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如何提高中学篮球运动员处理球的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中学篮球运动队的训练不仅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更要注重提高处理球的能力。本文从体能、快速传接球、配合意识、对抗、练赛结合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提高运动员处理球的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为中学篮球运动队的日常训练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 篮球;处理球;传接球;体能;意识
  篮球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篮球比赛也是校园体育活动和比赛的主要项目,中学生技术动作正在形成阶段,除了打好基本技术动作基础,还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处理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为中国篮球运动培养合格的后备人才。2019年篮球世界杯预选赛中国对波兰的比赛最后时刻的处理球失误导致中国丧失出线权,为体育工作者敲响警钟。由于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存在基本不扎实、传接球运用能力不好、传球隐蔽性差,队员间配合不默契、心理素质差的情况,因此,本人从中学篮球队训练的角度认为提高中学篮球运动员处理球的能力不容忽视。本人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些方法,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 良好的体能储备是提高处理球的能力的前提条件
  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篮球运动的特征是,比赛双方在高度激烈情况下的攻守对抗,比赛强度由高、中、低及停顿间歇构成,没有规律性。篮球比赛的体能消耗是由瞬间动作的不断重复和持续跑动的累计这两部分组成的,需要选手在场上保持长时间的高速运动的能力,还需要经常能够瞬间爆发用力,和对手不断地拼瞬间的速度。比如比赛中的快速回防、快速突破、传切配合、跳投、争抢篮板、防守变换等,各个环节虽然是在短时间完成的,但又衔接紧密,强度很大。因此,在训练中要加强力量、灵敏、速度和耐力的练习。在平时训练时注意这几个问题:
  第一,推迟“极点”的出现。在比赛中遇到“极点”,队员出现难受的情况后会明显减速。为了获得足够的耐力强度刺激,并学会将体能均匀地分配到整个运动中,可以模拟篮球比赛时的运动规律,逐步提高运动强度直至达到或超过比赛时的强度。比赛是在不规则的运动中完成的,变速跑是较好的练习方法。总量600或800米的100米快速跑100米的慢跑的间歇跑、在障碍物中的追逐跑、变向跑、往返跑等,都能有效提高队员的速度耐力。慢跑时注意放松身体各部位,学会节省体力。其次,队员每周定时进行一次或两次1500米计时跑训练,也可以推迟“极点”的出现。
  第二,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提高身体对抗能力、稳定性,减少伤病发生。
  第三,进行大、中强度的练习时,每组的练习时间不超过15s,便于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
  二、 提高快速传接球的能力和意识是提高处理球的能力的重要条件
  篮球比赛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传球与投篮的比赛。传球是组织进攻的桥梁、纽带。成功的传球,既能发挥队的集体力量,创造更多、更好的投篮得分机会,又可起到声东击西的作用,打乱对方的防御部署,达到本队进攻的目的。接球是传球、投篮等技术的准备工作。能否采用正确的动作接住传来的球,以便投篮、传球、突破、运球都有很大的关系。传球的能力体现在对传球时机的把握、传球的隐蔽性、目标选择的合理性;接球的能力体现在摆脱防守、切入,抓住时机,采用正确的动作接住传来的球,完成投篮、传球、运气突破。传接球训练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快速传接球,就是要求球在手上停留的时间极短,几乎不做停留,要求队员接球前就要想到下一步做什么,接到球后是传球、投篮还是运球突破。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求队员建立思考、预判的意识,养成一种习惯,才能在比赛中体现出来。
  第二,传球时注意观察接球队员的位置,提前判断,寻找最佳的传球时机。可采用先固定位置的传球练习,再随机性传球练习、干扰性传球练习,最后多个目标下快速选择性传球。
  第三,接球队员运用变向跑、反向跑、切入等技术结合各种步伐接球,再快速衔接传、运、投,提高处理球的能力。
  第四,快速适应传、接球角色互换。在一次进攻体系中会经过多次的相互传接球,传球队员、接球队员要努力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时刻做好准备,完成自己的分工。
  第五,逐步增加傳接球的难度。如两人传接球到多人传接球或多人传多球;由原地传接球到逐渐加速跑动传接球;由有障碍物的传接球到有队员消极或积极防守的传接球;结合技战术的传接球。最后达到比赛状态下难度、强度的传接球,从而提高处理球的能力。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标志物代替防守队员
  用小垫子、标志桶等做标志物放在防守队员的位置替代防守队员,接球者在不同的位置接同一位置或不同位置的传球,这使得接球者必须在变动中选好位置,并在接球后迅速做出下一个衔接动作。
  目的: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规范动作,培养意识,加快传接球、处理球的速度。
  (二)标志物过渡到防守队员
  队员掌握至熟练状态时,把标志物撤掉,换成队员防守。防守队员由消极到半消极再到积极防守,逐步增加难度,要求进攻队员在运好球的同时掌握好时机准确传球。
  目的:
  第一,巩固接球、运球、快速传接球的技术动作,提高运动员的选位能力和快速变化中处理球的能力。
