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育生命自觉”理念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在“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理论指导下,提出“育生命自觉”的德育工作理念,以此阐述在德育思想方面追求学生自主的发展,在德育内容方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德育途径方面解决学生自身的问题,在德育过程方面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情景,在德育评价方面为学生打下成长的基础等方面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育生命自觉”;中学德育;人才培养;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过程;德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4-0015-03
  一、前言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开创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提出了“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教育主张,认为“教天地人事”是教育的内容,要教给学生有关天地万物的真理和知识,以及人间之事背后的规范和道理。“育生命自觉”,阐明了教育的目的,以“天地人事”之教,涵“生命自觉”之育。“生命自觉”是指个体对自己生命存在状态的觉知。“育生命自觉”作为德育工作理念,就是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以“生命自觉”教育为主线,致力于校园自觉文化的打造,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状态,关注学生的主动投入及过程中的自我提升,在德育的思想、内容、途径、过程、评价等方面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进行选择,从而产生对生命的感悟,达到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塑造健康人格的目的,引导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时代英才。
   二、“育生命自觉”理念下的德育工作策略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育生命自觉”理念下的中学德育工作进行研究。
   1.德育思想:追求自主的发展
   “自明、自得、自立、自强、自持、自勉、自由、自在”是“生命自觉”的“八自”构成。自明、自得是对自我的认识,自立、自强是志向的自我确立与强化,自持、自勉是践行中的自我把握与努力,自由、自在是生命自觉达成后个体的存在状态。
   “自明”是“生命自觉”的起点,从学生生命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从来不会一蹴而就,而是漫长、复杂的,既有崭露头角的少年得志,又有历尽艰辛的大器晚成。但学生将来的成人成才必然离不开砥砺自觉、奋发作为。只有从个体角度出发,让学生做到生命的自明,才能谈得上生命的自觉。当学生对自己有深刻的洞察,才能主动地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
   在德育实践过程中,学校要引导学生“自明、自得”,鼓励学生“自立、自强”,激发学生“自持、自勉”,教育学生只有通过积极进取,才会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因此,在学生入学伊始,学校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索“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我怎样成为谁”等一系列有关生命自明的问题。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段衔接的重要课程,能够通过学业规划、时间管理、生命轨迹、人生舞台等方面,开启一系列的心育课程及生涯启蒙课程,促使新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同步唤醒他们自我生命成长的行动自觉。
   学校是师生发展的重要场所,可以把“育生命自觉”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引领学校管理、班级建设、团队发展、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使生命自觉的价值取向落实到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师生的日常行为和思维方式。课堂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阵地,学校可以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契机,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形成平等、开放、互动、交往的课堂特色,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教师、同伴、教材进行自觉提问、质疑和评价,实现“教师变导师、教室变学室、灌输知识变合作探究”的转变。在班级建设方面,学校可以把“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应该拥有班级发展的主动权”作为发展目标,打造“一班一品”的班级文化特色,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使班级充满成长气息。在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探索“一社一品一项目”等社团发展模式,使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社团章程和品牌活动,能够承担学校某个专题项目的策划和活动组织工作,使学生主动发展的氛围在润物无声的渗透中日渐形成。
   2.德育内容:贴近实际的生活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五项内容: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提出了六大实施途径: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但是,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都是围绕“师本德育”进行的,过分强调教师的道德权威,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安排学生行动,使德育内容局限在成人式的灌输中,忽视了学生的生活,远离了学生周围的人和事,使德育工作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育生命自觉”理念下,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实际上,学生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建树,都是通过学生的内化而实现的。所以,德育应关注学生生命的本体,从学生的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出发,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学生生活中搜寻有价值的德育内容,并把要求和规范渗透到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使“人人、时时、处处、事事”都蕴含着教育的价值和力量。
   学校生活是学生人生成长中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学习生活、宿舍生活、交往生活等,都是教育学生、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的德育资源。通过对学生学习计划、时间安排、学习效率等内容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不仅学会独立生活,形成有节律、有条理的生活方式,还能形成热爱劳动、合理消費、文明休闲的生活态度。同时,利用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共同生活的机会,加强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可以使他们建立平等友爱、宽容礼让、互相帮助、相互合作、诚实守信的人际关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好人际关系的储备。    3.德育途径:解决自身的问题
