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国武术科学化个案研究之《科学的内功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介绍了章乃器和《科学的内功拳》的基本情况,对书中以下理论内容进行了分析:“科学”与“玄学”的基本观念;近代科学知识的使用;经验知识的使用;强烈的“统一理论”意识;反对“机械论人体观”。将《科学的内功拳》置于民国武术科学化的视野中进行观察,认为其既有顺应科学潮流的进步性又有历史局限性,同时该书也反映了民国武术研究中经验感悟、传统理论、近代科学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民国;武术;科学化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Zhang Nai-qi, author of The Scientific Inner Arts Quan, and the book itself, analyzes the following theoretical contents: the basic concepts of science and metaphysics; the use of modern scientific knowledge; the use of empirical knowledge; a strong sense of unified theory; and opposition to the mechanism theory of human body. The paper puts The Scientific Inner Arts Quan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cientization of Wushu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holds that it not only conforms to the progress of scientific trend, but also has historical limit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is book also reflect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among experience, traditional theory and modern science in Wushu research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Key words:The Republic of China; Wushu; scientization
  1.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22, Inner Mongolia, China; 2. Institute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22, Inner Mongolia, China  武术科学化是完善武术学科、推动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新世纪之初,邱丕相等研究者指出武術学科在科学化历程中出现“空洞”现象,时至今日,武术学科和以武术为主干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仍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状况“根源于传统与现代交汇过程中产生的漩涡——武术学并没有找到适合于中华武术继承与发展的准确视角,建立一个既要体现中华武术独具一格的特性,同时,还要完美结合现代学科理念与思想,站在国际化的高度,便于世界人民所接受的武术学之系统理论”[1]。有机融合武术的经验感悟、传统理论、现代科学研究是推动武术科学化进程的深层核心问题。
  武术科学化开始于科学大潮激荡的民国时期,武术科学化的深层矛盾及与其有关的争议(例如土洋体育之争)也同时产生。何以武术科学化历经百年仍然面临空洞,何以民国至今武术科学化问题竟然多次成为争议的焦点?探求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对民国武术科学化进行历史研究:民国时期武术科学化的历程与今日武术科学化的现状之间有重要的因果联系,同时民国武术科学化中的基本观点和典型情形在今天仍有相似甚至相同的体现。
  实际上民国武术科学化的具体情况非常复杂。举例来说,在处理武术传统理论和武术近代科学研究两者的关系问题上,即有以孙禄堂为代表的坚守传统理论[2]、蒋维乔的中胜于西[3]、徐致一的中西汇通[4]、沙古山的坚持科学范式研究[5]等不同的观点和倾向。章乃器写作《科学的内功拳》,想要以科学打倒玄学是其中的研究目的之一。要对这些复杂的情况进行确切地了解和梳理就需要进行具体深入的个案研究。过去对民国武术科学化的研究正是因为缺少这一步工作,很多结论流于空疏简单。本论文研究《科学的内功拳》并不意味着此著作在今天仍然是最先进的,而是要从历史的维度,还原和解析民国武术科学化之中的某些情形。该研究不一定能够马上解决今天武术科学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但却能够帮助人们理解现状,回归理性,更好地把握武术科学化的未来。
  现有与《科学的内功拳》有关研究可以被分为两种情况: 2篇博士学位论文和多篇学术论文谈到民国武术科学化时,非常简要地提及《科学的内功拳》运用西方科学整理武术的先进性,肯定其贡献[6-11];一些论文着重根据该书内容介绍章氏练习内功拳的过程、效果[12-14]。至于章氏在书中到底如何使用科学打倒玄学,其水平、成效如何,应该怎样在民国武术科学化视野中认识和评价此著作等问题,则目前未见研究。
  1 章乃器与《科学的内功拳》的基本情况
