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理学视角下互联网时代家园共育的困境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曦瞳 欧阳丹 徐保利

  [摘 要] 为了从心理学视角分析互联网时代家园共育的困境并提出解决对策,该文作者对六名幼儿家长使用个案访谈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时代家园共育存在诸多问题和困境,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心理学;互联网;家园共育;对策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西师范大学辅导员工作室重点培育项目——“‘阳光心坊’心理教育工作室”
  [作者简介] 刘曦瞳(1990—),女,广西河池人,应用心理学硕士,广西师范大学教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7-0343-02    [收稿日期] 2019-09-15
   一、前言
   “家园共育”指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对幼儿进行培育。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成年人很多精神方面或者心理状态方面的问题或多或少与童年时期的经历有关[1]。家长是家庭中的育儿主体。从自体心理学的角度,家园共育能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参与度,减少幼儿教育中家长缺位情况的发生,充分发挥家长的镜映功能,进而使幼儿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形成稳定的自体。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得家长与幼儿教师能够实现更及时、有效的沟通。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幼儿在学校学到的行为若能在家庭生活中也能得到及时强化,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研究旨在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互联网时代家园共育的困境,同时提出解决策略。
   二、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个案访谈法。采用自编的访谈提纲对受访者进行访谈,随后用Nvivo 11对收集到的访谈材料进行分析。在取样过程中将目的性取样与方便性取样相结合,共选取六名幼儿家长作为访谈对象,每位受访者访谈时间为30~60分钟。
   三、研究结果
   1.网络工具单一。调查显示:在所使用的网络工具中,微信最常用,其次QQ群,手机APP最少使用。微信平台又以微信群为主要形式,另有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手机APP只在私立幼儿园中被使用。多数受访者认为:网络工具虽使家园沟通更为便捷,但并不满足于单纯使用微信群、QQ群等大众化网络工具。同时他们认为,网络工具存有四点不足:一是在微信群里上传幼儿视频时,会自动压缩文件,导致画质模糊;二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QQ频率低,对于每天登录查看幼儿园QQ群消息感到麻烦;三是QQ对于传输的文件有保存期限,需及时查看或保存;四是APP虽然模块多样,但缺少家长之间进行交流的渠道和板块,未能满足家长之间的交流需求。
   2.某些功能使用频率低。例如部分受访者认为教师上传的活动照片、视频不足;在APP中查看幼儿的视频需要付费,或有些模块缺少内容;有些板块的内容依旧使用在班级门口悬挂本子的方式进行记录。教师对于某些功能使用频率低的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家长使用网络工具的积极性。
   3.使用方式单调。受访者反映,网络工具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教师发布通知、收缴费用、家长为幼儿请假、家长告知教师接送孩子的事宜等方面,内容较为单一,缺少互动。但也有受访者表示部分教师会将能反映幼儿在校情况的照片、视频上传,方便受访者查看。
   4.网络环境不文明。网络工具在给家园共育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弊端。在微信、QQ群中,存在有些家长的语言偏激,对于教师或其他家长的言论进行否定、攻击等情况。不仅影响了群体中其他成员的情绪,也影响了网络环境。如果不良言辞得到其他成员的附和,将形成群体效应,扩大消极影响。
   5.存在刷屏现象。以微信群、QQ群为主要工具的受访者普遍反映群里存在刷屏现象。刷屏现象主要存在于两种情形:一是,当教师发布某些通知或信息之后,家长回复确认收到信息或向教师提问、讨论等;二是,有些家长在群内闲聊,使得他人的手机一直处于接收信息的狀态之中。对于刷屏现象,受访者均表示理解,但又感到无能为力。一方面想要屏蔽群消息,不受打扰;另一方面生怕遗漏了教师的信息,不敢屏蔽,陷入矛盾之中,进而产生焦虑与烦躁感。
   四、讨论
   1.家长对未知结果的担忧影响工具选择。若需要启用新的网络工具,意味着家长需要改变固有的网络工具使用模式,学习新的网络工具和新的网络使用习惯,对未知结果的担忧阻碍了家长学习新的网络工具,或导致使用度不高、使用态度不积极等情况。所以,幼儿园使用微信、QQ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网络工具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家长的参与度。