   “生命自觉”是热爱生命和生活,悦纳自我,具有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具有反思自我,在人生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信念和能力;具有策划人生、主动把握时机、掌握自我命运的智慧。每个学生都是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心智和能力,教育者要尊重他们,呵护他们,给他们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唤起人实行自我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生命自觉”的能力,就要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从解决学生自身的问题出发,在学校层面和班级层面为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例如,学校层面的学生工作,可以形成学校团委、学生会——年级自管会——班委会的管理链条,班集体可以组建班委会——小组自管会的管理架构,从日常学生事务的处理着手,学生能做的事情让学生做,学生不能做的事情创造条件让学生做,充分让学生自治自理。
   教育是一个走进心灵、不断内化的过程,离不开学生的认识与参与。在学生工作中,教师要大胆让学生走在前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价自己,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使学生的道德意识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当甩手掌柜,而应该站在学生身后起引导、点拨、帮助的作用,把生命自觉的价值取向渗透到教育活动、教育管理中。自我教育既是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的目的。“育生命自觉”理念下,学生的成长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不仅能减轻学校管理的负担,更能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提升自我,在实际行动中完善自我,从而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将“生命自觉”从意识变为能力,进而成为一种习惯。
   4.德育过程:体验真实的情景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学生正处于生命成长的重要时期,具有主动发展的需要与可能。现代中学生个性张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喜欢开放式的、活泼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遵循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遵循教育的规律,让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价值,在参与式的实践中内化德育要求。
   学校生活的质量是学生生命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生活要充满生机,呈现出生命成长与教育创造的活力。德育工作需要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主动性入手,设计和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给予学生尝试和参与的机会,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教育无小事,事事能育人,只要愿意挖掘,平凡的校园生活就会显现出不一样的精彩。例如,学生每天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产生一些垃圾,其中就有稿纸、饮料瓶等可回收的物品,如果学校开展“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变废为宝”活动,让学生把可回收物品收集起来变卖,所得款项用于困难学生的补助、校外慰问活动、社会爱心捐助活动、班集体建设和班级团体活动等方面,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负责建造摆放可回收物品的爱心小屋,联系收购人员到校回收等工作。对于款项的管理,学生可以成立管理委员会,负责资金的日常管理、事项审批、开支结算、账目公布等工作。在校外,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为学生安排志愿服务、生涯体验、访问校友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一方面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有质量的感悟,让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不断优化。
   5.德育评价:打下成长的基础
   “育生命自觉”理念下,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工具人、技术人、知识人或运动人,而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基。德育评价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先进的德育评价理念应该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让评价不仅起到督促作用,更起到激励作用,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1)重视对集体的评价,营造团结向上的德育氛围。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况在《劝学》里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明了环境对于人的重要性。在學校,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依靠集体来培养,一个纪律良好、凝聚力强的集体对学生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生在集体中成长,小到学习小组、宿舍、班级,大到年级、学校。德育评价要重视对集体的评价,要制定系列评比制度,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既有量化记录,又有对比分析,不断促进优秀小组、优秀宿舍、优秀班级等优秀集体的形成。在日常管理中做到日公布、周小结、月总评,让学生认识到集体荣誉与个人表现息息相关,从而利用个人与集体的这种内在联系来教育学生,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形成生活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约束、学习自我激励、活动自我感悟、志向自我确立、能力自我发展、责任自我担当、人格自我完善、成长自我把握的自主德育习惯。
   (2)通过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中学生是有着独立个性的主体,成熟与幼稚、和谐与矛盾、优点与缺点并存于一身,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对中学生的评价,应注意综合性和发展性。对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提出四个基本原则(方向性、指导性、客观性、公正性)和五项评价内容(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以及五个评价程序(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材料使用),其中提到“高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为此,教师应放眼学生的未来,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真实事例,做到积极评价多于消极评价,发展评价多于静止评价,过程评价多于终结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坚持民主性原则,坚持自我评价与同学互评,学校评价与家庭、社区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过程要体现人文关怀,通过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反思,驱动学生自我发展,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去追求成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育生命自觉”理念下的学校德育工作,以贴近学生实际、强化学生自主发展为特征,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叶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孙夕辉.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实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Z].20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Z].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40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