  第二,提高对抗能力和在对抗过程中准确灵活的处理球的能力。
  第三,加强队员间的协同合作意识,做到“心意相通”,清楚知道队友想做什么。
  (三)“一点”对“多点”,提高对场上情况的分析判断能力
  球场上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单一的跑动是很难成功的。多个队员合理的相互跑动在瞬间就可能创造出绝佳的进攻机会。那么持球队员怎样才能准确把握机会呢?队员必须具备感知、分析、判断和思维能力,准确判断配合意图,寻找最佳的传球时机、位置。场上任何一名队员拿到球的同时用余光观察其他队员的跑道站位,及时准确做出判断。如供中锋的各种策应和缩传、快攻时的长传、掩护、突分的对象、传切的路线和时机。   三、 配合意识是提高处理球能力的核心
  在训练中,球性练习、单个动作练习是队员学习的重点,动作间的组合变换较少,与队友间的协作配合不够深入,在比赛中经常出现“独狼”,即技术较好的队员由于缺乏良好的战术配合意识,“一人带球到底”而无视其他队员,结果耽误战机、徒劳无功,不仅导致球队输球,更影响其他队员的情绪,破坏队伍的团结。组合动作的练习需要两个人或多人的配合才能完成,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为了提高实战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各个动作的组合、变换练习,并相应引入比赛场景将篮球配合意识和战术意识渗透到技术动作的学习中。最终把“独狼”变成“头狼”,把球队变成“狼群”。配合练习需要日常积累才能达到熟练和默契的程度。即可采用多种技术动作的组合配合练习,也可融入技战术的配合练习。要组织学习,加强对篮球运动规律、规则、技战术特点的理解,结合练习内容创设多种运动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提高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应变能力,加深对篮球运动的变、快、隐、配合重要性的理解。
  四、 强对抗是提高处理球能力的磨刀石
  篮球比赛在激烈的对抗中完成,队员没有进行一定的抗干扰性练习,在实战中动作结构、形态就会在不同对手、不同制约条件下变异。需要在队员的技术动作定型后,能够在无干扰的情况下较好完成正确动作,就必须施予一定的对抗,在推、挤、靠、夹等的干扰下,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为避免受伤,施予对抗的队友可持小海绵垫进行消极或积极的干扰;比如篮下投篮时合理的身体对抗;采用一对二或二对三的以少打多的练习,进行被动或主动的身体接触等。同时,一定强度的干扰性练习可以增强队员的自信心和对敌作战的勇气,不会一碰到强一些的防守就犯怵。
  五、 练、赛结合,强化意识是提高处理球能力的阶梯
  经验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平时练习的模式是固定的、机械的,而篮球比赛瞬息万变,每个动作的运用不可能一成不变。不同的对手,面对的情况也有所差异。因此要求用正确的动作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反复刺激下,做到合理、实用。每个小单元的训练后,加强比赛练习,如二对二、二对三、三对三半场或全场的对抗性进攻与防守练习,既能提高训练的兴趣,又能使技术动作与意识充分结合在一起,有效提高处理球的能力。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比赛录制后组织队员反复观看,总结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单纯的灌输式的训练方法已经不适合了,要想提高队员处理球的能力,必须以提高队员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队员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促使队员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提高队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队员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加强对篮球规律、篮球规则、技战术特点的学习和理解。在训练过程中,结合不同的训练内容创设不同的运动情境,使每一堂訓练课主题突出、内容丰富、问题解决彻底。比如在挡拆练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更深刻地理解“挡”“拆”,创设一个《为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创设运动情境》的主题,创设问题情境:“怎样顺利完成挡拆配合又不犯规?挡拆配合可以演化成哪些进攻方式?有哪些传接球方法可以运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队员积极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探究性学练。并用评价表辅助队员更好地进行练习(见表1)。
  提高处理球的能力除了以上身体素质、基本技术、战术及场上情况变化的练习外,还要注意心理素质的锻炼和情感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是取胜的坚实后盾,也是一个队的队魂。只有全面培养才能提高队员处理球的能力,形成队魂,整个队的战斗能力才能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宏杰,赵茂勇.比赛中篮球运动员的运动强度变化、功能特征及训练解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
  [2]赵茂勇.浅谈提高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传接球技术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
  作者简介:  张明武,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尚德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27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