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给了学生更多共同探究、互相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如何切实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笔者从合理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正确处理“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之间的关系、精心选择“合作交流”的内容这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旨在优化合作学习方式,切实提高合作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在我国实施新课改的进程中,也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创设合作氛围,提供合作契机,以多种策略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合理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
  合作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教会学生与他人交往的技能的过程。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和技能。
  (一)合理分工
  合作学习的关键在分组,有效的分组才是合作学习。我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使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力求相对均衡,便于公平竞争。而小组活动时,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如在进行苏教版“概率”知识的教学时,我设计了摸红绿球、抛色子等几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建议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织者、操作者、记录员、发言人,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在合作中体验各种角色,受到多方面锻炼。
  (二)鼓励表达观点
  合作交流是让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的效果。因此,在小组合作中,应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尤其要照顾一些不太善于交流的学生。组内讨论时,要激励每个成员都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并对有“真知灼见”的见解给予表扬,真正做到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
  (三)培养倾听习惯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在小组合作中,只有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保证合作活动有效地进行。而综观我们的小组活动,众多学生争强好胜,竞争欲和表现欲强,渴望自己的观点被采纳,不懂得尊重他人,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倾听。我们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形成“学会倾听”的良好品质。当“良好的倾听习惯”养成后,小组合作中,每一个学生的见解都能被倾听、采纳,经过综合、加工、整理、升华,从而形成群体的智慧。
  (四)引导参与评价
  学生的课堂汇报通常是获得教师的赞扬或批评,但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学生并不完全明白。因此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也是提高合作效果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在小组合作初步探索后,一组给出了“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个结论,我并没有做出评价,而是让其他组进行评价:“我们觉得他们说的不完整”、“他们没有考虑到这个平行四边形必须和三角形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组现在画了一个很大的三角形和一个很小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没有三角形的面积大呢?”……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中,显然这个结论是不完整的,我再引导学生小组间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个准确的结论。因此,不仅要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进行同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也要进行异组成员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广泛地合作和交流。
  二、正确处理“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之间的关系
  “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都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对立的,辩证地看待两者间的关系,正确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一)“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合作的前提是独立,合作学习必须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在课堂教学中,不将独立学习落到实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一方面,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才能更好地参与集体讨论、展示交流等合作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以个体力量无法解决某个数学问题时,开展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二)“合作学习”是“独立学习”的拓展
  “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个体思维也具有局限性和差异性,有些同学通过独立学习方式无法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时就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弥补自己思维的欠缺,而事实上,最有效的帮助来源于同伴的多次短时帮助,而合作学习则是课堂教学中实施互助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合作学习,可以形成学习共同体,将个体智慧凝聚为集体智慧,促进共同发展。
  因此,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是并重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把这两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各自观点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精心选择“合作交流”的内容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因此我们需要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加以精心地选择和设置。
  (一)选题不能过滥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合作方式而解决的,我们万不可为了体现我们的新课改精神,为合作而合作,对合作的选题不加以精心设置,让整个课堂流于合作的形式,而缺乏合作的真谛。在问题创设中,我们要明确:那些大多数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设为合作学习的主题是不恰当的。
  (二)选题需要有吸引力
  确立一个合适的主题是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关键。成功的合作探究内容应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合作活动中,主动探究数学知识。何为成功的吸引活动?
  成功的吸引活动应该实现两个目标:
  1.使学生过去的经验与现在相联系;
  2.使学生对目前的活动进行思考并能预测进一步的活动。
  什么样的问题对孩子是具有吸引力的,用个俗语来说,就是“跳一跳就能解决的”问题,不跳的问题缺少思维含量,学生不屑于进行合作探究;而跳起来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失去了合作的价值。因此教师要选择那些学生既有所知,又有不同解释的重要问题。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钉子板上的多边形》实践活动课时,在师生配合探索出“多边形内只有1枚钉子,多边形的面积与边上钉子数的关系后”,我創设了这样的合作情境“当多边形内有2枚钉子,多边形的面积与它边上的钉子数又有怎样的关系?”有了前期经验,学生通过操作、填表、比较、思考等一系列合作活动,解决了这一问题,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在新知探求过程中,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疑点处,都可以精心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组织相应的合作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结束语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时刻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的、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下[M].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2006年
  [2]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新课程与探究性教学[M].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2006年
  (江苏省南通市十里坊小学,江苏南通226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0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