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考综合改革视角下高中生选课指导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19年4月20日,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等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赋分方法的通知》,标志着广东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本次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以下简称新高考)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权。“选课走班”教学必然将成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而指导学生选课是学校落实新高考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一步(选课是指学生从物理、历史、政治、地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中选择出自己将来要参加高考的学科)。2019年8月20日,省招生委员会、省教育厅公布《2021年拟在广东省招生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的说明》(以下简称《要求》),为指导学生选课提供了又一个依据。学校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根据校情、学情、考情,指导学生和家长合理科学选课,这直接关系到新高考改革能否顺利落地并进一步推进。
  一、指導学生选课的基本原则
  1. 基于教育价值取向的选课原则
  指导学生选课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特长、未来发展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在生涯规划教育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潜力、兴趣、特长选课,在教会学生选课的方法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选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教育。
  教师指导学生选课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提供选课建议,不能代替学生选课,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一部分学生自主意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选课时会有“从众心理”:多数人选什么课自己就选什么课。对这一部分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多与家长沟通,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料,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会选择。学校、教师要主动服务于学生及家长,给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学校要抓紧硬件软件建设,主动向学生和家长提供高考改革的有关政策,建立有关选课系统,提供对学生学科能力、学科兴趣、专业匹配等与选课有关的评价数据和选课资料,并进行选课方法指导。
  2. 基于学生发展的选课原则
  目前很多学校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选课要充分利用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果,将生涯规划教育成果转化为“学涯”规划,再指导学生将“学涯”规划转化为选课规划,让生涯规划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并对照《方案》和《要求》等政策,给学生的选课提供政策性依据,指导学生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和职业趋向。
  兴趣是行动的内驱力,是促使人们不断去钻研、探索、实践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学生能否克服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始终充满激情地学习,与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的浓厚程度有着直接关系。然而,不少学生并不了解自己的学科兴趣,有些学生自称感兴趣的学科其实是“假兴趣”,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就容易转移兴趣。如何指导学生了解自身的“真学科兴趣”,这是指导教师要做的重要工作。
  目前衡量学生学科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考试成绩,在考试样本总体较大的情况下,这种方法的可信度是比较高的,但还是应该加以矫正,要在一定时间长度范围内检测成绩的稳定性,还要通过专门的测试来检测学生的对该学科的持续性学习能力。
  一个人的性格会影响他看人看世界的角度,对职业选择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MBTI职业性格测试是国际较为流行的职业人格测评工具,学生可以用它作为工具给未来生涯规划提供参考性意见。
  二、指导学生选课的基本方法
  针对选课,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当然是最好的办法,但实际操作的难度较大。广东新高考“3+1+2”模式共12种组合方式,其选择有先后顺序,首先是在物理、历史两科中选一科,可称之为“首选”。依据《要求》,一旦首选科目确定,可报考专业范围基本确定了。接着学生就面临着“4选2”,即从6种组合中选一种,可称之为“再选”。教师指导学生选课过程中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选课基本依据的分析,可以确定选什么课了,一种是在某几科之间选什么科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我们要重点指导的是后一种情况,下面介绍两种选课方法。
  1.“1/2+1/4+1/3+1/2”选择法
  第一步为“1/2”,即从物理、历史2门学科中选定1门,选课依据是学生自身的偏向,参考《要求》,偏向理科就选物理,偏向文科就选历史;第二步为“1/4”,即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学科中确定1门必选科目,主要依据学生的兴趣和擅长选择;第三步为“1/3”,即从剩余的3科中确定1门必不选科目,可选择自己平时感到学起来吃力又不感兴趣的科目;第四步为“1/2”,即从剩余的2科中进行选择,这时学生容易拿不定主意,因此可采用“学科选择平衡单”帮助学生进行选择。
  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确定考虑因素,平衡单中的考虑因素应该由学生与家长,依据学生和家庭的需要及学生未来期望发展方向共同商定,具体内容可减可增。第二步确定加权分值,由学生与家长依据权重共同研究确定加权分值,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同加权分值就不同。例如,某学生较为看重就业,就将就业形势赋分为最高,加权分值相同的因素不能超过2个。第三步交流评分,评分分两次,第一次,针对每一个考虑因素进行分科评分,第二次,针对每一个学科分考虑因素评分。第四步确定分数,依据第三步的分值进行对比,确定最后分值,建议学生选择分数较高的学科。具体见表1。
  2.“1+2”选择法
  第一步:采用“学科选择平衡单”为工具在物理、历史中首选1门。第二步: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门学科按照学科兴趣和学科能力进行赋分(最高分为4分)。因为首选科目确定后,可报考专业范围基本就确定了,此时则主要考查学科能力和学科兴趣两个因素。以某学生的四门学科分值为例,具体见表2。
  第三步:将各学科分值数据标在坐标系上进行分析,具体见分值坐标图。
  对学科兴趣赋分时,先对4门学科进行排序,再赋分,要注意学生学科兴趣的稳定性。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对学科能力赋分时,要对学生的学科能力进行科学评估,不能仅依据几次考试来确定,也不能仅依据小范围内的几次考试来确定。以4分为满分,以2分为界,将坐标平面划分为4个区域,分别是避选区、擅长区、兴趣区、倾向区,依据学生需求进行选择,建议首选倾向区的学科,因为倾向区的学科是学生既有兴趣又擅长的学科,建议不要选避选区的学科,因为是学生既不擅长又不感兴趣的学科。以上表某学生为例,建议选生物和地理,不建议选政治和化学,特别不建议选化学。
  上述两种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也可以用一种方法选定学科后,用另一种方法加以验证或微调。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选课方法是量化方法,考虑的因素仅仅是普遍性因素,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最终确定。
  参考文献
  [1]王文霞. 教师与学校怎样应对新高考.[N]中国教育报. 10/31/2017.
  [2]侯立相. 浅谈新高考模式下教师评价制度和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J].中外交流. 2017(17).
  [3]苏红. 新高考升学规划必读:家长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43.
  [4]好专业升学规划研究院. 新高考应对策略与实践探索.[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8.4.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8 年度重点课题“基于高考综合改革的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管理研究”(课题编号:201811709)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182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