  《科学的内功拳》原名《内功拳的科学的基础》,1928年由上海新评论社出版[15],后经作者少量修改后更名为《科学的内功拳》,1936年由上海生活书店再版[16]。此书当时即有一定影响,有报纸称该书“悉以生理学、物理学及辩证法等学理,予内功拳以新估价,开国术界之新纪元,为病夫辟一健康之捷径,极受世人之重视”[17]。改革开放以来,该书被收入多种丛书、文献汇编[18-19],其中最近的是2012年被收入中华书局出版的百卷本《中国武术大典》一书[20]。   《科学的内功拳》全书30 000余字,除自序外,分绪言、内功拳的本质、内功拳的效用、结论4章,中间两章为全书主体,图2可以显示这两章的理论框架。
  2 《科学的内功拳》理论内容分析
  2.1 “科学”与“玄学”的基本观念
  章乃器对于科学怀有坚定的信仰,宣称“科学万能”[21]。章氏认为“科学”的“基础是稳固的,途径是对的”,他深信“反科学的一切都要灭亡”,科学将统领万物,会通世上一切领域。他把解释武术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等传统理论称为玄学,认为玄学与科学背道而驰,对科学“实在没有入寇的能力”。[22]36
  章氏的科学观念明显具有“唯科学主义”的意味,这种对科学的极度推崇是民国时期接受西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常有的观念。但是章氏所说的玄学,实际上并不等同于武术的传统理论。就全书来看,章氏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大量传统武术理论一一进行解释而非抛弃传统武术理论,所以章氏实际反对的是武术研究中自欺欺人、夸张附会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作风。相比于鲁迅、陈独秀等人对传统武术几乎全盘否定的偏见[23],章氏“以科学方法整理文化遗产”的意识[22]34,无疑更加理性。
  2.2 近代科学知识的使用
  《科学的内功拳》名为科学,但是对章乃器号称使用的生理学、物理学知识细加考察,就会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少量简单科学知识的使用基本是正确的。例如,在介绍疲劳的成因时,作者使用生理学知识简要介绍了“呼吸”“循环”的功能以及两者的联系[22]39。对照1925年出版的作为中学教材的《生理学》一书:书中第三篇第二章“循环系统之生理”和第四篇第二章“呼吸系统之生理”,以较大的篇幅详尽介绍了循环与呼吸的生理机制,相关认识已经达到较高的科学水平[24]。实际上,早在晚晴时期生理学知识已开始大量传入中国,章书出版之前已有数十种生理学专著和教材问世。与当时较为普及的生理學知识比较可知,章乃器对相关知识的表述非常粗略,使用术语也不准确,但是他对呼吸和循环生理功能的认识基本是正确的。
  很多科学知识的使用则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在解释运动疲劳的成因时,章氏认为肌肉紧张压出细胞里面的力使人体运动,细胞里面力的消失就产生了疲劳[22] 39-40。这种认识应是章氏的臆测,并不能从当时的生理学文献中找到依据。考察章书之前1924年出版的《运动生理》相关内容 :第七章第六节“肌之疲劳”,已经将肌肉疲劳产生的原因归结为物质代谢,具体说明了“氧和可燃烧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消耗”以及乳酸等“分解产物的蓄积”产生了肌肉疲劳[25]。据此可见,章乃器的观点远远落后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
  章氏还直接提出了违背当时生理学观点的看法,他质疑生理学上随意筋、不随意筋(即随意肌、不随意肌)的区分“实在是不透彻的”,并说内功拳家是要把不随意筋都变成随意筋的。[22]60
  通观全书,“脑纹”“胸部紧张”“肺脏下压”等等号称属于生理学和物理学的说法、观点均非规范的科学术语和理论,其中多见不准确和错误的内容。
  2.3 经验知识的使用
  章书理论之中起到基础和主导作用的是作者的经验知识,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 “不必要的紧张造成疲劳”,这一认识是作者通过通过观察他人和自身感受获得的。之后的逻辑环节——内功拳能够减少不应有的紧张以及内功拳的功效——都是通过作者自身的练习经验来展开和说明的。这一框架之中,种种具体问题的阐释也都依赖于作者的经验把握。
  例如,作者在论述“不必要的紧张”时,列举了大量的经验:其中一些易于观察,如看别人恶斗自己握紧双拳;有一些容易自身体验,如不同情绪造成不同程度的紧张;还有一些紧张需要自身细微体验,乃至只有练习了内功拳才能觉察到,如“胃肠虚悬”[22]40。在说明如何消除紧张、转移紧张以及如何配合动作、意识与呼吸时[22]42-55,书中贯穿的仍然是作者的经验感悟。
  作者提出了经验的“数据”,章氏认为“一般人的疲劳之中不应有的疲劳要占百分之六十” [22]40。作者还进行了经验之上的“猜想”,章氏“很相信内功拳能增进内分泌的机能”,尽管知道“这件事还没有过解剖的实验”。他认为其原因是注意力集中能促进内分泌,并且内压力能促进睾丸的内分泌。[22]60。
  章书将经验当做确定不移的“科学”,经验知识在全书的逻辑框架和具体论述中都是最重要的依据。尽管作者介绍内功拳经验能做到通俗浅近,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而且章氏努力将经验知识纳入统一的逻辑体系,但是这些经验没有科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检验,与近代科学的形态是迥然不同的。
  2.4 强烈的“统一理论”意识
  章氏认为他对内功拳的认识是会通“儒释道”三教的枢纽,在医学、生理学、艺术、哲学方面都有创新的贡献。因此,其理论既可纠正对东方文明的偏颇认识,又会大大促进科学进步。[22]32-33
  章氏依据对内功拳“竟体弛松”“胸宽腹实”状态的经验认识,对疲劳、衰老、养生等问题无一不论,对大量“儒释道”理论以及日常俗语进行阐释。单是道家理论方面,作者阐发的就有“七情六欲之所侵”“蔽于后天”“先天”“回复先天”“无极”“混沌一气”“阴阳未判”等等。