   2.家长的投射影响自身判断。精神分析中的投射指个体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方的想法。家长查看孩子的视频需要付费的情况拉开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得部分家长认为教师提供的信息不准确、不透明。距离的拉开为家长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家长在这个充满想象的空间里产生对教师的投射,例如家长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没吃好饭,就认为教师没有让幼儿好好吃饭,进而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
   3.家长的分离焦虑影响自身行为。不仅幼儿在刚入园时会产生分离焦虑,家长也会产生分离焦虑。家长的分离焦虑表现为非常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非常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如何。当家长在教师上传的照片中看不到自己的孩子时,有些过激的家长便会向幼儿园投诉,认为教师给自己的孩子拍的照片太少,导致教师产生畏惧心理,不敢再拍照片上传,进而使得某些板块使用频率低下。
   4.家长的心理状态影响自身语言。语言是情绪的出口,是情绪的外化表现。家长的气质类型、人格倾向、认知特点、归因方式以及当前的情绪等心理状态都会影响家长的网络语言。通常来说,胆汁质、反社会倾向的个体更容易产生暴躁的情绪,进而表现出过激的言行,影响网络环境。
   5.家长对保持自我界限的需求。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际关系中,个体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但刷屏现象让家长不能直接准确地接收到教师的信息,同时也会发生手机一直处于提示状态的情况。这让家长感到自己的界限被侵入,生活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厌烦情绪。    五、對策
   1.多渠道并举。无论是使用QQ、微信,还是只使用APP,都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下家长对于家长与教师进行交流、家长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需求。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多渠道并举,同时使用QQ、微信、APP等网络工具,借助每种工具的优势,拓宽网络工具使用渠道,或探索、开发兼具便捷性、实用性、透明性、时效性、全面性为一体的网络工具。
   2.将信息透明、公开,便于家长及时查阅。对于不能及时更新或设置了权限的板块,教师应及时给出合理的解释,避免造成双方的误解。同时也能家长希望能与教师更进一步交流、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的需求,将幼儿在园情况透明化。
   3.建立完善的网络平台使用奖励机制。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强化有助于新行为的行为。建议幼儿园建立完善的网络工具使用考核与奖励机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升职、绩效、评优等挂钩,强化教师使用网络工具的行为,进而增加网络平台的使用频率。
   4.家长需主动缓解自身的分离焦虑。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焦虑会被传递。家长的焦虑,若传递给幼儿,将影响其在园表现;若传递给教师,将使教师时刻处于紧绷状态,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状态。因此,家长要放松心情,通过转移注意力、调整认知等方法,乐观看待幼儿入园,主动缓解自身分离焦虑。
   5.加强网络环境管理。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需加强微信群、QQ群里的网络环境管理,做好舆情管理工作。例如在建群之初就说明群规,与家长之间达成共识,建立无形的契约,共同维护网络环境。
   6.细化功能模块。针对家长提出的刷屏现象,研究者建议只使用微信群的班级可以开发类似于QQ公告栏的模块,或将通知等信息直接发送至家长的手机,保证家长能快速识别并接收教师发布的信息,避免刷屏。从而简化生活,保证个人空间。
  参考文献
  [1]许文新,吕秋云.现代心理治疗手册[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1.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dilemma of family-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in the Internet era from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to propose solutions,the researcher investigated six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case interviews.The results show that family-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in the Internet era is faced with the following issues:the limited types,low frequency of use of some functions and the monotonous use mode of web tools,the uncivilized network environment,and screen swiping.
  Key words:Psychology;Internet;Homeland Education;countermeasure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12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