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主题语境创设的英语阅读课对话生成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娟娟

  摘 要:本文简略分析了目前小学英语课堂对话存在的问题,以一篇小学英语六年级阅读课为例,提出了如何提高课堂对话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主题语境;课堂对话;英语阅读
  语境是语言赖以生存的语言情境。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用语言做事”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育部,2011),提倡教师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语境,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设计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主题语境是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之一,所有的语言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教育部,2017)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英语学习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对话的成效。
  一、 当前阅读课对话低效现象分析
  根据观察,小学英语阅读课的课堂对话存在一些不理想的低效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教师灌输多,学生交流少,课堂成了“提问控”
  有些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常常费尽心思设计大量的提问,问题零碎而杂,学生没有自主表达内心疑问的瞬间。
  (二)枯燥对话多,语境创设少,学生成了“复读机”
  学生只需要不断地跟读和机械重复,并不理解词句的真正意义。教师的提问不具有启发性,思维层次浅,学生的回答以封闭式居多。
  (三)对话无生成,灵活运用少,课堂成了“表演秀”
  有些阅读课只是对信息的简单理解和提取,没有促使课堂在一问一答之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乐伟国,2013)没有开放学生在互动中展开討论,在自主的讨论中激活对话、推进对话,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 提高小学英语阅读课的对话实效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语境,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让他们感觉到学英语可以学以致用,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趋于真实的主题语境,能够缩短语言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将语言一下子变得鲜活、真实、生动,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改善教师“一言堂”的对话现状。
  (一)基于熟悉的主题语境,开展准备性的阅读课对话
  导入环节是阅读课的必要环节,是读前的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打开学生思维,为学生做一些语言上的准备,帮助学生提取已学语言知识,开展阅读理解与课堂语言对话。教师在帮助学生开展准备性的对话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教学话题、教学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唤起学生对已学语言知识的回忆,并从语言形式上给予学生指导,通过有效的语言交流,深化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起到引入新知的真实作用。
  如外研版英语六上《The leaf》一课,内容为中国成语故事《一叶障目》。教师在导入环节是这么设计的: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Welcome to our Story Kingdom! Do you like Chinese? What Chinese idioms story do you know? Lets have a brainstorm in groups.
  Ss:掩耳盗铃、守株待兔、愚公移山、卧薪尝胆、南柯一梦
  T: Some people are knowledgeable about Chinese idioms. Lets watch a video of the Chinese idioms.
  Ss watch the video.
  T: You are all good at Chinese. Can you say a Chinese idiom in English?
  Ss: Yes, I can./No, I cant.
  T: Some of you can say the Chinese idiom in English. Lets try to learn more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激活跨学科文化知识。视频中充满中国风的音乐氛围,将学生带入熟悉的情境中,同时也呈现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教师在导入环节创设探究成语故事的主题语境,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成语故事中英文表达方式之间的信息差,唤起学生内心参与课堂对话的动机和愿望。
  (二)基于特定的主题语境,生成理解性的阅读课对话
  阅读中的理解性对话是教学的核心环节,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下,围绕本课时的话题,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语言对话理解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丰富而简单的理解性材料,巧妙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生活阅历结合在教学任务中,让学生在教师预设的特定语境中,轻松自如地学习语言并进行有意义的课堂对话。如《The leaf》这一课教师采用分段落、分主题、逐层理解的方式展开教学。   1. 读图预测自主提问,提高学生的课堂话语量
  在故事开头,教师利用白板擦除的方式一一呈现图片的局部,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故事的主人公the poor man from Chu,他的说话对象a neighbor,及所处的环境under a tree。一步步揭开故事的全部主情景图,激活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师呈现提示词(Question hand),并说: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m? You can ask questions with “What/When/Where/Why/Does/Is...引導学生进行自主提问:Who are they? What is he reading? Why are they under a tree?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将提问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提问中拓展思维,提高课堂对话中学生的话语量。
  2. 抓住细节拓展词汇,提高对话的科学逻辑性