  章氏理论贯通人事、无所不包的特点也突出表现在内功拳效用的论述之中。作者以为内功拳的效用体现在强身延年、延缓衰老、增进内分泌、提高工作效率以至于使射击瞄准效果更佳、拍出让人满意的照片等等方面。章氏认为内功拳能够治疗肺病、心脏病、神经衰弱、晕船、感冒等疾病。另外,章氏认为内功拳的状态是艺术的基础,艺术应该据此重新定义。[22]57-69
  总之,章氏紧紧抓住“人的各种活动离不开自身状态,而内功拳能提供最佳的身心状态”这个思路,依据对内功拳的经验性把握论述了领域极为宽泛的问题。这样一种追求“统一理论”的强烈意识并没有表现出科学的客观性和实证性特点,反倒是在经验感悟的基础上,非常接近中国传统哲学中“道”论、“气”论世界观整体思维、无所不包的特点。   2.5 反对“机械论人体观”
  依据自身的锻炼经历,章乃器认为 “肌肉愈炼则愈强,身体强则精神健的一般运动强身理论”是不足以解释内功拳的。[22]38
  他认为仅仅从生理方面理解人体运动是把人等同于机械的观点,解释内功拳的功效要看到心理的反作用。在章氏看来,人具有丰富的心理感受,心理能够显著影响生理——这正是人与机械的不同,也是内功拳健身原理的重要方面[22]38-42。章氏反对机械论人体观关于衰老的悲观观点,他认为内功拳能够尽量避免身体的损伤,并且人体循环不绝的新陈代谢能修补组织的损伤,因此对尽量延缓衰老持乐观态度。[22]58-59
  机械论是西方近代科学中具有极大影响的自然哲学,把人视作機器的机械论人体观即是其重要表现,此观点在民国时期曾广泛流行[26]。章氏对“人是机器”的观点提出批评,并能用身心交互、新陈代谢的观点认识人体,这不能不说是章氏的卓越见识。
  3 民国武术科学化视野中的《科学的内功拳》
  3.1 从民国武术科学化的背景、水平看《科学的内功拳》
  民国时期西方近代科学大量传入中国,“赛先生”逐渐深人人心。也是在民国时期,武术担负着强国保种的时代使命,在各种社会力量的推动下,步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民国出版业发达,武术出版物数以百计(收录较全的《中国武术大典》有民国武术文献56卷,共226种[20]),其中与武术科学化有关的内容不在少数,《科学化的国术》《科学化的国术太极拳》等著作更是直接以“科学化”来命名。民国武术研究突破了以往经验技法和传统理论的研究范围,使武术和科学的结合变得可能。而且随着民国历史的推进,科学越来越多地介入武术研究。
  从一种宽泛的科学意识、科学思维的角度来看,民国武术科学化成果丰硕,诸如唐豪等人的研究使武术史摆脱怪诞传说的笼罩,马良吸收西方体操练习法改革武术教学,吴志青等武术家在著作中注重使用分析的思维方式等等都可以归入此类。从这一角度衡量,《科学的内功拳》最突出的成绩在于对经验知识的整理——以易于被读者理解的经验知识解释传统武术理论并努力构建经验知识的逻辑体系。这在整个民国年间的武术研究中都是出色的工作,其方法与成果在后来卞人杰的《太极拳练法的十二个基础原则》[27]以及黄寿宸的《太极拳的理论与实际》[28]两部著作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从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态和规范来看,《科学的内功》较早有意识地使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说明问题,并试图将其融入自身理论体系,具有较重要的开创性贡献。引证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的做法被当时的武术研究者继承和发展,例如1941年出版的《国术与健康》一书已经能够比较规范和系统地使用生理学知识进行研究[5]。但是章乃器的科学观念并不完善,章书中使用科学知识的水平较低,这和章氏自身的科学素养有直接关系。章乃器毕业于施行西式教育的浙江甲种商业学校,所学为经济学科,毕业后即奔忙于社会事务[29],其生理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不具有专业水准。
  章乃器的科学素养不高反映了民国武术研究者的普遍情况:真正系统接受过自然科学教育的人少之又少。因此,民国武术研究中倡导武术科学化的多,笼统论述武术科学化的多,能够规范使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方法阐释武术原理的研究却很少见。民国武术科学化也没有体现出当时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以当时生理学发展为例,与章书中低水平的生理学知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26年成立的中国生理学会聚集了林胜可、吴宪等著名生理学家,开展广泛的研究和交流,发行了具备国际水准的《中国生理学杂志》,其中一些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众多学校开设生理学课程,也有多种生理学教材刊行。[30]
  3.2 从民国武术科学化过程中的矛盾关系看《科学的内功拳》
  民国时期,受到武术社会化传播、体育化转型,武术届不良风气以及科学介入等因素的影响,武术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举例来说:太极拳理论最为丰富高深,但是其“以柔克刚”的技击功能在国术馆组织的考试中并未得到多少体现——这是传统理论与实践经验脱节的问题;气沉丹田的传统说法和呼吸不能到达腹部的生理学常识,这两种相悖的观点,使很多人感到迷惑——这是传统理论与近代科学难于沟通的问题;徐致一、郑曼青等人采用力学知识对太极拳推手中的现象做出解释,其论述既可能使一般读者不知所云,也未必完全符合科学的规范——这是经验感悟难于转化为近代科学的问题。
  在经验感悟、传统理论、近代科学三者之间,《科学的内功拳》的理论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矛盾体:该书号称科学且对此充满自信,但是表现出的科学水平较低,也没有反映出当时中国先进的科学成就;追求经验知识的通俗化和系统化,却将经验知识视为没有疑义的科学使用,但是其经验感悟基础上的个别观点可以纠正当时科学认识的某些偏颇;想要打倒玄学却又受到传统文化重视经验体悟和整体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追求一种“统一理论”。
