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作物育种学课程的改革及成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作物育种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包括强化育人核心、重塑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作物育种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2-0181-02
  石河子大学作物育种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及植物保护专业学生。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传统作物育种与现代育种方法及育种田间实验技术,为新疆育种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及农业技术推广培养知农、爱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服务于新疆现代农业发展。我校作物育种学课程于1998年被评为大学首批一类课程,2005年被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2006年度被评为校级优秀精品课程,2007年被确定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品课程,同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9年被学校确定为校级线下一流课程,并被推荐申报国家线下一流课程。
  在学校几代育种人的共同努力下,作物育种学课程已被建设成为一门内容体系完善、教学资源完备、教学经验丰富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时代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大背景下,作物育种学课程组全体教师勇敢面对新的挑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研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包括强化育人核心、重塑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等。
  一、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积极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结合每节课的具体内容,适时穿插讲述著名育种家的小故事,使学生了解育种家的工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学习育种家爱国、敬业和奉献的精神。如讲解杂种优势利用章节时,穿插讲述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和培育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和学生一起朗诵袁老“风吹雨打爱田畴,岁岁赶超不计秋,万里金黄禾作树,苍生饱暖寄心头”的小诗;在讲解杂交育种章节时,穿插讲述新疆知名小麦育种家曹连莆教授的“三式育人法”和培育春小麦系列品种的艰辛历程,引导学生感受老一辈育种家对农业的情感和心系百姓饱暖的伟大情操。
  二、积极实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破课堂沉闷气氛
  教师上课时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新课。如讲解绪论时,教师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的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同时指出提高粮食产量的必要性,提出“作物生产的发展和产量水平的提高有哪些解决方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将所有方法归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而作物遗传改良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内因,是增产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教学上的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作物育种工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非常重视合作学习的应用,以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协同互助和广泛交流[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容易激发学生思考、解疑的积极性,通过自己思考和讨论得到的答案,印象更加深刻,无须教师反复灌输便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科发展和新农科发展要求积极创新,重塑教学内容,及时将现代生物技术,如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作物育种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我校为农学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农业生物技术课程,为了避免重复,作物育种学这门课程中关于现代基因工程育种的内容仅有2个学时。教师结合每节课的授课内容,适时将现代生物技术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科研动态,涉及的相关内容实际上远远大于2个学时,对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教师讲解作物杂交育种章节时,杂交亲本的选配要求两亲本间遗传背景有较大差异,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对大量亲本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其结果可为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讲解不仅使学生对分子标记技术有了更清楚的理解,还了解了该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情况。
  四、加强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作物育种学课程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包括精美的幻灯片、大量的音像教材、丰富的标本材料等,并搭建了网络教育资源学习平台。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加强了微课资源库的建设,一方面从网络上下载大量课程相关视频,通过剪辑加工将每个知识点相关的微视频播放时间压缩至5分钟之内;另一方面,针对网络上搜索不到相关视频的关键知识点,教师将相关的实践和实验室操作过程自制成微视频,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和方法并加深记忆。
  五、单独开设实验课程
  作物育种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的内涵。为了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过程,我校单独开设了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实验作为作物育种学理论部分相配套的实践课程,共计18个实验。实验分为技能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两大模块。技能性实验跨越作物从播种、生长期管理、性状调查到收获的全生长阶段,包括几种主要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性状调查,有性杂交和自交、种和品种的鉴定与识别、室内考种等,通过这些实验的开设使学生熟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育种技术,同时培养学生学农爱农、吃苦认真的学习态度。综合性实验包括几种主要作物的育种程序参观、品种(系)比较试验的收获计产与结果分析、品种的纯度检测和品质测定分析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的开设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技能。
  六、科研反哺教学
  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以科研项目引領课程建设要素的完善。课程组教师将承担的国家重大研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与成果植入课程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教师的科研目标、内容及成果,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影响他们科研思路的形成和学术思维的建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适时向学生讲述科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2]。如课程组老师主持了一项兵团项目“新疆棉花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该项目的完成为我校棉花遗传转化搭建了良好的实验平台。教师在讲述基因工程育种外源目的基因转化方法时,以图片和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实验室棉花遗传转化的具体操作过程,并热忱地欢迎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参观,激发学生的对科研的兴趣。   通过上述教学改革,作物育种学课程获得了初步的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督导及同行评价普遍较高。任课教师提高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并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督导及同行评价普遍较高。在学生评教中排名多次位列参评教师的前5%,评教总分多次位列全校的前5%。
  2.教学资源不断积累,利用率不断提高。作物育种学课程经过持续教学改革,进一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尤其建设了微课资源库,使很多关键知识点能够与相应的实践过程相联系,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不断更新作物育种学课程网络共享服务平台,使教师和学生在校内任意时间和地点均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目前该网站的访问次数达5000次。编写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实用性实验教材,指导学生参与主要大田作物的育种实践。
  3.激发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热情。经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近年来课程组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均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课程组成员在教学上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兵团大学生“互联网+”优秀指导老师、校级教学名师、学生喜爱的专业课教师、校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等,此外还获得了多项院级荣誉和奖励。课题组成员积极申报科研课题,人均主持一项国家研发项目的子课题,人均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论文3~5篇,人均每年指导3名本科生毕业论文。
  新的时代赋予作物育种学课程新的发展机遇,全体课程组成员力争在前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将作物育种学课程建设成国家一流课程。
  参考文献:
  [1]姜龙,陈殿元,于晓明,等.合作学习在教学实际中的运用与实践—以《作物育种学》课程为例[J].吉林农业,2019,(15):77-78.
  [2]戴伟,李丽,王晓梅,等.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教学过程中科研反哺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256.
  The Reform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rop Breeding Course
  LI Yan-jun, XUE Fei, ZHANG Wei, ZHANG Xin-yu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3,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rop Breeding course includes strengthening the core of education, remolding the course content, renewing the teaching means and enriching the teaching resources, fully reflecting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concept, stimulating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Crop Breeding; teaching; reform
  收稿日期:2020-01-16
  校級项目:石大教发[2020]1号文件2019年度石河子大学线下一流课程建设项目“作物育种学课程建设”(编号:XX2019006)
  作者简介:李艳军(1978-),女(汉族),河南漯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棉花分子育种及作物育种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5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