  教师以问题“What is the book about?”开启文本中较难理解的部分。运用扫读第一段落、精读第二段落策略,指导学生抓住具体信息和重要信息,加深对阅读材料中重要内容的理解。在学习mantis一词时提问学生Do you know any Chinese idiom about mantis?(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臂当车),紧扣本课的主题Chinese idiom,同时也丰富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加强中英文之间的联系。
  接着教师再提出:How does the mantis catch the small insects? What does he read from the book?学生运用精读方法从第二段落中找出答案:Theres a special kind of leaf. If the mantis holds the leaf in front of its body. It becomes invisible.教师抓住invisible一词,继续追问:Why is the mantis invisible?学生回答:Its green. The leaf is green, too.教师接着指出:Being invisible means animals can hide under the things in their ?学生根据理解可以答出:Colour。教师适机展示了变色龙、枯叶蝶、竹节虫等拥有保护色的动物视频,加深学生对invisible的理解,拓宽学生科学文化视野。然后运用白板中的放大镜功能让学生在图片里找出隐藏的动物。环环相扣的问题,深化学生对词义的准确把握。学生自主发现有趣的自然现象,提高参与课堂对话的积极性。
  3. 演示情节自主体会,提高课堂对话的真实性
  只有真正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语言才能更鲜活、更有生命力。只有真实地参与体验,学生才能更真实地理解语言的意义。课程标准强调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服务。阅读语篇中“If the mantis holds the leaf in front of its body, it becomes invisible!”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句比较难理解的长句子。教师采用真实体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holds the leaf in front of the body”这一语句,也即是让每位学生都拿起一片绿色的叶子并说hold the leaf,然后放在面前并说in front of the body。通过真树叶的辅助引导班上的每一位学生真实地体会这句话的意义,降低长句的理解难度,让学生能更容易输出语言,提高对话的流畅性。
  (三)基于开放的主题语境,开展交际性的阅读课对话
  交际性的课堂对话发生在阅读后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开放的语境下,将语言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以此进行表达、交流和语用。(朱浦,2016)这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也即是语言输出的过程。这时教师要将课堂对话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全面开展生生对话。   例如本课中教师引出故事的结局,让学生思考:Now he thinks he is invisible. What is he going to do? Can you guess? Discuss in pairs.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后,纷纷给出自己的想象:He will show off the leaf to others. He will use the leaf to steal others things. He will sell the leaf for a fortune....通过启发学生进行猜测,主动探究和运用语言,体现了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真实性。
  接着师生一起读最后的段落,了解故事的真正结局,在理解文本基础上,教师提出评价性的问题:Do you like the story? There are 3 main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Which one do you like or dislike? Why?学生们对个性鲜明的三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纷纷说出:I dont like the man. He is silly and bad.也有学生表达:I dont like his wife. She cheated him...教师接着提出:If the man was your friend, what would you say to him?學生们的思维再度被打开,他们各抒己见:Work hard to get rich./Dont dream all day./We are different from insects./Know more about science...教师总结性地鼓励学生:I am glad you all have your own opinions.通过给予课堂开放空间,深度剖析人物内涵,深入探究本文主题语境。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或褒或贬,进行辩论、探究。创设阅读后的开放性语境,教师激活学生的高阶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文本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学生的阅读不再是一种浅理解、浅思考。不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度锤炼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且加深学生对成语寓意的理解。
  最后,教师基于故事的主题语境,带给学生积极的阅读体验和深层的阅读思维。开放故事的结局,以情景延伸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Now, you are the writer, can you write a different story ending?学生们脑洞大开,运用创新性思维能力,通过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形式运用语言,输出信息,达到语用的目的。
  三、 结语
  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在一定的主题情境中、在学生的真实体验中孕育、生成、发展的。高效的课堂对话,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养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阅读品格的形成以及阅读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浦.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福建省第十二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课例.
  [5]乐伟国.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实践操略[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李娟娟,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集美区锦园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85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