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创新教育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汪宝堆 雷新有

  [摘 要] 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创造素质的劳动者。化学专业是一门对理论和实践能力有着较高要求的专业,化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创新教学是高校化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化学;创新;教育
   一、化学教育开展创新教育的意义
  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且具有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成果的能力。当前高校教师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开发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应该从各个方面逐步培养,因此高校教师要将创新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在各个阶段和各个学科进行综合培养。大学化学开展的基础是实验,大学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对于大学教师而言,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
  创新教育是通过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开拓创新未知领域,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等发现新现象,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需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在接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障碍和问题,并且及时引导,积极开发学生的潜力,并且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启蒙阶段是开展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创新教育启蒙阶段的培养,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实现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思维等方面,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自身发现潜在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
  1.想象能力的培养。想象能力在学生创新过程中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苯胺化学性质过程中,可以联想到实验在制取苯胺时的装置和状态。因此在大学化学课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联想到未知。通过教学中的引导和训练,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享受到联想带来的快乐。
  2.培养创新观察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是学习的基础,通过周密、系统的观察才可能对知识有新的发现,并且通过实践求证。化学这一学科是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基础学科,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化学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等方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并且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总结。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于知识有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是学生一切创新的基础。因此老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促进学生通过主动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疑。因此问题的提出是学生有效扩展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国外学者认为质疑这一思维方式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一种思维方式。因此在我国高校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提出质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鼓励,在激励学生学习的同时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创新化学教学方式方法
  1.大學化学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大学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中最为基础的价值取向。因此大学化学教师自身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将创新的思维和观念不断向学生进行传递,这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效果。因此高校应该对化学教师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对创新观念的认识,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提升,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创新教育促进化学教学内容的开展。所以高校应该从各个方面加强对教师的支持,为学校的化学教师提供相应的进修机会,使得教师能够对国外相关的创新理念和教育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使教师处于不断学习的状态,从而让教师的思想和专业保持在良好状态。高校应该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人才,为高校中的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对于高校的化学教师而言,应该时刻学习,接受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依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2.落实开放性实验教学。在化学学习中,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对理论知识进行检验,理论与实践才能够结合,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通过创新教育,化学实验教学对于空间能够有效进行突破,通过新方式和新观点对实验模式和实验方法进行创新,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因此高校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设计性实验,通过该类实验有效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组织设计性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行结合,通过手和脑的相结合,实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促进科研和教学的有机结合。大学化学教学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科研实验活动进行结合,充分发挥实验的科研力量。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当前创新教育的环境下,大学教师应该将科研训练内容作为日常课程的扩展和补充,积极开展化学教学活动。因此在日常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与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科研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相关实验表明,将科研作为课堂扩展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4.创新化学教学方式。实现大学化学创新教育应该以科学的方法作为保障,大学化学教育应该在了解自身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开展创新教育,对于化学的教学方式应该采取积极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大学教学中应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将教学内容适当引进思维方式,为教学模式的优化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大学化学这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和学生的地位保持一致,这一方式有利于学生交流学术,在化学课堂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应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等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世纪,在我国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同时,创新能力应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高校化学教育应该积极落实创新教育理念,完善高校化学教师队伍,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积极进行优化和总结,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邱道骥,孟献华.化学史中的归纳推理与现代教学启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12).
  [2]房喻.化学学科发展与化学教育:挑战与机遇[J].中国大学教学,2009,(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7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