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各层次学生轻松、高效地掌握学科知识、锻炼学科能力,是提升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基础。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力求建构高质量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用
  小学数学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数学课程,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革新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模式,落实“生本课堂”。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强调教、导、学三个层面深度衔接,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以满足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教与学的具体要求。教师要在深入剖析、准确把握数学教材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科学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策略,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各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用导学互动模式引领课前预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小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一大关键点,而课前预习则是学生实现自主学習的重要抓手。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要能多层次、高效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做好课前自主预习工作。教师要利用各种交流互动平台,在良好的互动过程中了解各层次学生的预习现状,不断引领不同层次学生深入开展有效预习,提高预习效果,同时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打好基础。
  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为例,为有效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课前自主预习环节,教师首先要全面、深入剖析教材重难点,了解班级中各层次学生的学情,然后从三角形的类型、概念、特征以及彼此联系、区别等方面入手,设置层次鲜明的课前预习任务。比如,可以有针对性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文字、图片、声像等协调统一的视频,作为课前自主预习指南,通过微信或钉钉平台推送给学生。学生的眼球会被图文并茂的视频所吸引,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三角形分类这一系列知识点的自主学习探究中,轻松地完成课前预习任务。
  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借助手机APP微信或钉钉平台特有的即时交流功能,有针对性地与不同层次学生互动,动态跟踪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三角形的分类”这一新知识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也可以利用已构建的班级微信群、钉钉群,让各层次学生在群里分享自主预习成果,提出遇到的问题等,在答疑解惑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预习指导。下面是师生上课前在钉钉平台上进行互动的一段对话。
  师:孩子们,“三角形的分类”课前预习任务都完成了吗?
  生纷纷留言:完成了……
  师:请大家说说完成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生1:要如何按角或者按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生2:要怎样正确判断各类三角形?
  师:关于这些问题,你们是怎么想的?把你们的想法发到群里我们共同探讨吧。
  学生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在高效的课前互动过程中,各层次的学生都已经会按一定的标准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大部分学生按角的特点,将三角形分成三类;小部分同学按是否有相等的边,将三角形分成两类。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已经能够深入把握各类三角形自身的特点,三角形三个角之间的关系和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优等生已经掌握了各类三角形图形特性在现实生活的应用。可见,在课前自主预习环节引入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各层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深化发展,可为课中“三角形的分类”教学活动的高效展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用导学互动模式强化课中探究,建构知识锻炼思维
  课堂是学科教学的核心阵地,在教与学目标实现中占据关键性位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着重引导学生在课中主动探究实践,激活、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营造快乐、和谐又高效的数学课堂,让各层次学生都能轻松、高效地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为例,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先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等份(每份是一个扇形),再把这些扇形沿着高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接着演示将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学生观察分割拼凑的过程后思考讨论以下两个问题: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的各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在交流、汇报过程中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此环节教师在动态演示中合理设置思考问题,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深入思考、讨论,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最后通过例题精讲、项固练习等,在理解的基础上科学记忆圆柱体积公式,为推导圆锥体积公式做好铺垫。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错误的学情信息。教师要善于高效利用错题资源,及时捕捉一些关键性的、有普遍意义的错误,提炼成新的学习材料,并及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主动寻求解题的策略,在科学纠错的同时加以归纳、总结,在突破“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一教学重难点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关念,在建构数学图形新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数学课中的应用效果。
  三、用导学互动模式优化课后作业设置,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课后作业设置是整个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在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优化课后作业设置环节时,要从不同层面入手,客观评价、总结课堂教学的成效与缺漏,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的数学作业生活化、活动化,富有趣味性、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受、探索、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完善知识建构。
  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营养含量”为例,在学生学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并初步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之后,教师可以顺势为布置学生在课后开展一次以“奶制品的蛋白质含量”为主题的调查实践活动。在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全程跟踪与帮扶工作。首先,要指导学生在家里先从奶制品名称、蛋白质含量等方面入手,绘制“蛋白质含量百分比统计表格”。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明确分工,分组前往周围商场、超市,利用手机拍摄图片或录制实践全过程,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准确、详细地填写统计表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获取的信息数据,绘制柱状图,呈现调查结果。最后,要协助、点拨各小组成员共同设计关于“蛋白质含量”的生活化百分数试题,应用所掌握的百分数知识,探究、分析、解决“商品促销折扣”这个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
  在随后的练习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蛋白质含量”课后实践作业完成情况,在点评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导学,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让各层次学生数学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实践成功的喜悦。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当前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下,重新定位小学数学课程的教与学,深化认识、创新实践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将其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其在思维发散、潜能挖掘过程中高效参与数学学习过程,在导学、互动衔接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水平、应用能力、核心素养等同步提高,客观展现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耀荣.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57
  [2]林廷元.分析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J].名师在线,2018(34):32-33
  [3]叶玉容.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9(8):126
  [4]刁志红.小学数学课堂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教师,2019(S1):20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黄塘中心小学,福建泉州362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1021.htm