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生动手习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尤其是将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在了更高的地位上,因此,一些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动手环节也逐渐增加。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创设合理的情景以及积极联系实际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动手习惯。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探讨了在动手能力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以及相应的优化方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动手能力  小学数学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177-01
  1   引言
   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发育不完全,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孩子们学习数学这门学科比较吃力。因此这个阶段应当将数学知识形象化,编成通俗易懂的知识供孩子们学习。由于孩子们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因此可以从这个方面下手,让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既能培养动手能力,又能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两全其美。
  2   小学数学动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2.1 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开展动手能力教学不是盲目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有些教学内容并没有必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只需语言讲解即可,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开展了动手教学是否真的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开展动手教学将毫无意义。以上两点是影响动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动手,却从不考虑内容设置的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这样反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2 时间安排不恰当
   动手环节耗费的时间比较多,这就与有限的课堂时间相矛盾,另外,由于动手教学的发展还不够完善,教师不能掌握分配给讲课和学生动手的时间的多少,加之教学任务紧张,一些教师只能压缩学生的动手实践,甚至草草地应付了过去。既浪费了时间,还没有达到动手的预期效果。同时,学生也不能在动手中找到学习的兴趣,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2.3 未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生还处于思维的发展成熟阶段,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急于求成,想着能一步登天。教师要循循善诱,教学内容以及进度要与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认知相适应。但是,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为了节省时间,他们省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将结论直接教给学生,由于学生缺少思考的过程,直接学习抽象的结论迫使他们只能死记硬背,不久后就会将其遗忘,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
  3.1 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学习氛围是实施动手教学的环境基础。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充分放松思想,毫无杂念的学习。同时,良好的环境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活跃思维,使学生发挥想象,开拓思路,畅所欲言,大胆质疑,通过亲自动手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例如,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法”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数木棒的形式进行教学。如计算36减9等于多少?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36根木棒,每十根木棒组成一捆,不足十根的散装。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他们找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法。(1)将三捆木棒全部打开,数出9根木棒,剩下的27根便是得数(2)将一捆木棒打开从中拿走9根木棒,剩下的根数便是得数答案。(3)将一捆木棒打开,与多出的6根合起来是16根,从中拿走9根,那么剩下的根数便是答案了。然后让各个小组记录下自己的方案,并且派一名代表上台讲述动手过程。再由全班共同评议出最好的方案,从而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法。
  3.2 增加动手趣味性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课堂上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是教学重中之重,因此,在培养动手能力时可以设置一些让学生们感兴趣的环节。例如,老师在数学的教学中可以准备一些玩具密码箱,将密码设置成一个数学题目的答案,在其中放置一些小奖品,鼓励学生做出所给问题得到密码,获得相应的奖品。例如,这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的奖赏,相信这种方法会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
  3.3 借助生活拓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通过考试只是验证数学能力的一个方式,而学习数学真正的目的在于利用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相反的,在进行动手教学时,也要将数学知识放到实际生活的环境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明白这些数学原理能用来做什么,才能激发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求知的欲望。比如,在学习长度相关概念的时候,学生无法想象1厘米、1分米和1米究竟有多长。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举例子,对学生说“老师迈一步,大約就是1米”,这时,学生对长度有了初步的认知,为了使学生明确真正的1厘米、1分米和1米到底有多长,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格尺和卷尺,分别量一量橡皮、文具盒、书桌、椅子等等,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三个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家庭实践作业,量量自己家的家具有多长,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家中也能像在课堂一样动手,并且了解数学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于生活中的。
  4   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从被迫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克服了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病,将学习变成一种乐趣所在。因此,这种培养的方式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如果再将这种方法与现有的传统教育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那么必将会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陈金仙.小学数学动手能力的培养初探[J].学苑教育,2018(6):57.
  [2] 余祖艳.小学数学动手能力探析[J].未来英才,2014(10):1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77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