  考察武术科学化的历史,会发现从民国时期开始,经验感悟、传统理论、近代科学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延续不断,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重要问题。本部分的讨论至少提示人们应注意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经验知识对人类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并有可能上升为科学,但是经验知识本身并不同于科学的形态;传统理论与近代科学都具有求真的价值维度,但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感悟的思维方式与近代科学分析实证的研究方法也有明显的差异;古代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实践、经验感悟是传统理论产生的基础,但是历史的巨变某种程度上使传统理论失去了依托。
  4 结论
  从《科学的内功拳》力图以科学整理旧学的实际效果来看,该著作具有进步性也具有局限性,同时它也是一个交织着经验感悟、传统理论、近代科学之间矛盾关系的矛盾体。该书折射出民国武术科学化的某些时代特征。以往研究往往把《科学的内功拳》及类似民国武术著作缩略为一个表示进步性与科学性的符号,然而依靠这种简单和笼统的认识是难以走进民国武术科学化的具体史实和深层矛盾的。   在深入分析更多个案的基础上,后续研究可以扩大民国时期武术科学化的研究视野以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并可以关注更加晚近的武术科学化历程。
  参考文献:
  [1]邱丕相,马剑.武术学科的科学化历程与面临的挑战[J].体育科学,2004(4):62-64.
  [2]孙福全.拳意述真[M].北京:中国书店,1990.
  [3]蒋维乔.因是子静坐法[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6.
  [4]徐致一,朱霞天.太极拳浅说 太行拳术[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5]沙古山.国术与健康[M].上海:中华书局,1941.
  [6]张瑞青.近代太极拳的非身体传播形态梳理——1918-1937年间中国出版机构对太极拳的记述[J].体育科研,2019,40(1):36-40.
  [7]张修昌,唐守彦.民国时期武术学术研究及其启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34(1):78-82.
  [8]戴国斌.文化自觉语境中武术研究的探索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5):65-69.
  [9]曾天雪.文化误读与武术发展[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2.
  [10]马爱民.略论民国时期的武术研究及在学术问题上的争鸣[J].体育科学,2009,29(10):83-88.
  [11]郑松波.太极拳健身原理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3.
  [12]伏志今.章乃器与气功[J].中国气功科学,2000(11):22-23.
  [13]周觉钟.章乃器与内功拳[J].体育之春,1987(7):27.
  [14]黎苇之.章乃器与健身之道[J].炎黄春秋,2002(8):40-45.
  [15]章乃器.内功拳的科学的基础[M].上海:新评论社,1928.
  [16]章乃器.科学的内功拳[M].上海:生活书店,1936.
  [17]新北.章乃器与内功拳[N].商情日报,1936-12-3(4).
  [18]人民體育出版社编写组.常用医疗健身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
  [19]陈可冀,程士德,张九超.中国养生文献全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
  [20]释永信.中国武术大典[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2.
  [21]章乃器.人为什么要生存[M].章立凡.章乃器文集·下卷·政论杂著选编[C]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2]章乃器.科学的内功拳[M]∥章立凡.章乃器文集·下卷·政论杂著选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3]李文鸿.民国时期武术的科学化变革[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9(4):129-142.
  [24]杜亚泉,凌昌焕.生理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
  [25]程瀚章.运动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4.
  [26]薛仲.论唯物主义人体观的演进[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18-20.
  [27]卞人杰.太极拳练法的十二个基础原则[M].上海:联合编译社,1936.
  [28]黄寿宸.太极拳的理论与实际[M].上海:永嘉出版社,1948.
  [29]林涤非.章乃器传 [M].石家庄市: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
  [30]王志均,陈孟勤.中国生理学史[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21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