的教育生涯。
  这招还真“灵验”,课堂上安安静静,学生规规矩矩,一双双眼睛骨碌碌地看着我,一种为人师者的威严感油然而生。
  严字当头。一旦有学生跑神,我便投向他犀利的眼神,直到四目相对;有学生偷偷搞小动作,我便使劲儿皱着眉头,冷脸对之,直到他老实下来;有学生作业写得不认真,字体潦草,我便一撕了之;学生有进步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说两个字:不错!
  半年过去,班里风平浪静,期中考试成绩也名列前茅,我很庆幸自己逃过了新老师上任班里乱作一团的“灾难”。但除了庆幸,毫无幸福感可言,我反而有种说不出来由的失落。怎么回事?我通过文字交流的方式从家长那里找答案。收齐反馈意见,我看后陷入了沉思。家长的反馈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中立态度:我们家长不懂教育,老师是科班出身,该怎么管就怎么管;一类是支持态度:孩子在家里被宠坏了,缺少规则意识,唯有提起老师孩子才知道什么叫威严,才会一心一意去写作业,真的是严师才能出高徒;一类是反对态度:我家孩子性格内向,回到家总是说怕老师,学习很被动,上学也不情愿,希望老师温和点。
  家长的反馈无疑是孩子言谈举止的集中映射。我仔细想想,家长虽然说的不一样,但大部分学生却都有着同样的表现,那就是见了我尽量低头走过或绕开,与我想象中像小鸟一样围着我叽叽喳喳的场景格格不入,这大概就是我失落的原因。回想初心,我可是爱意满满,怎么就落了个“众怕心离”的结果?
  “暖”的冷热悲欢
  困则思变,就在我无措的时候,夏丏尊翻译的《爱的教育》上有句话触动了我:“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细细思量这句话,我仿佛打通了受阻的经脉,刻意板着的脸和暖了,有意紧锁的眉头松展了,故意关着的话匣子也打 开了。
  再有学生上课不专心时,我会温柔地朝他一笑说:“认真听,这内容很有趣。”学生的作业马虎潦草时,我会用商量的语气说:“你肯定想展现出自己的最佳水平,要不要重新写一次?”学生表现进步时,我会毫不吝啬地把大拇指伸出来:“每天进步一点点,将来肯定不简单!”
  亲近我的学生越来越多了,课堂热热闹闹,缺失的幸福感也自觉就位了。我迫不及待地再次调查家长的看法,畅想着完美的赞成率,但整理出来的结果却出乎意料。
  原先持中立态度的家长一如既往不温不火。原先持支持态度的家长有了意见:孩子回到家没完没了地玩,把作业抛到脑后,再不给点脸色眼看就无法无天了。原先持反对态度的家长倒是有了很大转变:孩子说越来越喜欢老师,学习兴趣明显浓厚了,性格也开朗了很多,谢谢老师!
  面对意料之外的结果,我感觉自己有点像漂流瓶中的纸条,前途一片光明,只是找不到出路。
  “激”的酸甜苦辣
  读书是一个人无助时最好的依靠。我又开始翻阅各类教育书籍,最入心的一个观点是,竞争是调动学生内动力的良策。这句话点燃了我内心的火花,应该好好规划规划了。
  我把班里学习水平相当的两个学生分为一组,组成“赛友”,两个人在各个方面进行比拼,采取得分制来直接评价,一月一总结,谁得分高谁受奖。竞争的激励效应立竿见影,不管是学习劲头还是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有了明显提升。我看在眼里,非常欣慰。但还没等我再做调查,就有一对双胞胎的家长找我反映情况。
  这对双胞胎在班里是“赛友”,劲头十足,结果两个人认真起来,在家里也时时事事分高低,吵个不停,简直成了敌对关系——这与当时的初衷是南辕北辙。同时,我还发现一个原先就不够自信的学生因为老是比不过对方,越来越没精神了。我的心情再次低落。
  竞赛机制就这样作罢。意想不到的是,制度刚停不久,好些学生就主动找我说,有水平相当的“赛友”很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没了竞争就少了很多乐趣。我的心情十分复杂。此时,已是教学的第三个年头,我还为没找到管理班级的“法宝”而焦虑。
  “弹”的哆来咪发
  一边跌跌撞撞地前行,一边张望寻找。终于,我拜读了孙明霞老师的著作,她讲道:教师必须要改变“用一种方法教育100个学生”的做法,要走到事件背后去了解原因,“用100种方法去教育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个性,受到不同的教育,假如我们只用一种方法来教育全班孩子,恐怕對相当多的学生是没有效果的。怪不得,每次调查得到的反馈都出乎意料,原来,孩子并不都是开朗乐观,也不都是心细如发。
  我开始切实地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探寻他们复杂多样的性格,聆听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有的学生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容易管教;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敏感脆弱;有的学生说话直接,容易冲动……根据心理学理论,我细致分析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气质;再读教育学书籍,我努力寻找适合不同性格、不同阶段学生的教育方法。
  同样是没专心听讲,面对“小倔头”李刚,我就问问他老师的讲解合理不合理;面对“玻璃心”的敏敏,我悄悄地拽一下她的衣角;面对心大的乐乐,我则板着脸抽他回答问题。“小马虎”张扬第一次没认真写作业,我与他温和地谈话;第二次出现类似情况,我进行适度提醒;第三次便只剩下撕作业的声音。
  内向敏感的学生往往自我评价偏低,缺乏自信心,有怕交往、怕说话的封闭心理,常常处于孤单的状态中。我在教学之初以“严”相待的方法显然不适合这类学生,因为他们需要通过别人的态度来获得肯定,热切关注的眼神、温柔的话语都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能量。相反,当他们看到老师严肃的表情,便理所当然地认为是老师不喜欢自己,由此陷入更强烈的自卑中,学习、生活的兴趣也就无从谈起。性格外向的学生一般热情开朗,积极主动,喜欢表达和表现自己,承受力相对较强。这类学生受到的表扬多了容易浮躁,需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保证老师的威严,才能保证他们稳定地接受教育指令。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结合与学生真诚的沟通、和家长深入的对接,我看到了满意的结果:每个孩子都得到了需要的给养,健康快乐地成长。原先不发表意见的家长也开始有了观点:老师的管理水平是直线上升了!我忐忑的心终于有了着落。
  原来,教育的出路就在心灵最深处。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WiFi密码,教师的职责就是用教育的艺术找到解读学生的方法,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诉求,为他们的成长助力、鼓劲。
  (责编 莫 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78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