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与考核模式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春兰 尚晓娅 牛卫宁

  摘要: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探索是实施教学改革、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生物化学课程是生物相关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本科生培养质量的要求,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我们生物化学教学团队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为抓手,整合优势教学资源,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课堂,并改革一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模式,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建立客观公正的考核体系。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方法;考核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162-03
   生物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生物化学作为生物、医学、农林、食品等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和考核方法的改革是推动教学综合改革、提升教学成效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如提升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素养和授課水平,编写合理、精练的生物化学课程讲义,优化、完善、充实了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建立了灵活、机智、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合理匹配、优化组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网络辅助性交互式教学,深化教-学的互动;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升情况。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之根本,通过教学改革,旨在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实践技能。
  一、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与考核模式的基本现状
  (一)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对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近年来教育部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该门课程所面向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此外,学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和拓展,再加上现代教学手段的大量引入,该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物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面临着学科内容扩充和学生素质提高的双重压力。生物化学属于生物与化学的交叉学科,因此,该课程需要学生具有化学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储备;当前大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接触到一些生物背景知识,此外,在课程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方法上呈现出更加多样和分散的特点,因此,对任课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不利于基础知识的有效传授
  目前,多媒体教学是众多生物化学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主要手段,该教学手段的引入无疑扩充了课堂的信息量、增强了直观性和生动性。然而,其也随之带来了授课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依赖性,导致教师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充当播音员和放映员的角色,枯燥乏味、引人入睡,而学生往往会忽略传统教学中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巩固等关键学习环节,养成“考前只要复写课件就能轻松应付考试”的错误认识。殊不知,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心理对生物化学课程根本行不通。此外,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的初衷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然后,实际授课过程中往往产生了“主辅颠倒”甚至完全依赖多媒体的尴尬境地。甚至出现一节课上完,黑板上无任何粉笔痕迹。学生也普遍认为这种放电影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节奏快、信息量大、吞噬了课堂上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从而难以及时有效掌握和反馈。
  (三)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社会实践环节脱节,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
  生物化学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部分高校由于新老校区分开客观原因,导致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课程分配在两个学期,即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脱节。然而,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勤于思考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因此,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衔接的脱节,不利于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融会贯通。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1]。此外,生物化学课程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即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若能在理论教学中穿插讲授一些实际生活实例,甚至安排到相应的科研或企业单位参观学习环节,其将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学有所用”的意识,也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专业认同感。注重实践,加强实验技术,充分发挥PBL教学法的优势,有利于促进生化课程改革的深入[2]。
  (四)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导致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淡薄、学习积极性缺失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知识点繁多、复杂、抽象,增加了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的难度。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易产生畏难情绪。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完全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其枯燥、无趣必然会挫败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淡薄,即使期末考试试卷上的高分也可能主要来源于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不是真正的掌握,更别说不久将来面对社会需求的“学以所用”。这无疑不利于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因此,作为在教学一线直接与学生面对面的我们必须认真探讨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3]。总之,用“心”教学,将古人所说的“因材实教”和“传道、授业、解惑”发挥到极致。
  (五)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模式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学习生物化学课程,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真正理解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为将来社会实践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然而,目前普遍采用的平时成绩+一考(课程结业考试)定成绩的考核模式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此外,传统的以分数作为学生水平的考试方式和评价体系偏重于知识测试而忽视了能力的考核,严重脱离了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与考核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更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目标,将创新教育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1)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2)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融会贯通,通过设置开放性或自由探索性学生实验项目,提升理论教学的实践性和科研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紧跟学科前沿,将新知识和新科技融入课堂教学,提升课堂内容的理论性、实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意;(4)可邀请二三位本学科领域专家或新近回国的青年学者为本科生授课或做学术报告,融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热点科学问题,帮助学术了解科研成果和热点科学问题,对学生进行科研思想的渗透,开阔眼界、激发兴趣、挖掘其创新、创造潜能。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科前沿研究成果,是突破教材局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4]。
  (二)優化和精简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以讲授基础知识为根本
  生物化学课程特点是交叉性强、内容多而杂,而教学课时数又非常有限。而且随着高校“学生减负”的推进,生物化学课程的授课学时日益减少。针对该课程特点,要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优化和精简教学内容。为此,我们拟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以下方案:(1)选择合适的教材如张楚富主编的《生物化学原理》,编写课程讲义,将讲授的内容分重点掌握、掌握、了解三部分,以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把控;(2)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有所取舍和侧重,突出主线,重点阐述每章节的核心知识;(3)选取部分章节内容,采取学生自学、设计问题、课堂讨论的方式;(4)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几个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查阅文献,撰写课程小论文,教师集中进行点评。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突出“强调动手、加强实践、培养兴趣、积极创新”的理念,实施循序渐进,打破以往只重视基础内容的教学模式。此外,在授课的过程中,可采用“总—分—总”的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体系,厘清知识脉络,及时梳理各章节知识。
  (三)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为核心
  探索互动式与学生自主式教学模式,激发并强化学习动机,促进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完善的能力结构、优化的素质结构,并与社会需求达到有效对接。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并能在不同教学情景中进行合理的匹配,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5]:(1)启发式教学 创设情景→设疑启导→学生开动思维→发表观点→教师总结;(2)案例式 呈现案例→引出问题→激发兴趣→分析案例→理解内容→解决问题;(3)问题式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归纳总结;(4)讨论式 布置讨论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发言总结→学生提问→教师评价总结;(5)比较归纳式 内容回顾→找出异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此外,注重培养学生“学可以用、学以致用”的意识,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并拟定1—2个主题,通过以“演讲赛”和“辩论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问题的思考。构建网络交互式教学平台,深化教-学互动,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模式,以科学、客观、真实、公正为原则
  以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下的考核模式应该实行知识和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考核学生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采用闭卷考试、课程小论文、开放性和探索性实验设计、第二课堂表现(研讨课)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采用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并重的评价体系,科学分析理论和实践所占的比例,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综合素质,既要掌握理论又重在应用理论的实践,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总结与展望
  为适应新形势下“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应基于各学校具体开设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并调动授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时俱进,动态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需要授课教师和广大学生的共同参与、不懈努力和团结协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结合社会实际需求,构建高效、灵活、机动的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意识,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全面提升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艳君,陈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生物学杂志,2012,(5).
  [2]刘红林,程牛亮,覃秀桃.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2):192-195.
  [3]谢珍玉,郭伟良.新形势下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3):289-293.
  [4]闫荣玲,李常健,廖阳,袁志辉.生物化学前沿研究动态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杂志,2018,(3):115-117.
  [5]王宏娟,徐世明,古同男,周秀艳,鄢雯,陈瑞.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开展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医学信息,2011,24(10):6329-63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2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